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景点排名文章正文

江西旅游:参观景德镇陶瓷馆 游九江石钟山(图)

景点排名 2025年10月31日 20:13 1 cc
江西旅游:参观景德镇陶瓷馆 游九江石钟山(图)

为期十天的由北大荒旅行社组织的黑龙江兵团战友江西三山行终于进入了尾声。2025年10月22日11时,在领队李伯英与耿和平及导游汪妹剑带领下,刘雍师傅驱车三个半小时,从葛仙村风景区来到首站: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

江西旅游:参观景德镇陶瓷馆 游九江石钟山(图)

景德镇陶瓷博物馆(摄影:冯赣勇)

对于景德镇陶瓷博物馆记者是太熟悉不过了。记得首次参观博物馆于2004年5月3日,当时正值“五一”黄金周期间,记者采风途经景德镇,特意前往湖田古窑遗址一带的熊窑拜访陶瓷制作艺术家熊璧如大师。他首先带我前往当时还在景德镇市区内的中国陶瓷博物馆参观,在他的介绍下,时任景德镇陶瓷博物馆的宁勤征馆长与他共同陪同记者观赏了景德镇陶瓷博物馆的珍贵典藏,给我留下了深刻难忘的印象。

江西旅游:参观景德镇陶瓷馆 游九江石钟山(图)

熊璧如与宁勤政馆长(摄影:冯赣勇)

而二次参观博物馆于2024年3月27日来景德镇时,又是熊壁如大师驱车带记者一行来到如今已是新的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了。算上此行景德镇,记者已是第三次观赏中国陶瓷博物馆了。

江西旅游:参观景德镇陶瓷馆 游九江石钟山(图)

二到陶瓷馆留影(摄影:熊壁如)

如今的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新馆,可真是比当年市区内的那座老馆气派多了。前身为上世纪1954年开馆的景德镇陶瓷馆,是新中国第一家陶瓷专题博物馆。2015年10月,改造完成的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

江西旅游:参观景德镇陶瓷馆 游九江石钟山(图)

三到陶瓷馆留影(摄影:孟世明)

中国陶瓷博物馆的主体建筑共有7层,一层大厅形似窑炉的炉膛,各层之间由长廊连接,其造型仿照古代烧瓷用的龙窑。博物馆基本陈列“瓷业高峰是瓷都--景德镇瓷器、瓷业与城市发展史陈列”分为5个单元:“水土宜陶、天赐景德”“技术创新、体系完备”“千年窑火、举世闻名”“名家辈出、传承跨越”“国瓷时代、铸魂塑形”。从这里展示的唐宋元明清各个朝代的陶瓷制品,可以清晰深入的了解中国陶瓷艺术的发展历史。

江西旅游:参观景德镇陶瓷馆 游九江石钟山(图)

走进陶瓷馆(摄影:冯赣勇)

尽管是我第三次到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参观瞻仰,依然兴趣盎然。这座矗立在昌江之畔的建筑,以白瓷般简洁温润的线条勾勒出陶瓷艺术的轮廓,馆外草木含翠,与馆内流光溢彩的瓷器相映成趣,人们到此,仿佛从一开始就铺垫好了一场跨越千年的对话。

江西旅游:参观景德镇陶瓷馆 游九江石钟山(图)

景德镇牌坊(摄影:王珏)

步入一层展厅,新石器时代的夹砂陶片静静陈列。那些带着粗粝质感的器物,胎体厚重,纹饰简练,或是几道古朴的弦纹,或是模仿绳结的印痕。它们没有后世瓷器的精致,却藏着先民最本真的生活智慧——火候的掌控、泥料的筛选,在原始的条件下,用双手赋予黏土永恒的形态。隔着玻璃,仿佛能触摸到远古窑火的余温,感受到陶瓷文明萌芽时的青涩与坚定。

江西旅游:参观景德镇陶瓷馆 游九江石钟山(图)

走进展厅(摄影:冯赣勇)

