首页 景点排名文章正文

四川省马尔康市历史沿革及行政区划

景点排名 2025年10月05日 18:21 1 cc

马尔康位于青藏高原南缘,在四川盆地西北部,北靠阿坝、红原大草原,南与卧龙大熊猫自然保护区、小金四姑娘山紧邻,距离省会成都市365公里。马尔康市拥有丰富的自然、人文旅游资源。马尔康是嘉绒藏区的核心地区。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的土司衰亡的地方。马尔康地区土司历史有着耐人寻味的魅力,具有强烈地方特色与深厚历史积淀的民居建筑、歌舞节庆等形成了民族民俗旅游资源。缤纷绚丽的植物景观和美丽的高原草甸、峡谷风光是文化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为人文旅游活动的开展提供了赏心悦目的自然背景。这里是茅盾文学奖获得者、著名作家阿来的小说《尘埃落定》故事背景地,是著名电视连续剧《尘埃落定》的拍摄地,是电视连续剧《长征》的开机地和外景主要拍摄地,也是我州红色旅游开发的五大重点景区之一。#四川#

四川省马尔康市历史沿革及行政区划


历史沿革

据1983年发现的两具人类遗骨的测定,证明远在新石器时代,这里的河谷山坡就有了人类生息繁衍,当时主要从事游牧和狩猎。《理番厅志》等史书载:马尔康古为冉成国地。春秋时,秦在岷江上游设治,属湔氐道。两汉隶汶山郡。唐、宋曾属羁糜三十二州。元朝隶吐蕃宣慰司。明永乐年属杂谷安抚司,清乾隆属理番直隶厅。嘉靖属杂谷直隶厅。1912年后属西川道理番县。1935年改属四川省第十六行政督察区理番县(后改理县)。因地处边沿,虽属历代统治者所辖,但鞭长莫及、自元朝以降,一直处于土司制度的统治之下。系梭磨土司的部分属地和卓克基、松岗、党坝三个土司所辖地区,亦称“四土”。1950年10月,人民政府工作组深入“四土”。1951年12月成立“四土阿坝临时军政委员会”。1953年成立了四川省藏族自治区马尔康办事处。1955年正式成立马尔康县人民委员会,县府驻马尔康镇团结街20号。“马尔康”因驻地寺庙得名,系藏语音译,藏文含义为“兴旺发达”之地。2015年,改马尔康县为马尔康市,隶属阿坝州,市委、市政府驻马尔康镇。

四川省马尔康市历史沿革及行政区划


行政区划

清康熙十四年(1675年),授给松岗土司更尕斯旦巴南木吉长官司职。次年,土司去世,其子板得尔甲继位。二十三年(1684年),颁给松岗安抚司印信号纸,五十八年(1719年)板得尔甲去世,无人承袭土司职,次年由其婚外子杂谷安抚司苍旺(又称苍旺扎尔甲)统理松岗土政,下辖有松岗、党坝、卓克基、梭磨和扣苏等地区。乾隆十二年(1747年),清王朝发动第一次“金川之役”,苍旺因征金川有功,十四年(1749年),升为宣慰司。土司苍旺势力逐步扩大,引起清统治者不安,十五年(1750年),将其从宣慰司降为长官司,分别置梭磨安抚司和卓克基、党坝长官司,使其辖地缩小为松岗、扣苏九个村和羌人十寨。对此,苍旺不服,以武力侵梭磨、卓克基,“于乾隆十七年(1752年)与梭磨、卓克基在衅不法伏诛”。二十年(1755年),清政府委梭磨土司勒尔吾之胞弟根濯斯加承松岗长官司职。其辖地《四川通志》载:“松岗属杂谷直隶厅辖。在厅治西600里,东西距240里,南北距1050里,东至马尔康与卓克基交界50里,西至也耳日与卓斯甲交界190里,南至纳足沟与党坝交界130里,北至阿树郭洛克与草地交界920里”。“松岗其地东至卓克基50里交马尔康界,由松岗至维州右营550里,至维州协610里,至松潘镇1130里,南至党坝130里交纳足沟界,西至绰斯甲190里交也耳日界,北至阿树郭洛克920里交草地界,四至共1290里,所营番寨21寨,番户一千余户”。

