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景点排名文章正文

故宫“年轻”的秘密:百年IP玩转文创、数字,还成了打卡圣地

景点排名 2025年10月07日 13:02 1 cc

2025年,故宫的热闹劲儿藏都藏不住,这一年,它既是故宫博物院的百岁生日,也是紫禁城建成605年的节点。咱们都知道,故宫是明清两代的皇宫,还是世界文化遗产,可现在它早不是“只可远观”的古董,每天限流4万人预约,暑假抢票比春运抢火车票还难,你说这600年的顶流,是不是比好多网红都能打?

故宫“年轻”的秘密:百年IP玩转文创、数字,还成了打卡圣地

其实故宫能有今天的人气,不是一开始就有的,早年间它可是皇家禁地,普通人连宫门的边儿都摸不着。直到1925年10月10日,乾清门那儿办了场开幕典礼,故宫博物院才算正式跟大伙见面。当天就有一万多人涌进去参观,从那天起,这座皇家宫殿才算真正变成了全民共享的文化地儿。

后来到了30年代,战乱来了,为了保住宫里的国宝,故宫人做了个大胆的决定,让文物南迁,13000多箱文物分五批往南运,从北平到上海,再到南京,最后转到四川,前前后后折腾了十多年。说实话,那会儿兵荒马乱的,那么多易碎的文物,居然基本没损坏,这事儿放到全世界,都得算文物保护史上的奇迹。

故宫“年轻”的秘密:百年IP玩转文创、数字,还成了打卡圣地

新中国成立后,故宫就没停下“变更好”的脚步,一边修修补补保护古建筑,一边慢慢扩大开放的范围。本来2002年的时候,能逛的地方特别小,到2014年就超过一半了。今年更厉害,乾隆花园闭了快一百年,9月终于重新开门,故宫北院区也预计明年5月竣工。以后去故宫,能看的地方就更多了。对了,今年还办了百年特展,好多压箱底的文物都拿出来了,本来想只凑个热闹,但后来发现那些文物背后的故事才真动人,有的跟着南迁跑了大半个中国,有的见证了故宫从禁地到博物馆的转变,看着它们,就像在看故宫这一百年的日子。

故宫“年轻”的秘密:百年IP玩转文创、数字,还成了打卡圣地

从“皇家私产”到“全民共享”,故宫用百年踩出了一条路

光开放还不够,现在的故宫早就不是“靠老本儿吃饭”的博物馆了,它都成了实打实的“超级IP”,你身边肯定有人买过故宫的文创吧?这事儿得从2008年说起,那年故宫成立了文化创意中心,借北京奥运会的机会出了些家居文创,算是试了试水。但真正让故宫文创“出圈”的,得说2012年单霁翔当院长之后。

单霁翔当时说,要“让故宫文物活起来”,还要“把故宫带回家”,老实讲,这个想法比之前“简单复制文物做摆件”强多了。后来故宫专门成立了文创团队,把全院的藏品都梳理了一遍,还用数字化手段提取文物上的色彩和纹样,建了个文物元素数据库。这样做出来的文创,不是瞎糊弄的“贴牌货”,而是真能让人感受到文物背后的文化。

故宫“年轻”的秘密:百年IP玩转文创、数字,还成了打卡圣地

不光是文创,故宫在数字化上也下了大功夫,2019年它上线了“数字文物库”,里面有186万多件文物的高清照片,还有5.8万件文物做了3D建模。现在你在家点开手机,就能把文物的细节看得清清楚楚,比以前隔着玻璃看展品方便多了。他们还做了好几个App,比如“每日故宫”,每天推一件国宝,我之前下载过,本来想每天看一个涨知识,结果有时候忘了,再打开就攒了好几个,不过慢慢看下来,还真知道了不少以前不懂的文物常识。

