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景点排名文章正文

“文艺赋美”,解锁“浙”里文旅新场景

景点排名 2025年10月15日 09:14 3 admin

近日,浙江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发布《2025年“文艺赋美”典型案例集》,金华市4个案例成功入选,其中东阳横店万盛街头的“文艺赋美”演出尤为亮眼。这不仅是一次荣誉的加冕,更是一次对“文化如何赋能城市、艺术如何融入生活”的生动诠释。

“文艺赋美”,解锁“浙”里文旅新场景

曾几何时,街头艺术还被贴上“杂耍”“喧闹”的标签,而今,它已摇身一变,成为城市气质的“软装设计师”。在横店万盛街,毗邻影视城的繁华地带,每周三场的“文艺赋美”演出早已成为游客打卡的新“景点”。这里不只有精心编排的节目,更有“横漂”演员的即兴发挥、网络红人的才艺展示,甚至还有游客的临时“串场”。艺术不再高悬于舞台之上,而是流淌在街巷之间,与行人擦肩,与烟火交融。这种“不设限”的表达,让文化真正“活”了起来。

更令人欣喜的是,这些案例并非“盆景式”的点缀,而是“生态式”的生长。在浦江的“廿玖间·声生不息”,民谣音乐会依节气更替,演出装置随四季流转,浦江乱弹等非遗元素也被巧妙融入。这里不仅是听歌的地方,更是文化传承的课堂。项目还建立起“政府、村集体、创客”三方协同机制,用文艺引流,带动民宿落地、文创增收,村民年均收入增长超2万元。文艺不再只是“看的”,更是“用的”“赚的”,真正实现了“文化反哺”。

而在磐安,“山乡文艺轻骑兵”则把舞台搬进了大山深处。7000多名文化志愿者组成100多支小分队,带着“定制菜单”走进村落,将茶、药、民俗等地方元素编成流动剧目,在山水之间唱响乡土之音。这不仅解决了山区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难题,更让文化成为连接城乡的情感纽带。艺术不再只是城市的专利,它同样能在田埂上生根,在溪流边开花。

“文艺赋美”的魅力,正在于它打破了艺术与生活的边界。它不追求宏大叙事,而是用一场即兴的演奏、一次街角的对唱、一段乡野的舞蹈,让每个人都能成为文化的参与者、创造者。在东山艺境,老厂房变身艺术馆,闲置空间被书画与茶香重新定义;在万盛街,影视文化与街头演艺碰撞出奇妙火花,游客在追剧之余,也能“偶遇”一场属于横店的“即兴戏”。

这背后,是浙江对“文化+旅游”深度融合的深刻洞察。当景区不再只是“拍照打卡地”,当城市不再只是“匆匆过客站”,文化便成了留住脚步、温暖人心的“磁石”。从“看景”到“入戏”,从“路过”到“沉浸”,“文艺赋美”正重新定义文旅的新场景。

更重要的是,这种“赋美”不是简单的“撒钱式”投入,而是激发内生动力的“造血式”创新。它让普通人站上舞台,让乡村焕发光彩,让闲置空间重获新生。文化不再是遥不可及的“阳春白雪”,而是触手可及的“人间烟火”。

“文艺赋美”,美在艺术,更美在人心。它让我们看到,一座城市的温度,不仅在于高楼大厦,更在于街头巷尾是否有一段动人的旋律;一个地方的魅力,不仅在于风景名胜,更在于是否有人愿意为你唱一首歌。

当文艺真正“赋美”于城、于乡、于人,浙江的文旅新图景,正徐徐展开——这里,不止有诗和远方,更有歌与日常。

发表评论

醉苍生 Copyright © 2013-2024 醉苍生.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