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景点排名文章正文

冠军,前十,这座城市凭啥?

景点排名 2025年10月24日 20:06 3 cc
冠军,前十,这座城市凭啥?

城景与山景交织。摄影 | 陈慧

这两天,一份“国字号”报告在贵阳人的朋友圈刷屏,带来双重惊喜。

在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发布我国首份《城市综合发展指数报告(2025年)》中,贵阳以96.39的高分摘下“美丽城市”冠军;并入列“宜居城市”前十榜单。

这份报告的分量非同小可。首次面向城市层面构建了衔接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与国内最新城市工作政策要求的评价体系,是衡量城市可持续发展水平的“体检表”,为城市治理提供了权威科学量化支撑。

那么问题来了:从多年来名不见经传,到如今悄然放了个“双响炮”,爽爽贵阳凭啥?政前方与您说道说道。

冠军,前十,这座城市凭啥?

南明河风光。摄影 | 陈慧

1

城市报告林林总总,但如此系统、权威、细致的“国标级”评价,实属罕见。

在此之前,今年7月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锚定了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六个目标特征的现代化人民城市。《城市综合发展指数报告(2025年)》围绕的也是这六个目标,发布了六大特征测度。

先看样本。报告选取36个发展成熟、数据公开的国内主要城市(包括4个直辖市、5个计划单列市、27个省会/自治区首府城市)作为样本,所有数据均来自城市公开统计年鉴、政府公报等权威渠道。

次看指标。报告围绕“指数构建、指数应用、评估结果”三大核心内容展开,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以自主研发的“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标库”为工具,筛选90项源自国际及国家标准、数据可获取的实操指标,形成“两级框架、多维覆盖”的指标体系。

后看评定。评估方法采用“分类定阈值、数据标准化、等权重赋权、色标指示板”四步流程,以“指示板”直观呈现结果,与全球可持续发展指数报告保持一致,弥补了以往评估方法非标准化、国内外政策衔接不足的短板。

看样本准不准确、看指标科不科学、看评定公不公正,其实看的是一个关键:报告的公信力。

作为报告发布机构,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是基础性、通用性、综合性标准化科研领域内妥妥的“国家队”。

细读报告,北京、深圳、上海分别以85.1分、82.5分、81.4分位居综合排名前三,杭州、济南、天津、广州、南京、成都、武汉跻身前十,这些城市在多维度发展中展现出强劲综合实力。这一结果,与大众的认知、预期基本一致。

宜居城市和美丽城市两项指标,向来被视为一座城市“软实力”的体现。

局限自身,或许觉得稀疏平常,环顾全国,更能体会这两个指标的弥足珍贵。

这两个指标是综合排名前10的城市最集中“缺席”的指标,分别有5座和6座综合排名前10之外的城市跻身其中——这也凸显了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后发城市与超特大城市在“软环境”的竞争上可以掰掰手腕。

过去,城市竞争多以经济总量论高低。现在,综合发展质量已成为衡量城市实力的新标尺。而贵阳的不俗表现,就是对这套“不唯GDP”复合评价体系的回应。

冠军,前十,这座城市凭啥?

美丽城市排名。图源 | 城市综合发展指数报告

2

手捧报告,有人称“意料之外”,更多人坦言“情理之中”。

能与诸多明星城市同台竞技,贵阳何以在“美丽”与“宜居”两大关键测度中脱颖而出?

评判美丽,《报告》中如此记述:“在公园绿地建设方面,贵阳、长沙、深圳等城市表现优异,体现了城市对优化人居环境的重视。”

当聚光灯打来,有人发问:美丽能当饭吃?

黔灵山公园,凭绝佳生态常年霸榜贵州旅游热度前十榜单,吸引四海游客游览打卡,打小生活在此的猕猴“小老费”还成了全网追捧的网红,美丽生态成为贵阳旅游的重要吸引物之一。

前不久的专场发布会上,更为这一发问给出了响亮回答:“十四五”以来,贵阳空气质量优良率、森林覆盖率稳定在99%左右和55%以上,与生态守护同频,贵阳市经济总量由“十三五”末的4505.23亿元提升至2024年的5777.41亿元,“十四五”末预计将迈上6000亿元台阶。

也有人质疑:贵阳之所以美丽,吃的是贵州生态好的红利。

实则不然。乘飞机抵达贵阳,返乡的游子、外地的游客有一个明显感受:从空中俯瞰到连片的绿意,贵阳就快到了!

