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这里是你喜欢的假期人山人海播报让我们赶紧直击各地现场!10月4日上午,丽江玉龙雪山景区微博发布消息称,国庆中秋假期游客增多,景区停车场已经饱和,...
2025-10-08 1
文:历史基地
编辑:历史基地
——《前言》——
她曾站在最高的地方,却悄然走入最基层。
没有人逼她放弃,也没人替她解释。
她只是换了位置,却没换初心。
37岁当上河北省委书记,41岁却主动要求“降职”去正定当县委副书记。
这个叫吕玉兰的女人,为什么放着高位不坐,偏要扎进泥土里?
她用53年的短暂生命给出答案:伟大从不是“选高处”。
而是“选难处”;不是“要光环”,而是“要结果”。
1955年夏天,15岁的吕玉兰攥着高小毕业证书站在村口,老师劝她“考中学、去县城”。
她却摇了头:“俺们东留善固村的沙荒地还等着种树呢”。
那时的村子是出了名的“穷沙窝”,大风一刮黄沙能埋到门槛。
她领着30多个妇女成立造林队,天不亮就背树苗、扛铁锹往沙地赶。
寒冬腊月,脚冻得裂开口子,血水顺着鞋帮流,晚上脱鞋时皮肉和袜子粘在一起。
疼得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她咬着牙往裂口上抹点猪油,第二天照样第一个到沙地。
三年时间,她们在白茫茫的沙丘上种下100多万棵树。
扎起8华里长的防风林带,风沙再大也卷不走树苗了。
收工那天,吕玉兰拿铁锹在沙地上划拉,刻下一行字:“不靠天不靠地,只靠自己”。
村里人不再叫她“傻丫头”,15岁这年,她成了村里最年轻的合作社社长。
她带着社员白天丈量土地,晚上在煤油灯下算土方,肩膀磨出茧子就垫块布。
手掌起了泡就用针挑破,硬是带着大家打了40多眼井。
把4000多亩高低不平的沙荒地平整成能灌能排的良田,又挖了30多里长的渠道。
引来的水顺着田埂流进地里,沙窝窝里第一次长出了沉甸甸的麦穗。
20岁那年,她把带着泥土味的思考写成《十个为什么?》,里面没有豪言壮语。
尽是“为什么要和土地较劲?因为这是咱的根”“为什么要让妇女干活?
因为妇女能顶半边天”这样实在的话,文章登上《人民日报》。
她成了全国学习的模范,胸前挂上了“三八红旗手”的奖章。
1969年,29岁的吕玉兰走进人民大会堂,成为最年轻的中央委员之一;
1977年,37岁的她站在河北省委大院里,职务是省委书记——那时省里设第一书记。
她这个“书记”其实相当于副书记,但村里人见了还是喊“玉兰书记”。
她摆摆手,头上的白毛巾在风里晃了晃,脚下的布鞋沾着刚从乡下带来的泥。
在省委常委会上,她把村支书时的习惯带了来:“农业要上去,干部要下去”。
说完第二天就背着铺盖卷去了太行山深处的贫困村,一住就是半个月。
供销社送来台电视机说“领导先试看”,她让人搬回去:“集体的东西,我不能搞特殊”;
老家东留善固村托人捎来一篮苹果,她数着个数按市价付了钱。
还让捎话:“我是党员,不是当官能占便宜的。
今天我拿群众一块饼,明天就有人敢拿群众一头羊。”
1981年,41岁的吕玉兰正在省委大院处理文件,组织找她谈话,调任正定县委副书记。
她没提一句条件,当天下午就去了县委大院。
办公室是间土坯房,墙皮都掉了,她放下行李就笑:“比俺村合作社强多了。”
第二天一早,她从传达室借了辆除了铃铛不响哪儿都响的自行车,车把上挂着个蓝布包。
里面装着笔记本和馒头,沿着滹沱河大堤往村里骑。
泥路坑坑洼洼,她就推着车走,见了蹲在墙根晒太阳的老人就递烟。
遇着在地头干活的农民就蹲下来唠,本子上记的全是实在事:
“南岗村的机井坏了半年”
“东杨庄的沙地种不了麦子”
“西叩村的娃娃没教室上课”
半个月跑了30多个村,鞋底子磨薄了,笔记本也记满了两本。
她在笔记本上反复琢磨:正定是产粮大县,可农民为啥还是穷?
蹲在田埂上跟老农聊天,掰着指头算细账:“种玉米一亩收200斤,卖80块。
种黄瓜能收5000斤,卖680块,这账得算明白啊!”
第二天就揣着两个馒头上了火车,去山东寿光学种菜技术。
回来时挎包里装满菜籽和栽培手册,挨村开现场会,手把手教农民搭大棚、点种子。
有人怕担风险,她拍着胸脯说:“赔了算集体的,赚了是大家的!”
到年底,全县蔬菜地从1000亩扩到5000亩,农民人均收入涨了三成。
有的农民数着票子说:“玉兰书记算的账,靠谱!”
