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明县各文化旅游相关单位、社会组织及市场主体:为整合嵩明县文旅资源、提升行业服务水平、推动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嵩明县文化和旅游局作为指导单位,拟组织本...
2025-10-21 0
导语:老话“九月怕初一”,是啥意思?究竟怕什么呢?看老祖宗咋说
按旧时传统,每到“晦日”这天人们会把家里的卫生好好打扫一遍,还要把不用的衣物和其他物品扔掉,叫作“扔穷”。另外,听身边的老人们说,在旧时晦日这天大家吃好喝好,别乱串门,图个平安吉利。
今年的农历九月初一不一般,这天不仅是“癸亥日”,还是“朔日”。
我们现在看“癸亥日”就是干支纪日法里的一天,就像日历上的一个日期。它只是用来标记时间的,没有特殊含义,也不影响日常生活。
但是,在旧时,人们却说“癸亥日”为“六甲穷日”。因为,“癸”是天干的末尾、“亥”是地支的末尾,一个循环(干支纪日的六十个组合)走到了头,所以旧时人们管它叫做“穷日”或“六甲穷日”。
旧时民间的说法,这天是“宜静不宜动”的。例如,老辈人说,人们通常会避开在这天嫁娶、开业,觉得不适合开启新事;也不会轻易远行、借钱散财,怕遇到麻烦或有财物损失。
当然,这些说法都是旧时的说法了,本质上是古人对时间循环的解读,更像是一种求稳的生活心理。我们当做一种旧时民间文化来了解就行,不是非得按照这么去做!
“朔日”指的是每个农历月的第一天,也是农历初一。从天文现象上来看,朔日这天,月球运行到地球和太阳之间,和太阳几乎同时出没,我们夜晚站在地球上也是看不到月亮的。
在古代,这一天是古人非常重视的一天,君主须视朝,群臣需贺朔。例如,在《东周列国志》中就有:“明日乃朔日,父王必然视朝。”的记载,意思是,明天朔日(每月初一)是重要的日子,父王(皇帝)或诸侯通常会举行朝会处理政务,所以,推断父王明日必然会去上朝。
九月初一这天对于农事活动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时间点。例如,在旧时民间人们会通过初一十五这天来分别判断各自半个月的天气走势。民间谚语有“初一十五天不好,这月晴天一定少”、“上看初一二,下看十五六”等。
另外,人们也会通过农历九月初一和寒露节气的出现顺序来判断冬天的寒冷程度。例如,我们熟知的 “初一寒露后,衣裳不晓顾;初一寒露前,雪大不见路”,就是通过农历九月初一和寒露节气的先后顺序来判断冬天冷暖的。
意思是说,如果当年的寒露节气的交节时间出现在农历九月初一之后的话,那么按照老祖宗总结的经验,往往预示当年的冬季可能相对温暖(不是说冬天就不冷了),人们不用太担心衣服不够穿;但如果寒露出现在九月初一之前的话,那么按照古人的经验总结,往往预示着当年冬季降雪可能会比较频繁,说明当年的冬天可能会非常寒冷。
今年的寒露节气已经交节完了,是在农历九月初一之前。因此,今年是“初一寒露前”。
老话说“九月怕初一”,什么意思,究竟怕什么呢?下面看看老祖宗是咋说的!
