栾川竹海野生动物园又双叒出圈啦!火爆全网的“虎口瀑布”明星虎就!在!这!里!新华社、人民日报等上百家媒体转发话题总浏览量突破30亿“明星虎”在线邀约:...
2025-10-20 0
刚过去的2025年国庆黄金周,全国快9亿人出门旅游了,花了差不多8090亿。
看着这俩数挺亮眼吧?但你要是细琢磨就会发现门道今年假期比去年多了一天,把这多出来一天的人跟钱匀掉,再按7天算,其实数据跟去年没差多少。
更有意思的是,人是多了,可大家花钱却更省了,平均每天才花113块多,比去年还少了些。
这事儿说穿了,是现在出门玩的主力变了。
以前可能是拖家带口的中产,或者退休享受生活的长辈,现在不一样了,飞猪的报告里写得明明白白,95后订旅行的人次占了第一,连05后都开始自己单独出门玩了。
这些年轻人的玩法,跟咱们印象里“旅游就得住好的、吃好的”完全不是一回事。
我之前跟莫干山一家民宿老板聊过,他说今年国庆住的人跟去年差不多,好点的民宿能住满九成,但价格比去年降了一成多。
本来想靠房价赚点钱,最后只能靠卖咖啡、搞亲子手工这些副业补收入。
这哪是传统意义上的旅游,更像是年轻人在“精打细算过日子式旅行”租帐篷代替住酒店,想买iPhone17又舍不得,就先租几天用着,收费景区能避就避,连各地机关食堂10来块的饭,都成了他们打卡的热门地,社交平台上全是各种省钱攻略。
不过这种玩法也引了不少争议。
有人管这叫“穷鬼经济”,听着就带点贬低的意思;免费营地挤得满满当当,也有人抱怨“没了旅行该有的样子”;还有人说年轻人“白嫖”,比如在酒店寄存行李不消费,或者临时取消订单,让商家白忙活。
这些声音一出来,本地从业者和居民不满,网上也吵得厉害。
但我觉得这事得两说。
年轻人不是故意要“抠”,是真没那么多钱啊。
普通家庭出身的,刚工作没几年,工资除去房租、吃饭,能剩下的本来就不多,哪来的钱住五星级酒店、逛几百块门票的景区?而且他们也没说不消费,只是把钱花在了更实在的地方比如民宿的咖啡、亲子活动,这些能直接带来体验的东西,总比花在高价房费上值吧?
说到这,我想起自己以前穷游的日子,跟现在年轻人比,简直算“祖师爷级”的。
那时候我工作一阵攒点钱,就背着包出门,国内除了台湾省,基本都走遍了。
从青海进西藏再出四川,俩月才花5000多;后来走南北疆,一个半月也差不多这数,每天平均100块不到,照样玩得挺开心。
本来想省点钱肯定得委屈自己,后来发现根本不是这样。
2011年骑青海湖,每天租车40块,这是最大的开销,饿了就啃几块钱的压缩饼干,晚上住路边的牧民帐篷或者小旅馆,二三十块一晚,一天下来花不了100块。
后来在西藏山南的青朴修行山,住山腰尼姑庵的床位才15块,跟着尼姑们吃7到10块一餐的饭,每天四五十块就够了山里连花钱的地方都没有,想多花也没机会。
最让我惊讶的是在川藏线上碰到的一个北京小伙。
他从北京出发,花了一个多月进藏,全程就花了1000多,全是吃饭的钱。
路费靠搭货车,看见加油站、休息站有货车司机,就递根烟问顺不顺路,能不能带一程。
货车司机一般就一两个人,路上无聊,只要顺路基本都愿意带他。
他困了就在车上打盹,实在没车了就搭帐篷,连住宿费都省了。
那时候我才明白,旅行真不是花钱多就好,没钱也能玩出自己的乐趣。
现在回想起来,那些穷游路上遇到的人和事,我到现在都记得清清楚楚。
比如住在牧民家里,没有献哈达、端烤全羊那种“游客专属待遇”,反而特别真实冷寂的草原夜晚,没电灯也没手机信号,就跟牧民坐着低声聊天;一起啃奶馒头、喝奶茶当三餐;跟着他们去附近的马场,或者骑摩托去县城逛街;去寺庙转经的时候,听他们轻声念叨祈福的话。
这些场景,比任何精心安排的旅游项目都让人难忘。
反而后来不管是出差还是团建的旅游,住得舒服、吃得好,行程也安排得明明白白,却没什么记忆点。
我以前还喜欢写游记,可那些“富游”的经历,我一次都没写过。
倒是年轻时穷游的日子,总忍不住想记下来,甚至后来作者写《大地上的中国》,我一点都不意外没有那些在大地上的游走,没有那些真实的遇见,哪能写出那样的书呢?