乘滚动电梯而上,魏晋南北朝的青瓷渐入眼帘。此时的瓷器已褪去了原始的粗陋,胎质愈发细腻,釉色如远山含黛,温润如玉。展柜中每一件瓷器都引人注目,富有个性的作品,既保留了实用功能,又融入了审美意趣。这一时期的瓷器,釉面虽偶有冰裂纹,却恰如岁月留下的印记,为器物增添了几分残缺之美,也印证着景德镇陶瓷从“陶”到“瓷”的关键跨越。

江西旅游:参观景德镇陶瓷馆 游九江石钟山(图)

五代垫柱支烧壶(摄影:冯赣勇)

唐宋展区是博物馆的重头戏,也是陶瓷艺术走向成熟的见证。唐代的白瓷洁白如雪,胎体轻薄,正如古人所赞“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一件邢窑白瓷碗,釉色纯净无染,叩之声音清越,仿佛能穿透千年时光。

江西旅游:参观景德镇陶瓷馆 游九江石钟山(图)

古瓷片(摄影:冯赣勇)

宋代则是青瓷的鼎盛时期,景德镇窑的影青瓷更是独树一帜。展柜中的影青刻花梅瓶,釉色青中泛白,白中显青,刻花线条纤细流畅,图案在光影下若隐若现,宛如水墨画般意境悠远。讲解员介绍,影青瓷的烧制需精准控制温度与气氛,稍有偏差便难成佳品,这背后是宋代工匠对技艺的极致追求。

江西旅游:参观景德镇陶瓷馆 游九江石钟山(图)

清代南瓜瓷雕(摄影:冯赣勇)

元明清展区更是流光溢彩,尽显陶瓷艺术的巅峰水准。元代的青花瓷器以其浓艳的发色、繁复的纹饰震撼人心。那件著名的青花缠枝牡丹纹罐,青花色泽浓淡相宜,牡丹纹饰雍容华贵,笔触细腻流畅,将蒙古帝国的豪迈与汉文化的典雅完美融合。明代的官窑瓷器则彰显着皇家的威严与精致,洪武青花的凝重、永乐甜白的温润、宣德青花的浓艳、成化斗彩的精巧,每一件都堪称国宝。

江西旅游:参观景德镇陶瓷馆 游九江石钟山(图)

清代彩盘(摄影:冯赣勇)

清代的陶瓷则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珐琅彩、粉彩等新工艺层出不穷。珐琅彩瓷器色彩艳丽,纹饰繁复,融合了中西文化元素,一件珐琅彩花鸟纹瓶,釉面光洁如镜,花鸟图案立体感十足,仿佛触手可及。

江西旅游:参观景德镇陶瓷馆 游九江石钟山(图)

清代彩色瓷瓶(摄影:冯赣勇)

粉彩瓷器则色调柔和,画风细腻,多描绘山水、人物、花鸟等题材,充满了生活气息。晚清的浅绛彩瓷更是将文人画引入陶瓷创作,诗、书、画、印融为一体,赋予了陶瓷更高的文化内涵。

江西旅游:参观景德镇陶瓷馆 游九江石钟山(图)

清代乾隆香插(摄影:冯赣勇)

在现代展区,当代陶瓷艺术家的作品让人眼前一亮。他们既传承了景德镇陶瓷的传统技艺,又融入了现代审美与创意。有的作品以抽象的形态表达对生命的思考,有的则用大胆的色彩碰撞展现时代活力,还有的将科技元素与传统工艺相结合,让古老的陶瓷艺术焕发出新的生机。这些作品告诉我们,景德镇陶瓷从未停下创新的脚步,而是在时代的浪潮中不断前行。

江西旅游:参观景德镇陶瓷馆 游九江石钟山(图)

现代雕塑阿福(摄影:冯赣勇)

走出展厅,回望这座承载着千年陶瓷文明的殿堂,心中满是震撼与感慨。从新石器时代的夹砂陶到现代的艺术瓷,景德镇陶瓷不仅见证了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历程,更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与审美追求。每一件瓷器,都是火与土的淬炼,是匠人与时光的对话,是传统与创新的交融。愿这座千年瓷都,能继续传承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让景德镇陶瓷艺术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江西旅游:参观景德镇陶瓷馆 游九江石钟山(图)