故宫“年轻”的秘密:百年IP玩转文创、数字,还成了打卡圣地

要说让故宫变“接地气”的,还得是那些爆款内容,2014年有篇《雍正:感觉自己萌萌哒》的图文,把雍正皇帝画得特别可爱,一下子就火遍全网;2016年的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让我第一次知道,原来还有人专门给文物“看病”,那些修复师傅拿着小工具,一点点修补破损的瓷器、书画,看他们工作的样子,就觉得这行真不容易,也更明白文物保护不是一句空话;2018年的综艺《上新了·故宫》更直接,节目一播,故宫口红就被抢疯了,我身边有朋友没抢到,还郁闷了好几天。现在故宫的文创已经有一万多种了,从文具到美妆,再到盲盒,每次出新品都能掀起一阵热潮,“去故宫买文创”都成了年轻人的必做清单,你说这IP做得是不是挺成功?

故宫“年轻”的秘密:百年IP玩转文创、数字,还成了打卡圣地

从“高冷文物”到“日常好物”,故宫把文化玩出了新花样

现在的故宫,不光文创火,还特别招年轻人待见,玩法也越来越多,你在社交平台上刷到过吧?有人大清早去故宫晨跑,迎着朝阳跑在红墙下,拍出来的照片又好看又有氛围感;还有人专门找故宫的猫,宫里大概有200只流浪猫被收养,都有“御前带爪侍卫”的名头,还出了专属周边。我见过有人拿着“故宫猫地图”打卡,说收集猫咪照片比打卡景点还上瘾。

除了这些,故宫里还有角楼咖啡、冰窖餐厅,角楼咖啡2018年开业,主打“宫墙红拿铁”,年接待量超50万人次;冰窖餐厅是用清代的冰窖改造的,能吃到宫廷菜。在有几百年历史的院子里喝咖啡、吃饭,这种“古今混搭”的感觉,年轻人特别喜欢。

故宫“年轻”的秘密:百年IP玩转文创、数字,还成了打卡圣地

故宫的魅力还飘到了国外,今年9月,意大利00后网红卡比·拉梅,就是那个有2.59亿粉丝的“无语哥”,来中国的第一站就选了故宫。他拍的故宫vlog在海外平台播放量超10亿,好多外国人留言说“想立刻去中国看故宫”。而且故宫还跟卢浮宫、大英博物馆这些世界级的文化机构合作,一起办展览、开学术论坛。去年跟卢浮宫合办的“东西方宫廷艺术对话”特展,我看报道说,把故宫的乾隆朝珐琅器和卢浮宫的路易十五时期家具放在一起,两种文化碰撞出的火花特别精彩。

故宫“年轻”的秘密:百年IP玩转文创、数字,还成了打卡圣地

单霁翔之前说过一句话,我特别认同:“紫禁城在5000年中华文明里,算是‘年轻人’,应该以更年轻的风貌示人。”说实话,故宫的“年轻”不是装出来的,它没想着“端着架子”,而是真的跟年轻人玩到了一块儿,办文创设计大赛让年轻人参与,开研学营让学生了解故宫的历史,就连社交媒体上的内容,也都是年轻人喜欢的风格。如此看来,故宫的“年轻力”,其实就是文化自信的一种表现,不害怕跟现代接轨,也不担心年轻人不懂,而是用大家能接受的方式,把文化一点点传下去。

故宫“年轻”的秘密:百年IP玩转文创、数字,还成了打卡圣地

回头看故宫这600年,前500年是皇家的宫殿,后100年变成了博物馆、超级IP,它没躺在“历史的功劳簿”上不动,而是一直在跟着时代变,从守护文物到搞数字化,再到让年轻人喜欢,每一步都走得挺扎实。以后北院区开了,数字技术再升级,说不定还能有更多新玩法。毫无疑问,这火了600年的顶流,就算再过100年,照样能吸引一波又一波的人,去喜欢它、了解它,把它的故事继续传下去。

发表评论

醉苍生 Copyright © 2013-2024 醉苍生.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