她在正定算的是农民增收的账,自己家里的账却算得更细。
当省委书记那几年,7口之家全靠她每月76元工资过活,孩子们放学后捡牙膏皮、废铁丝换钱。
贴补油盐钱,院子里辟出小菜园种茄子辣椒,养几只鸡下蛋,从没向组织伸过手。
下乡调研总住村里的大通铺,铺盖卷自己背。
农民收玉米时她挽起袖子就下地掰棒子,有人问“大姐也是种地的?”
她直起腰擦把汗笑:“我本来就是”。
任农业厅副厅长时去法国考察,外事部门要给她定做西装。
她掏出工资卡坚持自己付钱,说“公家的钱得花在农民身上”。
家里亲戚想托她找个“体面工作”,她一口回绝:“我是党员干部。
不是给自家谋私利的”,直到去世,亲属没一个沾过她的光。
1990年春天,她在办公室整理农业报表时突然头晕目眩,医生查出脑血管痉挛。
让她立刻卧床休息,她把诊断书塞进抽屉,第二天照样骑着自行车去了乡下。
1992年麦收时节,她在麦田里指导收割时突然晕倒,被送进医院时,医生下了病危通知。
她瞒着同事回了宿舍,从床底拖出几个旧木箱,里面全是这些年的工作笔记。
她趴在桌上一笔一画写,重点项目的进度、农民增收的建议、来年春耕的规划。
写满了几十页稿纸,她总说"我怕自己倒下了,后来人接不上这些活"。
1993年冬天,吕玉兰走了,53岁。
同事去她宿舍收拾遗物,打开衣柜看见的是补了又补的蓝布衬衫。
领口磨得发亮,袖口打了三层补丁。
桌上那支用了20年的钢笔还插在墨水瓶里,笔帽磕出了豁口。
最厚的是床底那摞工作笔记,里面记着东留善固村的果树成活率、正定大棚的黄瓜产量。
最后一页写着“1993年春耕备种计划”。
东留善固村的防风林长成了碗口粗的大树,当年带着妇女造林队种下的苹果树。
如今结满红果,摘果的老农念叨“这都是玉兰丫头当年种下的”。
正定的蔬菜大棚连成片,农民拉菜的拖拉机从早到晚没停过,有人蹲在地头算收入。
“一亩菜比粮多赚千把块,玉兰书记当年算的账,现在还管用”。
她没留下金银财宝,却让沙窝地长出了金疙瘩;没当过几天“大官”,却让农民记了一辈子。
就像许世吟娥放着公主不当守着泉州的老宅子,吕玉兰放着省委书记不当扎在田埂上。
她们都懂,真正的体面不在帽子多高,而在脚印多深。
真正的价值不在名字多响,而在老百姓心里能不能搁下。
有人说她“像个老农”,她说:“我本来就是。”
吕玉兰没有留下遗嘱,也没有留下豪言壮语,她留下的是林地。
是账本,是一套不需要口号的工作方法。
她不讲“精神”,但她自己就是“标准”。
相关文章
大家好这里是你喜欢的假期人山人海播报让我们赶紧直击各地现场!10月4日上午,丽江玉龙雪山景区微博发布消息称,国庆中秋假期游客增多,景区停车场已经饱和,...
2025-10-08 1
国庆假期,河北省晋州市周家庄乡观光园采摘休闲游持续升温,大批游客前来打卡,沉浸式体验田园丰收的乐趣。观光园内,秋日硕果已挂满枝头、深埋土中。金黄的梨散...
2025-10-08 1
寒露翩然而至,秋意愈发浓稠,山林被枫叶染成斑斓画卷,湖水在秋风里泛起粼粼柔波……或许你还在为国庆假期步入最后一天而心生怅惘,但请别让这份emo的情绪困...
2025-10-08 1
当人们谈起古镇,脑海中浮现的往往是江南的小桥流水与白墙黛瓦。江南古镇,俨然已成为中国旅游的一张名片。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浪潮,越来越多隐匿于全国各地的...
2025-10-08 1
假期要收尾了?!来呼和浩特游玩的游客们别急!趁着假期最后一天可以去呼和浩特大青山看看这里的秋景简直如梦如幻哈达门、圣水梁、红石崖……景色太令人着迷秋风...
2025-10-08 1
国庆期间,不少游客厌倦了网红景点、餐厅甚至拍照姿势都像“复制粘贴”的旅行,转而选择能感受到与目的地之间更真切文化连接的深度游。北京青年报记者从携程了解...
2025-10-08 1
假期接近尾声,不少游客开始陆续返程。特产店、文创店成为很多人太原之行的最后一站。在感叹“不枉此行”之余,众多游客的旅行箱中,总会塞进几件精心挑选的太原...
2025-10-08 1
国庆中秋假期,兰州市各大公园精心策划特色活动,成为市民短途休闲、阖家出游的首选目的地,人们在欢声笑语中尽享假期的轻松与美好。兰州植物园:菊香沁心 科普...
2025-10-08 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