四川省马尔康市历史沿革及行政区划


清康熙六十年(1721年),梭磨土司囊索萨迦巴从征廓尔克(今尼泊尔)有功,颁给长官司印信号纸。乾隆十四年(1749年),土妇若尔玛木初因征金川有功赏升安抚司,次年颁给印信号纸。三十六年(1771年),安抚司斯丹巴以二次征金川有功,四十年(1775年)颁给宣慰司印信号纸,辖有来苏9沟(今理县境内)、芦花55沟半(今黑水县境内)、上中下壤口(今红原县境内)、麦斯过尔、斯满绒柯博和洼西措果(今阿坝县境内以及阿坝县与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与甘肃省甘南州接境的部分地区),以及梭磨5沟。幅员曾一度达到6万余平方公里。嘉庆三年(1798年),斯丹巴病故,无子,其妻索郎卓玛承袭宣慰司职。六年(1801年),换颁宣慰司印信号纸。其辖地《四川通志》载:“梭磨属杂谷直隶厅辖。梭磨宣慰司在厅治西北450里,东西距470里,南北距570里,东至二道桥秋底与杂谷厅交界410里,西至麻米桥与卓克基交界60里,南至小金川河懋功直隶厅交界210里,北至三溪寨与茂州直隶州交界360里”。“梭磨其地东至右营350里交秋底界,由秋底至右营90里,右营至维州60里,维州至松潘镇520里,南至新疆210里交攒拉界,西至卓克基60里交麻米桥界,北至茂州营叠溪营360里交三溪寨界,四至共980里。所营番寨1009寨,番户1900余户”。

四川省马尔康市历史沿革及行政区划


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卓克基土司嘉嘎尔布目因征金川有功,清政府颁给长官司印信号纸。次年,将卓克基土划离松岗土司苍旺的管辖。三十八年(1773年),嘉嘎尔布目二次随征金川有功,受到王朝“恩赏戴孔雀翎,以示优奖”。其辖地《四川通志》载:“卓克基属杂谷直隶厅辖。卓克基长官司在厅治西540里,东西距190里,南北距570里,东至麻米桥与梭磨交界60里,西至马尔康与松岗交界51里,又西至纳足沟与党坝交界130里,南及小金川与懋功直隶厅交界210里,北至郭洛克界360里”。“卓克基其地东至梭磨60里,交麻米桥界至维州右营500里至维州协560里。至松潘镇1080里,南至新疆210里交攒拉界,西至松岗50里交马尔康界,又至党坝130里交纳足沟界,北至郭洛克260里交草地界,四至共810里,所营番寨10寨,番户共1500余户”。

四川省马尔康市历史沿革及行政区划


清乾隆十七年(1752年)以前,党坝系松岗土司所辖的一个垄巴,由土舍管理。乾隆十三年(1748年),党坝土舍泽旺斯旦真随征金川有功,十五年(1750年)颁以长官司印信号纸,十七年(1752年),土司苍旺被诛,于次年将党坝划离松岗,委泽旺斯旦真为党坝长官司。嘉庆元年(1795年),土司更噶思丹增姜初从征湖南、贵州有功,赏戴花翎。其辖地《四川通志》载:“党坝长官司在厅治西南750里。东西距160里,南北距160里,东至纳足沟与卓克基交界130里,西至格江河与绰斯甲交界30里,南至新疆交界30里,北至八凹山与松岗交界130里”。“党坝其地,东至卓克基130里交纳足沟界,由党坝至维州右营630里,至维州协690里,至松潘镇1210里,南至新疆30里交日旁山界,西至绰斯甲30里交格江河界.北至松岗130里交八凹山界。四至共810里,所营番寨14寨,番户共290余户”。

四川省马尔康市历史沿革及行政区划


卓克基土司,自民国初年土司绝嗣,以瓦寺土司之子索观瀛入嗣承袭,辖四十寨,3000余户。

松岗土司,自清末土司绝嗣,由杂谷屯守备之子高承骧入嗣,高于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被百姓所杀,又无子嗣承袭,松岗事务乃由各大头人轮流管理。民国三十年(1941年),理番县县长黄辛牧委苏永和之子苏希圣为松岗乡乡长,苏入据松岗后,为人民不满,但名义上实为松岗土司,辖三十六寨,2000余户。