九月初一“朔日”是新一个月的开始,在古代,就连贵为皇帝都非常重视这“初一”这一天,要和群臣商议和谋段大事。
而在民间,人们也讲究这天别讲“死”“穷”这类不吉利的话,孩子不小心说了,长辈还会让补句吉祥话;也忌讳吵架,遇事尽量好好说。
我们现在来看,感觉古人弄这些是比较迷信的。其实,这些算不上是迷信,更像是古人的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他们认为,初一是一个“新月”的开始,要把嘴巴管牢、把情绪稳住了,图个好开头。这样,心里踏实了,自然觉得这个月能过得顺顺当当的。
要不是这几天有冷空气影响,我国南方地区的人们还感觉天气很热。实际上,时节到了霜降,气温下降就会变得很快了,并且,昼夜温差更大,要特别一下,别受凉了。
“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农历九月初一,通常是在寒露和霜降节气期间,是秋天向冬天的过渡时节。这个时节,昼夜温差变化增大,早晚比较冷凉,按照老辈人的建议,我们应该根据天气变化注意添加衣服,还要特别要注意脚部和胃部保暖,最好养成睡前用热水泡脚、不洗冷水澡的习惯。
对于农人来说,寒露时节时人们是比较担心阴雨连连的。因为,这个时候是秋收的关键期,阴雨连连不仅影响收割,还影响晾晒,容易出现霉变和发芽的情况。
另外,阴雨连连,作物收不回来,还会导语冬小麦等越冬作物的播种。播种过完,不能在越冬前形成壮苗,来年春天突遇倒春寒,就可能会出现冻害,影响最终产量。
但是,到了霜降时节,人们反而希望能够下点雨,有利于播种晚的小麦快速出苗,促进生长。
农历九月初一,距离寒露时节已经非常近了。按老祖宗总结的经验,如果这个时候以晴天为主的话,往往预示着当年可能偏暖。像农谚“九月初一热得跳,三九四九穿单袍”等,表达的就是这个意思。
这句农谚用了一种夸张的说法,意思是说,如果农历九月初一当天是个大晴天,天气给人的很绝还很热的话,那么,按照老祖宗总结的经验,当年的冬天可能相对暖和,到了三九四九这样寒冷的时段,可能都不用穿很厚的衣服,穿单袍就可以(夸张)。
冬天偏暖对于农业生产来说可不好事,可能会导致农作物出现“春化”不足、病虫害早发、冻害风险后移等一些情况,是越冬的作物出现减产和品质下降,给农人带来较大的损失。因此,有了“就怕九月初一是晴天”的讲法。
总结,今年的农历九月初一,这天不仅是朔日和还是“六甲穷日”,以上习俗和经验是我们老祖宗的智慧结晶,你认为还有道理吗?欢迎留言。
相关文章
嵩明县各文化旅游相关单位、社会组织及市场主体:为整合嵩明县文旅资源、提升行业服务水平、推动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嵩明县文化和旅游局作为指导单位,拟组织本...
2025-10-21 0
湖北日报评论员 杜宇慧最近,西安城墙披上一套“限定版抹茶装”,郁郁葱葱的苔藓打底,蘑菇、多肉、花朵点缀其间,吸引许多游客来拍照打卡。有网友调侃:“西安...
2025-10-21 0
邹城石墙镇有个叫上九山的古村落,听说是才开发的,那天我们开车从香城镇老龙湾梨园回来途经石墙镇,妻说去看看。远远望见一个石头城垛,拱形门洞上挂着一个红色...
2025-10-21 0
徜徉百里画廊 邂逅山水人文——体验活力太行·武安东太行百里画廊10月4日航拍的邯郸武安市东太行百里画廊秋日景色。 河北日报记者 田 明摄秋意渐浓,太行...
2025-10-21 0
村民参加文化“两创”活动。 北宅街道办事处供图 9月24日,窗外秋雨淅沥,北宅街道南北岭村文化活动室内却笑语如潮,不少村民围坐一堂,只为赴一场文化“...
2025-10-21 0
在这个秋意渐浓的时节,青岛西海岸新区红石崖街道依偎的胶州湾湿地已率先铺开欢庆的盛装。退潮后的滩涂之上,盐地碱蓬织就的“红海毯”绵延,与蜿蜒的潮沟、入海...
2025-10-21 0
第三次来到通海,更加喜欢这座山明水秀的千年古城,地处昆明之南,杞麓湖畔,秀山脚下,相比云南其他古镇,这里气候湿润,绿水青山,很有江南韵味。这是一座山水...
2025-10-21 0
你心中的内蒙古在哪里?在诗里的风吹草低在梦中的万顷草原还是远在塞外边关内蒙古风景如画。其实内蒙古很近!近得实实在在近得触手可及近在畅达从北京出发乘坐高...
2025-10-21 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