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景点排名文章正文

免费发放的50万件雨衣,披在身上更暖在心里

景点排名 2025年10月06日 12:59 1 admin
免费发放的50万件雨衣,披在身上更暖在心里

□孙然(山东大学)

10月2日,有网友称在河南游玩时遇到下雨,在开封清明上河园景区领到了免费雨衣,在万岁山武侠城景区领到了免费鞋套。据了解,清明上河园景区免费发放50万件雨衣。网友表示,“为景区的服务格局点赞”“糟糕的心情被景区救赎了”。(10月3日 新华社)

出去玩,谁还没遇到个刮风下雨的时刻?买不买景区里的雨衣,是一个不大不小但经常遇到的问题。不买,淋湿了不但耽误行程,最怕的是有个头疼脑热;买吧,很多景区里的雨衣价格又高质量又差,一层薄薄的塑料膜收十几二十元,还一不小心就撕坏了。

“景区东西比外边贵”,这是很多游客心中的常识。一瓶水一件雨衣,因为游客渴了或者遇到下雨,就能因高需求被抬高价格。当然,这是自然的市场经济规律。很多景点,比如泰山,因为险峻巍峨,挑山工需要辛苦运送物资,高价格也完全无可非议。不过,有没有新的思路让游客在外如在家,不必因为缺东少西而临时钱包“出血”呢?

为游客提供雨衣,是景区服务水平的一次小小提升。这一服务属于公共服务,为游客在雨天出行提供无差别的、不求回报的“兜底”。提供雨衣,是对游客设身处地进行换位思考后的决策。不论是否也有营销的计划,对于游客来说,能够安心地在景区里玩一天就是实实在在的惠处。

文旅水平要提升,要传递“以人为本”的温度,不仅靠几场大手笔的活动策划和门票诱惑,而是要在一件件细心之举中落地。内功最难练,摆脱追求客流量、好评、现金流的目的导向,先做对的事,自然会得到赞赏和回报,而非相反的逻辑。

当下,文旅的内涵和外延都在扩展。当我们谈文旅时,不仅仅在谈论一次简单的出行,我们在谈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它小到一个普通人在外受到怎样的礼遇或遭遇,大到人们一想起某个城市,那个脑海中“跃然纸上”的形象。旅游,不再是逛景点、买东西,而是不同地域的普通人来到彼此的世界,进行一场对话和交往。

人们的精神需求在提升,想要真正去见世面、见天地,也见众生,所以景德镇充满热情的“鸡排哥”才会爆火。要让游客对一个景区有好印象,不需要锣鼓喧天的宣传,挡住风雨和在外不确定性的雨衣,已是肉身可感的温暖,是一种细节中体现出来的“软实力”。

回归日常、精耕细作,将是旅游业努力的落脚点。人心感知着服务的水温,从细节中体会一个地方的友好和善意,也乐于对此作出回应。同时,像那些多收一块两块的“阴阳菜单”,各种藏在细节处的淡漠和无动于衷,也将随着文明水平提升越来越无法被容忍,即使只是一根小小“鱼刺”,游客也必然如鲠在喉。而这50万件雨衣,则不仅披在游客的身上,也披在游客的心上,让这个火爆的双节有了更多温润和熨帖感。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发表评论

醉苍生 Copyright © 2013-2024 醉苍生.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