四川省马尔康市历史沿革及行政区划


党坝土司,民国十六年(1927年),传至石旦真日拉窝罗尔依,死后,其妻三郎王莫承袭。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由卓克基土司索观瀛入赘,但仍由土妇三郎王莫摄政,辖三十六寨,2000余户。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四川省十六区专员公署推行“县政改革”,分区设置,实行保甲制,将理番县原设四个区改设三个区,并将原梭磨土司所辖之上、下来苏划归第二区,取名为来苏乡。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理番县政府拟将四土改设第四、第五两个区,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理番县政府施政计划在马塘、松岗分区设署,在卓克基等地设指导区,派遣指导员,均因当地土司头人阻挠反对而未果,而松岗设区,第一位区长贾开允,第二任区长罗建中均被赶走,警察所长易秉京被打死,其它指导地区也有名无实。

四川省马尔康市历史沿革及行政区划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于1951年9月,以“四土”建立了4个相当于区的行政委员会,设置了马尔康街公所,建立了14个相当于乡的剿匪生产委员会,1953年9月,建立梭磨、卓克基、松岗、党坝4个区级人民政府,14个乡级行政委员会和1个马尔康街公所。

1956年5月,对原以“四土”划分的行政区划进行调整,改马尔康街公所为马尔康镇公所,建卓克基(卓克基与党坝合并)、松岗、草登、龙日4个区公所,16个乡人民委员会,101个行政村,以及刷经寺街公所。

四川省马尔康市历史沿革及行政区划


1958年,茶堡地区建立区级工作队,辖沙尔、大藏、龙尔甲三乡。同年5月17日,根据(58)川民字第0338号批复,将马尔康县的龙日区上中下壤口、族州六寨和马塘划归理县管辖。8月,撤销卓克基区公所,改为县直属乡。10月,西索与本真合并,成立本真人民公社。是年,州人民政府迁驻马尔康,马尔康镇为州直属。

1959年2月,撤销松岗区公所,建立白湾区公所,辖白湾,党坝、木尔宗三乡。

1960年7月9日,又将马塘划归马尔康县,并入梭磨乡。

四川省马尔康市历史沿革及行政区划


1961年2月,建立沙尔区公所,取代茶堡工作队,辖大藏、龙尔甲、沙尔三乡。同年,草登区公所更名为达维区公所,辖达维、日部、科桠牛里、草登四乡。是年,本真人民公社分为卓克基、本真人民公社。8月,建立本真区公所,辖本真、卓克基2个公社和梭磨、松岗2个乡。同月,脚木足公社划归白湾区。

四川省马尔康市历史沿革及行政区划


1962年2月,马尔康县对行政区划再次进行调整,调整后为4区(本真、白湾、沙尔、达维区)、1镇(马尔康镇,于同年州交县管)、16乡(公社)。1964年7月,将龙尔甲乡与蒙岩乡合并为龙尔甲乡。日部乡与科桠牛里乡合并为日部乡。至此,全县为14乡(公社)。

截止1984年,马尔康县乡级行政区划未作变更。1979年至1984年,沙尔区、白湾区、本真区和达维区先后撤销。

四川省马尔康市历史沿革及行政区划


1984年10月,根据阿府发(1984)73号文批复,撤销本真乡,将其与马尔康镇合并,为镇管村制。同年,改“公社”、“大队”、“生产队”为“乡”、“村”、“村民小组”,至1990年,全县辖1镇、13乡、104个村、234个村民小组。

1991年,辖1镇13乡,104个村委会,4个居民委员会。

四川省马尔康市历史沿革及行政区划


1992年辖1镇、13乡,104个村民委员会,6个居民委员会,234个村民小组。

2005年,辖马尔康、卓克基、松岗3镇,梭磨、白湾、党坝、木尔宗、脚木脚、沙尔宗、大藏、龙尔甲、草登、日部、康山l1乡、104个村,234个村民小组,3个居民委员会。

四川省马尔康市历史沿革及行政区划


2012年辖马尔康镇、卓克基镇、松岗镇、梭磨乡、白湾乡、党坝乡、木尔宗乡、脚木足乡、沙尔宗乡、大藏乡、龙尔甲乡、草登乡、康山乡、日部乡11乡3镇,104个村,234个村民小组。

2020年全市辖马尔康、松岗、沙尔宗3个镇;梭磨、白湾、党坝、木尔宗、脚木足、大藏、龙尔甲、草登、康山、日部10个乡,94个行政村,222个村民小组,3个社区。

四川省马尔康市历史沿革及行政区划

大美四川欢迎您!

发表评论

醉苍生 Copyright © 2013-2024 醉苍生.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