且看公园绿地建设,当选全国首个森林城市的贵阳,“林城”是亮眼标签,“千园之城”则是新招牌。

从综合公园到社区微园,从山体公园到休闲长廊……这些年,贵阳坚持实施“生态立市”战略,在崎岖不平的山地中“见缝插绿”建公园,累计建成各类城市公园334个,公园绿化活动场地服务半径覆盖率达87.92%,“300米见绿、500米见园”已是日常。

指针往回再拨拨,自2008年获得“国家园林城市”称号以来,贵阳每年都将园林绿化工作纳入为民办“十件实事”清单中。

经过多年积累,贵阳建成区绿地率40.15%,绿化覆盖率42.07%,建成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4.85平方米,各项指标均高于国家园林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的标准。

读懂了这份持之以恒的努力,也不难理解“美丽城市”缘何花落贵阳,但要想永远美丽,还得天天努力。

冠军,前十,这座城市凭啥?

宜居城市排名。图源 | 城市综合发展指数报告

3

有个金句口口相传,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美好应该“长”成什么模样?显然,既没有固定模板,也没有标准答案。

但可以确定的是,如果说美丽是颜值在线,宜居则更多是气质动人,两者相辅相成,共同塑造着人的体验感。

小到旅游目的地的选择,大到择业、安家,人们都更加追求体验感。对于一座城市而言,所谓体验感,更多指向城市的文化气息、生活气息,既要盛放得下梦想,也得栖息得下身心。

2024年末,贵阳市常住人口660.25万人,相比上年增加19.96万人,增长3.12%,一举夺得“人口增量第一城”,这是贵阳连续4年保持每年10万人口的增长。

这充分证明,美丽,做强了就是吸引力;宜居,做优了就是竞争力。

宜居贵阳是怎样炼成的?

一在“内外兼修”。一手播绿,一手培文,PM2.5年均值长期保持优良水平,水环境治理让“母亲河”焕发新生,绣花功夫守护历史文脉,山间晨雾、河畔晚霞、悠长文韵、漫卷烟火,让人望得见喀斯特的奇秀、看得见流水的温婉、记得住黔中的乡愁。

二在“快慢相宜”。人,都是跟着饭碗走的。宜居要在宜业,所谓“快”,是数字浪潮里的疾驰、是产业转型中的提速,敢闯敢干、求新求变。在贵阳惬意地“慢”下来喝咖啡、品好茶,快慢之间切换自如,闯创之余不失闲情雅致,美好宜居正在于此。

三在“大小共融”。大,是大战略里的机遇、是大产业中的格局,是一座城市向上生长的力量。小,是小日子里的温暖、是小确幸中的安稳,是一座城市让人留恋的底气。纵深推进“一圈两场三改”,加码普惠民生,真正把“每扇门后的幸福”放在心上。

成绩固然亮眼,但网友的疑惑说得在理:美丽是宜居的重要组成,为什么贵阳美丽拿了第一,宜居怎么就只位列前十?

反差之间,细读指标,有些短板不容忽视。比如看齐一流,教育、医疗、基础设施方面还有不少弱项,物价温差也是生活痛点,久久为功的“治堵”工程也还需要再加把劲。

如何让因城而美的吸引力,真正转化为因城而安的归属感?我们清醒意识到,在追求“创新、韧性、智慧、文明”等综合发展维度的赛道上,贵阳仍需奋力奔跑。但也坚信,所有的付出都会被看见!

贵阳,将用十分的努力,赢得城与人的双向奔赴。这顶“美丽城市”的桂冠,不仅是对过去的褒奖,更是向未来发出的邀约与期许。

撰文 |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谌晗

发表评论

醉苍生 Copyright © 2013-2024 醉苍生.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