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景点排名文章正文

游玩九塞之首,追寻一代名将祖孙三代悲壮的历史故事

景点排名 2025年10月18日 00:02 3 cc

摘要:“冯唐易老李广难封”一直让人意难平,其实李广家族的悲壮历史远不止此。本篇雁门关游记,黔程追寻一代名将李广家族的历史故事。

一、悲壮故事

01.李广难封

李广为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人,是秦末名将李信的第五世孙。

秦灭六国之战,李信先是配合王翦灭赵,又攻破燕都蓟城;随后率20万大军攻楚,因秦昌平君芈启反水,切断秦军后路,李信遭到失败。

秦始皇并未治罪李信,李信和王翦之子王贲又消灭了赵之残余代国、燕之残余辽东;然后兵临临淄,促使齐王投降。

李信祖父李崇曾为秦国陇西郡守,所以秦始皇封李信为陇西侯,其家族就在陇西繁衍生息下来。

汉文帝十四年(前166),匈奴入侵萧关,李广从军,一战成名,被任命为中郎将,成为汉文帝近侍。

汉文帝非常赏识李广,对李广说:可惜你生不逢时,假如生在高祖时,封个万户侯又算得了什么呢?

汉文帝一句激励的话,成为了李广一生为之奋斗的目标!

汉景帝二年(前155),景帝刘启削藩,导致以吴王刘濞为首的七国之乱。

刘濞联合其他刘姓六王,以清君侧为由,即请诛削藩始作俑者晁错,聚众30余万人杀向长安。

汉景帝牺牲晁错,将其腰斩,以换取刘濞退兵。

可刘濞的眼光早已瞄准了大汉天下,自称东帝。

汉景帝命太尉周亚夫平叛,李广就是周亚夫大军中的一员将领。

刘濞一路势如破竹,攻至汉景帝亲弟弟梁王刘武的封国——梁国(今河南商丘),遭到刘武顽强抵抗。

昌邑一战,李广身先士卒,夺取叛军军旗,天下扬名,叛军为之震动。

梁国独自抵抗叛军几已势穷,刘武欣喜之下,授予李广梁国将军大印。

七国之乱不过三个月就平叛成功,李广却未得到任何奖赏!

汉景帝的母亲为窦太后,窦太后非常喜欢次子刘武,一直想立刘武为皇太弟,以在汉景帝驾崩后兄终弟及。

汉景帝自己儿子一大堆,自然不愿意,由此时时防着弟弟刘武!

李广接受刘武的将军大印,无意中卷入了夺嫡之争,汉景帝为防止李广与刘武勾连,将李广调任上谷太守。

由此李广直面匈奴,后又历任陇西、北地、雁门、代郡、云中太守,均为与匈奴作战一线,前后达四十多年。在其驻守之地,匈奴往往不敢与之战,由此天下闻名,被誉为“飞将军”。

汉武帝刘彻即位后,李广调任未央宫禁卫军长官。

元光六年(前129),大汉分四路大军攻击匈奴。

李广从雁门出击,终因匈奴兵势众多,力竭被俘。

李广之所以被俘,是因为匈奴军臣单于素知李广威名,重兵包围李广一万人马,并下令务必生擒李广,以打击大汉的士气。

押解途中,李广躺在网上,瞅准机会飞身跃起,踢下一名匈奴骑兵,一路飞奔,并用抢来的弓箭射杀追兵,最终逃回边塞。

四路大军中,公孙贺无功而返,公孙敖、李广均遭惨败,仅卫青取得龙城大捷,斩杀匈奴700余人。

战后论罪,官吏认为李广损失惨重,又被活捉,当被暂首;汉武帝只将李广贬为庶人。

随后,卫青、霍去病横扫大漠。

李广恢复为郎中令,多次随卫青出击匈奴,却始终没有达到杀敌俘敌的标准而封侯,这成为了李广的一块心病。

李广和星象家王朔闲聊,说:自我朝与匈奴作战以来,我没有一次不参加,可如今封侯的将领已经几十人,难道我一生就没有封侯的命吗?

王朔问李广:将军曾有过悔恨的事吗?