陶瓷馆留影(摄影:郭三梅)

当日15:15,黑龙江兵团战友江西团队,抵达本次行程的最后一站:九江石钟山畅游怀古。这里也是我2005年20年后第二次到此一游。石钟山位于江西省九江市湖口县城区,长江与鄱阳湖交汇处。

江西旅游:参观景德镇陶瓷馆 游九江石钟山(图)

抵达石钟山景区(摄影:王珏)

这里因山石多隙,水石相搏,击出如钟鸣之声而得名。其名最早见于汉代《水经》,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也有记载。北宋苏轼夜泊山下,撰写《石钟山记》,使其声名远扬。石钟山海拔61.8米,相对高度约40米左右,面积约0.2平方公里。它实际上由两座山组成,南面濒临鄱阳湖的是上钟山,北面濒临长江的是下钟山,两山合称“双钟山”,相隔不到1000米。

江西旅游:参观景德镇陶瓷馆 游九江石钟山(图)

首游石钟山留影(摄影:王树洪)

追溯历史,石钟山号称“江湖锁钥”,自古即为军事要塞。三国周瑜在此操练水军发兵赤壁;朱元璋与陈友谅之战、太平天国军重创曾国藩水师等都发生于此;李烈钧领导的二次革命也在此高举义旗。

江西旅游:参观景德镇陶瓷馆 游九江石钟山(图)

山顶雕像(摄影:冯赣勇)

团队来到石钟山景区,首先从鄱阳湖旅游码头登上游船观赏江河美景。游船驶离湖畔回首望去,只见翠绿的石钟山风景区历历在目巍巍壮观。特别是山顶的临湖塔异常雄伟。随着离石钟山景区的远去,大家开始饱览鄱阳湖秀丽的湖光美景。

江西旅游:参观景德镇陶瓷馆 游九江石钟山(图)

鄱阳湖码头(摄影:冯赣勇)

特别是在湖口的这片水域刚好是赣江与鄱阳湖的交汇处。极目远眺水分两色,天然绘成了一幅壮观奇妙的《泾渭图》。如登上石钟山山顶,南望匡庐,北镇长江,江湖汇合处水线分明,江水浑浊,湖水碧清,形成著名的“江湖两色”奇景,堪称鄱阳湖上一大自然奇观。

江西旅游:参观景德镇陶瓷馆 游九江石钟山(图)

回望临湖塔(摄影:冯赣勇)

记得2004年“五一”记者驾车前往景德镇途经这里时,从鄱阳湖大桥上遥望鄱阳湖,感叹湖水不够旺。但如今身处湖中畅游,那种鄱阳湖缺水的感觉已荡然无存。往来于湖中的一艘艘大型运输货轮不仅是湖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而且足以证明鄱阳湖仍充满了巨大的生机和活力。“鄱阳湖,美丽的湖,神话的湖,充满诗情画意的湖,像一个淡妆素抹的少女,含情脉脉地笑迎每一位光临的游客神游鄱阳湖。

江西旅游:参观景德镇陶瓷馆 游九江石钟山(图)

走进石钟山(摄影:冯赣勇)

在记者看来,如果说在江西登庐山是游山玩水的话,那么游石钟山则是多了一层怀古的意味。走入石钟山景区,幽幽迂回的钟声不时响于耳畔,那种怀古之情也顿时油然而生。想当年宋代大文豪苏东坡夜游石钟山,感叹郦道元之简,李渤之陋,写下了千古流传的绝篇佳作《石钟山记》。后人考证石钟山,因其山形地貌,形如倒扣于钟;湖水拍岸;两石相击,声如洪钟。感慨石钟山的确名不虚传。

江西旅游:参观景德镇陶瓷馆 游九江石钟山(图)

苏轼雕像(摄影:冯赣勇)

