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景点排名文章正文

巴西大豆坐地起价,中国不接招停购反制,后悔也晚了!

景点排名 2025年10月28日 18:13 3 admin

在阅读文章前,辛苦您点下“关注”,方便讨论和分享。作者定会不负众望,按时按量创作出更优质的内容。

文I韩错

编辑I韩错

前言

全球豆市的格局在48小时内被彻底颠覆:占据中国市场近七成份额的巴西大豆刚一涨价,中国买家便果断转移订单,130万吨货物瞬间转向阿根廷。

巴西大豆坐地起价,中国不接招停购反制,后悔也晚了!

这下子轮到巴西“傻眼”了吧?

害人终害己

故事的起点,是巴西的战略误判,中美贸易摩擦后,美国大豆退出中国市场,巴西迅速填补空白,最巅峰时占中国大豆进口比例超90%,今年前9个月,巴西大豆出口破1亿吨,其中7200万吨流向中国,这一数字远超去年全年进口量。

巴西大豆坐地起价,中国不接招停购反制,后悔也晚了!

大豆

手握全球半数以上的大豆出口份额,巴西粮商心态渐飘,将短期市场优势当成永久资本,甚至计划“一口气赚回三年利润”,随后的涨价潮毫无章法:大豆价格从580美元/吨飙升至650美元/吨,每吨硬生生多要70美元,三个月离岸价涨幅超11%。

更离谱的是,其到岸价比芝加哥期货价高出近3美元,即便加上关税,美国大豆仍比巴西大豆便宜不少,这种脱离价值的溢价,早已超出正常市场波动范畴,成了公然“宰客”。

巴西的底气源于三重误判:认为美国大豆因贸易摩擦无法回归,阿根廷等国体量不足承接1.1亿吨需求,而中国2000万吨左右的国产产量填补不了缺口,只能“不得不买”,他们甚至捂紧库存待价而沽,却忘了中国早已布下应对棋局。

巴西大豆坐地起价,中国不接招停购反制,后悔也晚了!

中国的第一重底气,来自压箱底的战略储备,中储粮手握2000万吨大豆,全国总储备量超4500万吨,即便零进口也能支撑一段时间,这层缓冲让中国有足够耐心应对涨价,无需被短期供应压力裹挟。粮食储备的提前布局,正是为了破解这类“卡脖子”困境。

第二张底牌是多元化的供应网络。

大豆贸易的本质是“谁家便宜买谁家”,巴西涨价之际,阿根廷恰好将出口税从26%降至0%,每吨价格低出70美元,中国企业当即下单130万吨。

巴西大豆坐地起价,中国不接招停购反制,后悔也晚了!

商务部

事实上,中国2024年已从多个国家进口大豆,乌拉圭的优质大豆、俄罗斯的非转基因大豆以及非洲产区的货源,都能形成有效补充。更重要的是,中美大豆贸易谈判持续推进,美国早已盼着重新夺回市场份额。

最关键的是第三重布局:从根源降低依赖。

中国大豆产量已从2020年的1600万吨提升至2000万吨以上,本土大豆足够满足食用需求,进口主要用于饲料生产,通过技术改良,饲料中豆粕添加占比从17%降至12%,菜粕、棉籽粕等替代品的使用比例已提升至15%以上,新希望等企业大幅降低了对单一进口蛋白的依赖。

巴西大豆坐地起价,中国不接招停购反制,后悔也晚了!

荷兰合作银行早已警示,巴西大豆蛋白含量不及美豆,运输成本更高,涨价缺乏合理支撑,靠份额垄断定价终究难以持续。 这场博弈的本质,是供应链主导权的转移,过去产地定价的时代正在落幕,中国作为全球最大买家,早已摆脱被动接受的处境。

我们构建的粮食安全体系,兼具储备缓冲、多元供应和技术替代三重韧性,既能从容应对短期波动,更能保障长期稳定,巴西的教训值得所有大宗商品出口国警醒:中国市场看重的是长期诚信与合理定价,而非趁火打劫的短视行为。

信任是国际贸易的核心资产,一旦破坏,重建难如登天,阿根廷借此次机会展示了供应链灵活性,美加等国也加紧争夺市场份额,全球豆市的格局已被重新改写。

巴西大豆坐地起价,中国不接招停购反制,后悔也晚了!

如今再看,不是中国突然强势,而是巴西自己透支了优势。这场大豆博弈印证了一个道理:在全球化棋局中,没有谁能靠“割盟友韭菜”长久立足。

中国的从容,从来不是偶然,而是未雨绸缪的战略智慧;中国的底气,也从来不是依赖他人,而是自身实力构建的安全网。

对于巴西而言,眼下只剩两条路:要么硬挺到底,看着库存变质、农户承压,最终丢失市场;要么降价止损,修补信任裂缝。而这场博弈留给世界的启示更为深刻:最大的市场从不是予取予求的“冤大头”,长久的合作只能建立在平等与诚信之上。

发表评论

醉苍生 Copyright © 2013-2024 醉苍生.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