李广答道:我任陇西太守时,羌人反叛,我诱骗他们800多人投降,然后全部杀掉,这是我最悔恨的事!

王朔说道:杀降不祥,这就是将军您不能封侯的原因啊!

元狩四年(前119),大将军卫青出击漠北,李广向汉武帝苦求为前将军。

汉武帝无奈之下只好答应,但又暗示卫青:李广命运不好,如果让李广作为前将军,只怕获俘不了伊稚斜单于。

卫青进入大漠后,改任对自己少年时有救命之恩的公孙敖为前将军,命李广前往右军,从东路迂回包围伊稚斜。

李广不忿,却又无可奈何,与卫青不辞而别。

卫青意外遭遇匈奴主力,匈奴遭到重创,伊稚斜仅率数百骑乘黑逃命;而东路的李广,却因路途遥远迂回,又无向导,竟然迷路,未能与卫青汇合。

卫青派长史给李广送去干粮和酒,并了解迷路一事,这不过是个例行公事。

可李广心中有怨:明明自己是前将军,却被卫青调往右军,竟然不予回答。

长史无奈之下,只好命李广幕府人员前往大将军幕府受审对质。

李广不愿牵连他人,说:校尉无罪,是我迷路了,我自己去吧。

李广走到卫青幕府处,悲愤道:我从少年时就与匈奴作战,大大小小达70多次,这次漠北决战,本是作为前将军与匈奴大战,结果大将军将我调往右军,我又迷路了,这难道不是天意吗?如今我已60多岁了,却还要忍受刀笔小吏的问话,这真是耻辱啊!

言毕,李广拔刀自刎!

李广死后,李广军中将士无不痛哭;传到民间,百姓也为之流泪!

那个被汉文帝认为可封万户侯的少年将领,被梁王刘武授予将军大印,一生与匈奴恶战,花甲之年还争取封侯的飞将军,就此走完悲壮的一生!

司马迁在《史记·李将军列传》中称赞李广: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意思是:李广就像桃树、李树那样,有芬芳花朵、甜美果实,虽然不会说话,但吸引了众人来到树下赏花尝果,以至于树下竟走出一条小路出来。

唐朝王勃在《滕王阁序》中写道:“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对李广命运的感叹,自汉延续至唐,直至今日。

02.李敢枉死

李广有三个儿子,长子李当户,郎官,早逝,比李广还死得早。

次子李椒,在李当户去世后,继任郎官一职,也比李广死得早。

幼子李敢,早年随李广与匈奴作战,也是一员猛将,曾率数十名骑兵直插匈奴兵阵,然后突围而归。

元狩四年(前119),也就是李广随卫青出击匈奴迷路自刎的那一年,李敢随另一路大军即霍去病部自代郡出,长途奔袭二千余里袭击匈奴左贤王部,力夺左贤王鼓旗,斩获颇多,获封关内侯。

李敢回到长安,却得知父亲自刎而死。

李敢认为:如不是卫青将前将军一职转任公孙敖,父亲何至于自刎而死,因此一怒之下打了卫青!