以前咱们总觉得“穷不出门”,“穷家富路”才是正经事,甚至把穷和“没本事”“没面子”绑在一起。
改革开放后更甚,大家都比着赚钱,好像穷就是件丢人的事。
我当年穷游的时候,也怕别人说我抠门,该打肿脸充胖子的时候,也得硬着头皮来两下。
但现在不一样了啊。
咱们早就不是以前那个连肚子都填不饱的年代了,绝对贫困已经基本消灭。
年轻人也不用非得挤在大城市上班,拿个笔记本、手机,去乡下旅居、边穷游边做数字游民,照样能赚钱。
我查过数据,现在全国有2800万数字游民,三成都是这么干的这不是躺平,是时代进步了,人更自由了。
而且现在的年轻人,跟以前也不一样。
他们对国家、对文化有自信,不盲目跟人比物质,觉得省钱、穷游没什么丢人的,还敢大方拿出来分享。
这其实是好事啊,总比以前大家都憋着劲装有钱强。
反观国外,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学生时代出去旅行、体验社会都是常事,甚至毕业去异国做志愿者的也很多,就咱们以前,学生除了近郊春游秋游,根本没机会到处走。
现在年轻人一毕业就忙着上班赚钱,对社会没什么全面的了解,再加上内卷厉害,天天待在自己的小岗位上,视野很容易变窄。
这时候能出去穷游,多看看真实的世界,多认识些不同的人,反而能帮他们建立更实在的三观。
有人说年轻人穷游太多了,我倒觉得是太少了。
他们不是没钱还瞎折腾,是在有限的条件里,找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
这种不抱怨、敢尝试的劲儿,才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啊总比像有些国家那样,年轻人只能顺从,连反抗的勇气都没有强吧?
我真心希望社会能多理解理解这些年轻人,多给点支持。
比如铁道部门能不能多给学生证几次打折机会?各地能不能多开放些社区食堂、公园露营区?让年轻人不用花太多钱,也能好好看看这个世界。
毕竟,年轻人愿意出去走、愿意去发现,这不仅是他们的成长,更是咱们这个民族的希望啊。
年轻正当多穷游,这话一点没错。
相关文章
栾川竹海野生动物园又双叒出圈啦!火爆全网的“虎口瀑布”明星虎就!在!这!里!新华社、人民日报等上百家媒体转发话题总浏览量突破30亿“明星虎”在线邀约:...
2025-10-20 0
大观赏菊昆明的秋天是湛蓝的天空是温柔的暖阳更是大观楼前那一片泼天而下的绚烂秋色当第一缕秋风拂过滇池水面,吹上檐角,一年一度与菊花的盛大约会便如期而至。...
2025-10-20 0
山海秋韵,菊色生香。2025青岛中山公园第41届菊展开幕啦,诚邀您共赴层叠掩映的流彩秘境,收藏一城诗意一季秋。2025青岛中山公园第41届菊展出行攻略...
2025-10-20 0
新华网北京10月20日电 题:工厂为何成为“网红打卡地”?新华网记者 游苏杭 陈凯茵据携程发布的2025年国庆旅游数据,工业旅游成为市场黑马。航空与汽...
2025-10-20 0
中国开封第43届菊花文化节已近在眼前,今天,开封发布6条赏菊特色旅游线路,邀您沉浸式解锁开封的秋日浪漫,在一花一景中穿越千年,感受大宋风华的鲜活脉动。...
2025-10-20 0
当“丝路遗迹·寻踪河西”新媒体宣传活动的采风团踏上嘉峪关的土地,历史的厚重感便扑面而来。这座矗立于戈壁之上的“天下第一雄关”,在秋日阳光的映衬下,气势...
2025-10-20 0
很多人说,上半年“巳巳灵光·心想试成”孔庙书市还没有逛够,这不,下半年的书市又将盛大启幕,等你来淘书。10月18日-19日2025金秋孔庙书市正式开启...
2025-10-20 0
交口县文旅局副局长梁艳化身文旅星推官,向您推介交口之清秋!山河为卷,秋色为墨。今日,我们向世界递出一封来自交口的烫金请柬。这不仅是季节的礼赞,更是我们...
2025-10-20 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