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景点排名文章正文

美国巨头抱团搞AI,中国科技企业单打独斗?协同发展迫在眉睫

景点排名 2025年10月14日 21:58 1 admin

全球 AI 产业的竞争早就不是单点突破的游戏了。

美国那边,以英伟达为核心的科技巨头们正攥着拳头搞事情,从资本绑定到技术互通,再到千亿级基础设施共建,一套组合拳下来,把 AI 生态的 “网” 越织越密。

反观国内,华为、阿里、百度这些企业在各自领域都有亮眼成绩,但彼此间总像隔着一层墙,数据不通、技术不共享,不少时候还是你追我赶的竞争关系。

现在的问题很明显:当美国用 “抱团” 模式抢占 AI 制高点时,中国科技企业的 “单打独斗” 还能撑多久?协同发展这件事,已经拖不起了。

先看看美国巨头们最近的 “抱团操作”,每一步都透着 “联手干大事” 的架势。

美国巨头抱团搞AI,中国科技企业单打独斗?协同发展迫在眉睫

英伟达和马斯克的 xAI,上个月又搞了个新合作 —— 不只是之前传的 20 亿美元投资,这次还专门成立了一家算力租赁公司。

这家公司由第三方资本出资,批量采购英伟达的 H20 GPU,然后长期租给 xAI 用。

xAI 不用一下子拿出几十亿买设备,现金流压力小了;

英伟达则锁定了长期订单,还能通过租赁公司把算力辐射到更多中小 AI 企业。这种 “你缺资金我帮你,我要市场你给我” 的绑定模式,比单纯的买卖关系结实多了。

OpenAI 和 AMD 的合作也很有看头,不是简单的 “买芯片”,而是直接 “算力换股权”。

上个月双方签的协议里写着,AMD 会给 OpenAI 提供未来 3 年所需的 MI300X GPU,而 OpenAI 则向 AMD 发行了最多 1.6 亿股的认股权证。

美国巨头抱团搞AI,中国科技企业单打独斗?协同发展迫在眉睫

也就是说,OpenAI 用未来的算力需求,换来了 AMD 的长期支持;AMD 则通过股权,深度绑定了 OpenAI 这个顶级 AI 客户。

要是未来 OpenAI 的估值再涨,AMD 还能赚一笔额外收益,这种 “风险共担、利益共享” 的模式,让两家公司从 “供应商和客户” 变成了 “战友”。

更夸张的是基础设施层面的合作,直接奔着 “千亿级” 去了。甲骨文、软银和 OpenAI 上个月宣布,计划在美国新建 5 座 AI 超级数据中心,三年总投资预计超过 4000 亿美元。

这些数据中心专门用来跑 OpenAI 的大模型训练和推理,甲骨文出数据中心管理技术,软银出大部分资金,OpenAI 则负责技术落地。

单靠任何一家企业,都拿不出这么多钱、这么全的资源,可三家一联手,就能在几年内启动并完成建设。

美国巨头抱团搞AI,中国科技企业单打独斗?协同发展迫在眉睫

这种 “有钱的出钱、有技术的出技术、有需求的出需求” 的模式,把各自的长板都拼在了一起。

还有技术层面的打破壁垒,英伟达和英特尔上个月公布了 x86 SoC 架构的合作细节。

以前两家在芯片领域是竞争对手,CPU 和 GPU 的互联一直有技术壁垒,数据传输速度提不上来。

现在不一样了,他们把英伟达的 NVLink 技术和英特尔的 x86 CPU 深度整合,让 CPU 和 GPU 之间的数据传输效率大幅提升。

这意味着,用这套组合的 AI 企业,训练大模型的时间能显著缩短,成本也跟着降了。这种 “放下竞争、共享技术” 的操作,放在几年前几乎没人能想到。

再看国内的情况,不是企业没实力,而是 “各自为战” 的痕迹太明显。

美国巨头抱团搞AI,中国科技企业单打独斗?协同发展迫在眉睫

就说 AI 大模型领域,上个月百度刚更新了文心一言 4.0 版本,阿里就紧接着推出了通义千问的新功能,腾讯也上线了混元大模型的行业版。

每家的模型都有亮点,但底层的训练框架却不互通 —— 百度用的是飞桨,阿里用的是 PAI,腾讯用的是自己研发的框架。

这就导致,很多中小企业想接入大模型时,得适配不同的框架,又费钱又费时间。

有个做工业 AI 的小企业老板说,他们为了同时对接百度和阿里的模型,光适配框架就花了 3 个月,投入了近百万,要是能有统一的框架,这些成本至少能省一半。

算力方面的 “各自为政” 也很突出。华为昇腾去年建了自己的算力集群,阿里也有阿里云的 AI 算力中心,可这些算力大多只供自己用,或者只对少数合作企业开放。

上个月有个做 AI 医疗的创业公司,因为突然需要大量算力训练模型,找了好几家大企业都借不到,最后只能花高价从国外租算力,不仅成本高,数据安全还没保障。

美国巨头抱团搞AI,中国科技企业单打独斗?协同发展迫在眉睫

要是国内的算力能像美国那样互通共享,这样的问题根本不会出现。

不过,最近也有一些好迹象,说明国内企业开始意识到协同的重要性了。

上个月,百度、阿里、华为还有几家芯片企业,一起成立了 “AI 技术协同联盟”,主要做两件事:一是统一大模型的底层接口标准,以后中小企业接入不同企业的模型,不用再反复适配;

二是共享部分算力资源,联盟内的企业可以互相调剂算力,避免浪费。虽然这只是个开始,规模还不大,但至少迈出了协同的第一步。

还有地方政府也在推动这件事,比如深圳上个月出台了 “AI 生态协同计划”,拿出 20 亿资金,支持大企业和中小企业合作。

比如,腾讯和一家做 AI 视觉的小企业合作,腾讯提供算力和技术指导,小企业专注做行业应用,最后开发出的产品,双方一起推广,利润按比例分成。

这种 “大企业带小企业” 的模式,既发挥了大企业的资源优势,也让小企业的创新能力有了用武之地。

美国巨头抱团搞AI,中国科技企业单打独斗?协同发展迫在眉睫

总结来说美国 AI 巨头的 “抱团” 不是偶然,而是全球科技竞争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

中国科技企业有各自的优势,但要想在全球 AI 竞争中站稳脚跟,光靠单打独斗远远不够。现在已经有企业和地方开始尝试协同,这是个好开头。

未来只要继续打破壁垒、共享资源,把各自的长板拼成 “中国 AI 生态” 的整体优势,就一定能在全球竞争中走出自己的路。

美国巨头抱团搞AI,中国科技企业单打独斗?协同发展迫在眉睫

全面封禁来袭!美国AI巨头对中国发起最狠制裁,程序员们一夜无眠

2025-09-08 08:30·三斤

发表评论

醉苍生 Copyright © 2013-2024 醉苍生.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