卫青一则忠厚,二则心中有愧,既没有还手,也没有声张,熟料此事竟为夫人平阳公主知晓。平阳公主偷偷将此事告诉了霍去病,意图很明显,就是要霍去病为舅舅卫青讨回公道。

一次,在甘泉宫狩猎时,霍去病竟然射杀了李敢。

大汉堂堂关内侯竟然被射杀,汉武帝大怒,但又想包庇霍去病,于是说李敢狩猎时触鹿角而亡,命霍去病远避大漠。

同情李广、李敢父子之人比比皆是,司马迁就是一位,这事被司马迁写入《史记·李将军列传》,历史真相得以流传下来。

霍去病远走大漠,却最终病死于途,年仅24岁。

03.李陵投降

李广长子李当户去世时不过20几岁,有一个遗腹子,就是李陵。

或许汉武帝内心对李广自刎、李敢被杀一事抱有愧疚,因此让年纪轻轻的李陵担任侍中、建章监,重点培养。

天汉二年(前99),汉武帝命贰师将军李广利攻打匈奴,命李陵负责后勤,李陵不愿在后方,请求率5000步兵分兵进击匈奴王庭。

汉武帝准许,并命强驽都尉路博德领兵在中途迎候李陵。

可是路博德也不愿意作后备,于是上书请求暂缓进军;汉武帝以为是李陵怯战指使,大怒,强令李陵进军。

李陵向北行军30天,遭遇匈奴主力,被且鞮侯单于3万骑兵包围。

李陵布阵,前排将士持戟和盾,后排为弓弩手;匈奴骑马进攻,尽为弓弩所杀;李陵大军反击,匈奴一败涂地,死伤数千人。

且鞮侯单于遭到大败,急令左贤王、右贤王部共8万多骑兵聚拢,组成10万骑马,一起围攻李陵!

李陵只好利用弓驽且战且退,可是步兵如何跑得过骑兵,最后被包围于一山谷之中。

汉军弓箭已绝,李陵叹道:只要再有几十支箭,就足以逃脱了,如今弓箭已绝,只有拼死突围了。

突围之战,李陵力竭被俘,最终选择投降。

李陵部5000步兵,对战匈奴10万骑马,匈奴死伤达数万人,最后突围之地离大汉边塞仅差100余里,最终约400人逃回大汉。

李陵投降,百官辱骂,唯有司马迁为其说情,汉武帝一怒之下,竟将司马迁施以宫刑!

后来汉武帝反思:李陵之败完全是无援所至,而自己接到路博德上书请求暂缓之后,一怒之下急令李陵进军,中途接应计划由此搁浅,李陵死战无援,和自己的意气用事其实有很大关系。

汉武帝懊悔之下,竟然骂道:路博德这奸诈老将误我!

天汉四年(前97),汉武帝令公孙敖带兵深入大漠接李陵归汉;公孙敖未能接到,因此说:李陵在给匈奴练兵,因此未能接回来!

汉武帝大怒,灭李陵三族,即李陵母亲、妻子、子女三族。

数年后,大汉使者在大漠见到李陵,说起此事,李陵说道:“那是李绪,不是我。”

李绪原为大汉塞外都尉,投降了匈奴,帮匈奴练兵。

李陵想到由此导致自己被灭三族,派人刺杀了李绪。

04.李广后裔

汉武帝皇后为卫子夫,太子刘据是卫子夫的儿子,卫青是卫子夫的弟弟,霍去病是卫青的外甥,霍光是霍去病的弟弟。

虽然出现霍去病射杀李敢的悲剧,但太子刘据一系和李广家族的关系其实一直都好,太子一系自然也包含了卫家和霍家。

后元二年(前87),年仅8岁的汉昭帝刘弗陵即位,霍光辅政,想到李陵还在匈奴,于是派人前去大漠,想把李陵接回来。

不过,李陵想到自己被诛三族,而单于对自己确实是好,还把亲生女儿嫁给了自己,于是说道:大丈夫不能反复无常,再次蒙羞。

李广后裔就通过李陵一脉在大漠草原繁衍下来,到唐朝时,黠戛斯部落上书大唐,说自己就是西汉李陵的后代。

李敢被霍去病射杀时,儿子李禹时年12岁。

太子刘据特别喜欢李禹,李禹的一个胞姐妹是刘据的中家子,就是宠幸了但暂还未有名分的侍妾。

李陵被诛三族,李禹为李陵的堂弟,未在三族之内,没被牵连。

汉武帝征和二年(前91),巫蛊之祸爆发,李禹与太子刘据交好,被江充诬陷想逃往大漠投奔李陵,汉武帝将李禹处死。

李禹有一个儿子李承。

东晋十六国时期,李承的后代李暠建立了西凉,传二世历三帝,国祚21年,为北凉所灭。

唐朝时,高祖李渊自称为西凉君主后代;太宗李世民以李暠曾孙李熙为大唐始祖;高宗李治追尊李熙为宣皇帝,庙号献祖。

李广家族传承如下:

