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景点排名文章正文

留在古道的蹄印【上】——西双版纳古六大茶山新探之一 (五)

景点排名 2025年10月20日 00:05 3 cc

作者:国防战士

一条古道从历史中走来,这是一条对接历史与现实的通道,这是一支书写文明与灿烂的笔,饱蘸茶和马组成的浓墨,于是,历史、时尚、文化,在古茶山凝成“一体”,成为全世界关注的一个文化符号。

千年茶山古道走出了南丝绸之路上的另一种文明。一支支马帮、牛帮从古六大茶山出发,向北穿越莽莽热带雨林,朝雪山、草地走去;向南走过异邦的高山、平原,趟过那些源头在中国的奔腾江河,最后到达大海。

在易武仅存的几座古老宅院中喝酒品茶,我和雷平阳、雷杰龙等朋友一边探讨着究竟是普洱茶成就了易武,还是易武成就了普洱茶,一边猜测这座以美女命名的茶马古镇中,某座古屋内的厢房,究竟哪一间曾是小妾的居所,哪一间又是小姐的闺房?

19世纪是世界茶叶贸易发展有着传奇色彩的时代,茶叶贸易丰厚的利润,吸引了世界各地商家、冒险家的眼球,大小茶商狼奔豕突、群峰竞起,小小的茶杯里融入了大海的波澜壮阔,也暗藏着金钱、交易、冒险和战争的弥漫硝烟。

“奇妙无比的中国仙草,居然让王室的王后、王妃和公主一起发狂。”自从1606年荷兰人最早把茶叶这种被称为"仙草"的奇妙商品从中国带到了欧洲以后,仅用了两百多年的时间,喝茶之风便风靡世界。

1662年,葡萄牙公主凯瑟琳嫁给英王查理二世,并将饮茶时尚带到了英国,王室上下每一天都离不开中国仙草,甚至说维纳斯的香桃木和太阳神的月桂树,都无法与女王赞美的茶叶相媲美。

到19世纪,英国人用于购买茶叶的费用已经占到了每年家庭收入的十分之一,英国不产茶,却成了世界上人均喝茶最多的国家。

大航海的浪潮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文明和财富的倾慕与贪婪,为了满足购买茶叶的需要,英国向中国大量输入鸦片以换取茶叶,而清廷则严令禁烟,1840年终于爆发了鸦片战争。

正如法国史学家布罗代尔所说:"任何文明都需要奢侈的食品和一系列带刺激的'兴奋剂'。"茶叶既是英国工业革命的催化剂,又是带给英国人健康、财富、文明和强大并为之魂牵梦萦的"兴奋剂"。

茶叶在英国的作用如同蒸汽机一样重要,在某些方面,甚至已远远超出了蒸汽机所能发挥的作用,茶叶帮助英国人度过了危机并创造了一个崭新的世界。

正当英国人沉迷于用午后茶消耗时光、让时间为茶停留的时候,在遥远东方一个祖祖辈辈以茶为业、衣食仰给茶山的倚邦、易武也因茶业的发展而悄然兴起。

留在古道的蹄印【上】——西双版纳古六大茶山新探之一 (五)

“商业繁荣,马帮络绎不绝”是那一时期易武的真实写照,也是云南人在山高、路远、水险条件下,形成的一种特殊运输方式和一种文化特征。

青藏高原、帕米尔高原、云贵高原等等世界之脊上的大山脉,纵贯东西南北,其间大江大河切割,于是无数的江河密布大山之间,世居于其中的民族,则顺河流迁徙移动,交流商品及文化。

山高水深航行成为空想,绝壁千仞,坦途难凿,以车运输也只能望山兴叹。那时大西南的民众要走出大山,也只能用马来进行运输,于是马帮的驮运成为该域民族对外交流的必需。

易武因拥有最为丰富的普洱茶历史文化遗存,而成为云南最著名的古镇之一。”

留在古道的蹄印【上】——西双版纳古六大茶山新探之一 (五)

当年我陪同平阳老弟前往易武时,他多次以电影镜头般的语言描绘当时的盛景:在易武最为鼎盛的年代,一队队马帮沿着青石铺就的古道,踏着夕阳而来,带来了内地和境外的布匹、铁器以及种种传说;而在晨雾中响起的鸡鸣声中,又运走了他乡翘首以盼的普洱茶和发财的梦想。

那些从易武古镇延伸出去的一条条古道,虽历经多年,仿佛仍在回荡着成群结队马帮踏道而来、踏道而去的声响。在易武留存的那座古老永安桥的“碑记”上,透过岁月的沧桑,我们依然能感受到易武昔日的辉煌。

“云南南部之利,首推茶叶,而易武地区的茶叶产量尤为丰富。”那些桥碑上的铭文,以及散落在易武茶山的浮雕、石碑、匾额、古茶庄遗址中,折射出一个茶叶王国曾经的辉煌印记。

确实,当时的易武茶区,山山遍布茶园,得益于茶业的蓬勃发展,易武茶山在六大茶山中脱颖而出,声名远扬。那些怀揣一夜暴富梦想的梦想家和淘金者,从全国各地纷至沓来,云集于这个远离内地的偏远小镇,使得易武的常住人口一度高达十余万。

古道上的石头上留下的蹄印,已被历史的尘埃渐渐湮没。只有用心和灵魂去探寻久远历史的人,才能读懂这无尽的古道。

说到西双版纳的茶马古道,我一直有这样的看法,通往内地的称上茶马古道,通往中南半岛的称下茶马古道,我的这个提法也许不太准确,这只是个人的见解。

留在古道的蹄印【上】——西双版纳古六大茶山新探之一 (五)

大家普遍认为,通往内地的茶马古道主要有两条:

第一条是从西双版纳的易武—曼落—麻黑—曼撒—曼松—倚邦—曼拱—勐旺(均属西双版纳管辖)—黄草坝—思茅(思茅管辖)—普洱集散,全长约240公里,马帮一般需要8天行程。

这条古道堪称西双版纳通向内陆最具影响力的青石板茶马古道,西双版纳古茶山的茶叶在此汇集并经中外客商加工集散,这也是普洱茶得名的渊源。

第二条是从西双版纳的勐海—景洪—普文—思茅—普洱集散。由于受澜沧江阻隔,这条道在旱季使用频繁,雨季则较少。

往南走的茶马古道主要也有三条:第一条是易武—刮风寨—乌德(老挝)—越南的勐莱—越南的河内—越南港口城市海防—香港、台湾;第二条是易武—三家寨—半半寨—勐腊—磨憨—进入老挝—泰国—香港、台湾等地。

第三条是勐海—打洛—缅甸—仰光—加尔谷答(海路)—西里古里(车路)—东亚—拉萨—尼泊尔、印度等地。

通过上述茶马古道的路线,人们不难发现,无论茶叶传播和运输去向何方,其源头无一例外地全部始于普洱茶的故乡——西双版纳。


责编:黄素梅《白浪情》

发表评论

醉苍生 Copyright © 2013-2024 醉苍生.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