有道是“山不在高,有仙则灵”。记者以为石钟山就是极好的例证。石钟山山高只有61米,全山面积也才九万平方米。可以说即不高也不大。但其确是喀斯特熔岩,第四纪冰川遗迹,控江扼湖,为“八省通衢”,集亭、台、楼、阁、塔、榭、舫、廊等20多种古典建筑为一体,是典型的江南园林。联合国专家称石钟山集风光、古迹、名胜、园林于一身,堪称世界之最。所以石钟山作为中国千古奇音的第一山,被联合国列为了世界文化景观。

江西旅游:参观景德镇陶瓷馆 游九江石钟山(图)

山间石板小道(摄影:冯赣勇)

走进石钟山风景区,只见这里条条石板铺就的山间小道将各个景区相连。顺着山道游走其间,可谓数步换景,满目皆秀。石钟亭、紫云亭、泛舟岩、忠烈祠、江天一览亭、船亭、临湖塔等30多个景观相继会映入游客的眼帘。

江西旅游:参观景德镇陶瓷馆 游九江石钟山(图)

石钟亭(摄影:冯赣勇)

景区中的长廊、庭园、竹林、碑廊、水潭、鱼儿好似一幅幅形态各异的图画。人们徜徉山中凝思神往,在那处处通幽的景观与大自然的美妙和谐氛围中,好像唐宋大家们吟诗作赋的动人情景犹在眼前。

江西旅游:参观景德镇陶瓷馆 游九江石钟山(图)

湖光景色(摄影:冯赣勇)

站在石钟山顶向鄱阳湖远眺,辽阔的湖水一望无际,远方的绿洲与南来北往的船只交相辉映,奇山圣水,百鸟相鸣翱翔,湖光山色的美景尽收眼底。据说在石钟山顶观赏鄱阳湖傍晚的美景更是令人神往。当夕阳西下时,万道霞光会把一湖碧水映得红彤彤,景色十分壮观。彭蠡夕照,更有渔舟唱晚,充满鄱阳湖的风情。

江西旅游:参观景德镇陶瓷馆 游九江石钟山(图)

二游石钟山留影(摄影:汪妹剑)

登至半山腰的碑廊,壁上石刻琳琅满目。抚摸着王安石“古仙洞”的苍劲笔迹,指尖能触到石缝中凝结的湿气,仿佛穿越千年摸到了古人的墨痕。转角处忽见“江湖锁钥”四字摩崖石刻,笔力遒劲如利剑劈石,瞬间让人想起三国周瑜在此操练水军的呐喊,太平天国军水师激战的浪涛——这片不足0.2平方公里的土地,竟藏着半部江南战事史。

江西旅游:参观景德镇陶瓷馆 游九江石钟山(图)

忠烈祠(摄影:冯赣勇)

下山时途经苏轼夜泊处,石壁上“石钟山记”的复刻碑文清晰可辨。回望这座海拔不足百米的小山,它没有五岳的巍峨,却因水石相搏的奇声、文人墨客的题咏、金戈铁马的往事,成了江湖间独树一帜的文化地标。驱车离去时,江涛声仍在耳畔回响,那是大自然的馈赠,更是历史的余音,让人在山水之间,读懂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真正含义。

江西旅游:参观景德镇陶瓷馆 游九江石钟山(图)

镇江亭(摄影:冯赣勇)

结束了石钟山旅程的结束,江西三山行也圆满落下了帷幕,在九江嘉豪国际酒店用过最后一顿丰盛的晚餐后,九江联鑫旅游公司的刘雍师傅,在领队李伯英经理和耿和平及导游汪妹剑的带领下来到九江火车站。团队将乘D138次列车返回北京。

江西旅游:参观景德镇陶瓷馆 游九江石钟山(图)

九江站台留影(摄影:于萍)

分手时大家热情话别。此行作为领队之一的北大荒旅行社李伯英经理随行整个行程,对团友们的关照无比热情,事无巨细;而另一位领队北大荒知青享老旅游联合会核心组成员耿和平更是对大家关心备至,深受好评;除此之外,团友们也万分感谢刘雍师傅与汪妹剑导游的默契配合与热情的优质的服务,令此次黑龙江兵团战友们度过了在江西的一段难忘的美好时光。(图文:冯赣勇)

发表评论

醉苍生 Copyright © 2013-2024 醉苍生.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