李广为秦国名将李信的五世孙。

李广长子李当户生李陵,李陵在大漠繁衍,后代形成黠戛斯部落。

李广三子李敢生李禹,李禹第十三世孙李暠建西凉,第二十世孙李渊建大唐。

至于上述传承关系,是历史事实,还是后人攀附,黔程无法判断。

二、雁门关

雁门关位于雁门山。

据《山海经·海内西经》载:“雁门山,雁出其间”,所以雁门得名于大雁过此隘口往返南北,由雁门之谓得名雁门山。

雁门作为关隘,据说最早可追溯至西周时期武王之弟姬幸镇守于此。

战国时期,赵武灵王在此设雁门郡,中原文明开始与游牧文明碰撞。

历史长河中,赵国李牧在此防守匈奴,西汉李广从此出击大漠,东汉王昭君由此出塞,唐朝李靖由此出关,宋朝杨延昭在此激战.......

前往雁门关途中,我想起了李广家族:李广自刎,李敢枉死,李陵无援,李禹处死;同太史公司马迁一样,我对李广家族的悲壮历史也抱有极大的同情。

明月楼:

我们从北往南游玩雁门关,这条线路就是古时游牧民族进攻雁门关的路径。

明月楼是雁门关北口的第一道门户,城墙为明朝所建,不过城楼是新建的。

游玩九塞之首,追寻一代名将祖孙三代悲壮的历史故事

明月楼

黔程推测明月楼得名于唐朝王昌龄所写《出塞》一诗: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前两句意思:依然是秦时的明月汉朝的边关,可那些远征的人还没回来。作者一方面写景,寓意历史一脉相承;另一方面写人,表达了对远征将士能否顺利归还的担忧。

后两句意思:只要是卫青和李广还在的话,就不会让胡人的马度过阴山。其中龙城是指卫青,源于卫青第一次出征匈奴取得龙城大捷;飞将是指李广,因为李广被称作飞将军;而胡马就是泛指北方游牧民族了。

明月楼作用有三:一是抵挡敌人进攻的第一道防线,不让敌人直抵雁门关城;二是为雁门关城的防御获取准备时间,以空间换时间;三是扩大了雁门关的防御纵深,以便节节抵抗。

雁门寨:

明月楼的后面是雁门寨,寨内有一口古井趵突泉。

雁门寨是北宋时期所设立,那时北宋面临着契丹人攻陷雁门关直入中原的强大压力,设立雁门寨是将关口前移,以尽量力保明月楼第一道防线不失。

游玩九塞之首,追寻一代名将祖孙三代悲壮的历史故事

雁门寨

游玩九塞之首,追寻一代名将祖孙三代悲壮的历史故事

趵突泉

边贸街:

雁门寨的后面是边贸街。

明隆庆五年(1571),大明与大漠达成隆庆和议,阿勒坦汗向大明称臣纳贡,大明封阿勒坦汗为顺义王,双方开放互市市场。

由此沿长城一线,大明与大漠开放了十多个互市市场,大明提供的商品主要是粮食,大漠提供的商品主要为马匹。

至清朝时,晋商更是过雁门关,将产自中国的茶叶等商品,输送到包头,甚至远至恰克图,出口到沙俄;返回时,则将大漠的马匹运回关内。

边贸街就是因明清时期中原与大漠的贸易而兴起的一条商业街。

游玩九塞之首,追寻一代名将祖孙三代悲壮的历史故事

边贸街

边贸街的尽头,有一个古代攻城云梯仿制品。

游玩九塞之首,追寻一代名将祖孙三代悲壮的历史故事

攻城云梯

这个云梯才是古代攻城使用的器械,而非如今我们在电影或电视剧中所见到的那种简单的梯子。

相传云梯是公输盘发明的,公输盘为姬姓公输氏,名班,鲁国人,所以多称鲁班,是木匠的鼻祖。

周考王元年(前440),鲁班制作云梯等攻城器械,协助楚国攻打宋国,墨家创始人墨子前往楚国阻止。

在楚王面前,鲁班使用各种攻城器械模拟攻城,墨子则使用各种守城器械守城,鲁班无法攻下城池。

鲁班说:我知道如何赢你,但我不说。

墨子说:我知道你如何赢我,我也不说。

楚王一头纳闷:你俩说什么呢?

墨子说:他的意思是杀了我就可以攻城了,我的意思是杀了我也没用,我的大弟子禽滑厘已按照我的办法在宋国严阵以待了。

最终,楚国放弃攻打宋国,这就是墨子止楚攻宋的故事。

瓮城:

边贸街的尽头是雁门关瓮城,明朝建筑。

瓮城是古代城池防御非常重要的部分,敌人如果攻破瓮城门,随即又为主城门所阻,守城将士可依托城墙自上而下用弓箭射杀敌人于瓮城之内。

雁门关瓮城开一门,俗称“小北门”,额题“雁门关”三字,两侧有一幅对联:“三边冲要无双地,九塞尊崇第一关”,相传为明末书法家傅山所题。

傅山为山西人,字青主,明末清初著名的反清义士,反清失败后隐居不仕。有传言说傅山武功很高,梁羽生先生武侠小说《七剑下天山》一书中的傅青主,就是傅山。

游玩九塞之首,追寻一代名将祖孙三代悲壮的历史故事

瓮城门

瓮城内有一个关帝庙,祭祀武圣关羽,庙内有一戏楼春秋楼,得名于关羽夜读《春秋》的典故。

游玩九塞之首,追寻一代名将祖孙三代悲壮的历史故事

关帝庙

游玩九塞之首,追寻一代名将祖孙三代悲壮的历史故事

春秋楼

地利门:

瓮城门的左前侧为地利门,明朝建筑。

地利门为雁门关城的北城门,与古代城池瓮城门与正门多处于一条直线不同的是,雁门关的瓮城门与地利门呈现近90度夹角,这固然是因地利所致,同时也增加了防御有利度。

地利门上额题“埊利”两字,埊是武则天造的字,同“地”;“埊利”两字相传为武则天所题。

游玩九塞之首,追寻一代名将祖孙三代悲壮的历史故事

地利门外侧

游玩九塞之首,追寻一代名将祖孙三代悲壮的历史故事

额题:埊利

地利门上有城楼宁边楼,又名六郎庙,是为纪念北宋时期杨延昭所建,原建筑毁于1937年,现建筑为2010年重建。

游玩九塞之首,追寻一代名将祖孙三代悲壮的历史故事

宁边楼

点将台:

地利门右后侧为点将台,是驻守将士操练之所,也是将士们点将出征之地。

边塞既是防御要塞,也是出征之所,正所谓“寇可为,我复亦为;寇可往,我复亦往。

游玩九塞之首,追寻一代名将祖孙三代悲壮的历史故事

点将台

西城门:

点将台的后方是西城门。

西城门是雁门关城三门之一,通过城墙连接北门地利门和南门天险门,三者互为犄角,又可互相奥援;西城门如果失守,将士们也可通过西侧长城撤退至山顶继续抵抗。

游玩九塞之首,追寻一代名将祖孙三代悲壮的历史故事

西城门内侧

游玩九塞之首,追寻一代名将祖孙三代悲壮的历史故事

西城门外侧

天险门:

从地利门往南前行,数百米就到达雁门关南城门:天险门。

地利门与天险门一北一南,相互呼应,均是明朝建筑,门洞内踩踏圆润的石板,正是600年前明朝时期原物。

游玩九塞之首,追寻一代名将祖孙三代悲壮的历史故事

天险门外侧

游玩九塞之首,追寻一代名将祖孙三代悲壮的历史故事

天险门门洞

武则天也为天造了一个异体字,同样额题于天险门之上,不过这个字我打不出来。

游玩九塞之首,追寻一代名将祖孙三代悲壮的历史故事

额题:天险

从天险门内侧,我们拾阶而上,城墙上方是雁楼,也是后来复建的。

游玩九塞之首,追寻一代名将祖孙三代悲壮的历史故事

天险门内侧

游玩九塞之首,追寻一代名将祖孙三代悲壮的历史故事

雁楼

雁塔:

内子走不动了,在雁楼休息,我和小孩去爬城墙,前往东侧至高点。

游玩九塞之首,追寻一代名将祖孙三代悲壮的历史故事

城墙

游玩九塞之首,追寻一代名将祖孙三代悲壮的历史故事

城墙最高点是一座敌楼,上下两层,既是敌人来袭时燃放狼烟之所,也是驻守将士最后的防线,敌楼如果失守,就意味着整个关隘完全被占领。

游玩九塞之首,追寻一代名将祖孙三代悲壮的历史故事

敌楼

游玩九塞之首,追寻一代名将祖孙三代悲壮的历史故事

游玩九塞之首,追寻一代名将祖孙三代悲壮的历史故事

敌楼的下方是雁塔,是雁门关的一座瞭望塔,始建于明朝,清末时毁,现在雁塔为2010年重建。

游玩九塞之首,追寻一代名将祖孙三代悲壮的历史故事

雁塔与敌楼

站在雁门关最高点,我往天险门处照了一张照片,城墙高大雄伟,远处青山如黛......

游玩九塞之首,追寻一代名将祖孙三代悲壮的历史故事

镇边祠:

天险门外侧为镇边祠。

内子还是不想动,小孩爬城墙也累了,我只身前往。

镇边祠始建于明正德元年(1506),正德是明武宗朱厚照的年号,朱厚照是一位比较搞笑的皇帝,一门心思做大将军,宠信大太监刘瑾,建“豹房”寻欢作乐,在位期间并无建树,谥号武宗,其实名不副实。

镇边祠主要祭祀战国时期赵国守关大将李牧,因李牧封为武安君,所以也称武安君庙,俗称为李牧祠。

镇边祠后来改为护国镇边寺,毁于1937年,现在建筑复建于2009年,还算修旧如旧吧,值得一游。

游玩九塞之首,追寻一代名将祖孙三代悲壮的历史故事

镇边祠

祠内第一进院落为偃公堂,供奉周武王之弟姬辛。

据说姬辛是已知最早镇守雁门的大将,黔程对称虽然存疑,但无法反驳。

姬辛号偃,所以此殿名为偃公堂;因镇守雁门有功,姬辛被周成王赐名为姓,姬辛就是华夏辛姓始祖。

游玩九塞之首,追寻一代名将祖孙三代悲壮的历史故事

偃公堂

偃公堂后面第二进院落为武安堂,供奉赵国大将李牧。

李牧早期驻守雁门关以防匈奴,秦攻赵时,赵王迁紧急调李牧南下,李牧率十万边关将士保卫邯郸,一战消灭十万秦军,并击杀了秦国主将桓齮;再战逼得秦将王翦不敢与之对攻。

王翦上书秦始皇:李牧不死,秦难灭赵

秦始皇买通赵王宠臣郭开,实施反间计;郭开污蔑李牧谋反,赵王杀李牧;李牧冤死,邯郸城破,赵国灭亡。

李牧为战国四大名将之一。

战国名将的评判标准,就是看能不能与秦国对打;四大名将中,秦赵各二,秦国为白起、王翦,赵国为廉颇、李牧。

游玩九塞之首,追寻一代名将祖孙三代悲壮的历史故事

武安堂

主殿配祀有汉将李广、隋将李景以及唐将李大恩、李靖、李克用、李嗣源等六位,均是李姓名将。

偏殿祭祀北宋开国元勋潘美,潘美也是一员良将;后因指挥失当,导致杨令公杨业被俘而死,被削秩三等。

在说书《杨家将》中,潘美被演绎为潘仁美,是导致杨业被俘致死的奸臣,所以镇边祠苦费心思将其祭祀于偏殿之中。

关陵:

镇边祠南侧古道边上,还有一个我想去的人文遗迹:关陵。

关陵中埋葬的是雁门关历代阵亡将士。所谓陵,是特指古代帝王的陵墓,关陵能够称之为陵,是对阵亡将士的最高哀荣了。

内子和小孩都不愿到镇边祠来,就更别说再下行数百米到关陵了,而朋友们也都在往回走,我也不好一人前往,毕竟每次游玩时,我都是最耽搁时间的那位。

遥祭关陵,以寄哀思!

附:本文景点地址

01.雁门关:忻州市代县雁门山;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A旅游景区。

发表评论

醉苍生 Copyright © 2013-2024 醉苍生.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