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美山水间踏入这片山水,仿佛误入了一幅绝美的画卷。云海在半山悠悠飘荡,似是一群灵动的仙子在翩翩起舞。那涌动的姿态,真好似大海里涌起的浪涛,一波接着一波...
2025-11-08 0
Photo by Niklas Ohlrogge (niamoh.de) on Unsplash
我想先请你思考一个场景:
生活中,当一个问题出现,打破你正常的生活轨迹和状态时,你下意识的第一反应是什么?
是「怎么又来了新问题,好麻烦,我先拖一拖,等拖不下去了再去做吧」;
还是「我要尽快把这个问题扼杀于摇篮之中,这样我才能腾出时间做更重要的事情」?
很多人可能会选择前者。但这样一来,你会发现: 绝大多数问题都不会自己消失,只会随着时间推移变得越来越严重。 可能刚开始只需要花 1 分力气去处理,等过了一段时间,就需要花 2 分、 3 分的力气才能解决。
并且,旧的问题没有解决,新的问题又会产生。等到拖无可拖的时候,就会一个接一个地引爆。从而严重地打乱你的生活节奏,让你不得不疲于奔走地救火,把它们扑灭。
反过来,如果你选择了后者,会发生什么呢?
你会养成这样的思维模式:既然这个问题总要解决,那不如尽快动手,趁它还没有发展到不可收拾的程度,而我在自己的主场上,能够掌控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形势是「敌弱我强」,对我非常有利。此时不动手,岂不是浪费了这么好的机会?
这样一来,哪怕不能立刻把问题解决掉,也能有效地遏制它的成长,让它不至于演变成大问题。自然也就不会累积起来了。
甚至,你可能还会想得更远一点:现在看起来风平浪静,但平静之下有没有可能潜藏着什么隐形的危险?我能否提前做点什么,来降低遇到坏事的可能性、提高发生好事的概率?
所以,在我们看来,好运似乎都容易眷顾主动的人。其实并不是这样,而是因为他们更主动地干预和拥抱生命,把自己放进好运的池子里,那么生命也会给他们以反馈。
这就是今天我想跟你分享的。
许多优秀的人,外界很容易看到他们诸多优秀的特质,比如聪明、勤奋、坚毅、果断 …… 但却很容易忽略,他们其实大多都具备这么一项隐藏特质: 主动。
这种主动,不是说在待人接物、为人处事上的主动,而是在对待生命方面的主动: 主动去面对问题,解决问题,创造一个让好事概率更高、坏事概率更低的环境,将生命的主导权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里。
这会给他们带来什么样的帮助呢?
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 不够主动的人一直在「遭遇困难」,而足够主动的人,一直在「增长经验」。
一个被动的人,他很容易产生这样的念头:我的生活是被外界所决定、所控制的。为了让我的生活保持正轨,我要尽量避开各种各样的风险。
这就会导致,他对生活的控制欲会很高,而安全感会很低。因为一旦稍微遭遇风险,就会带来一系列的「麻烦」,不得不殚精竭虑去解决。
所以,他们很难去冒险,很难打破常规去做一些不同的事情,因为他们难以承受可能的风险,也难以承受问题产生时可能要付出的代价和成本。
反过来,一个足够主动的人,眼中的生命是什么样的呢?
他会感到自己一直在「打怪闯关」,不断增长自己的经验。一个问题产生了,采取行动去应对,从这个过程中获取经验、得到成长。旧的问题都会成为垫脚石,让自己变得更强大,遇到新的问题时就会更加游刃有余。
这就是一个正向的良性循环。他会觉得: 我一直在探索生命的边界,在丰富自己的人生,在变得越来越强大,应对新的挑战和问题时会越来越有底气。
对他来说,生活不是一个又一个的问题,而是一次又一次的挑战、一项又一项的成就。
举几个简单的例子。
在你的生命里,是不是曾经有过很多想法和计划,比如学一项技能、涉猎一个领域、做一个产品、开始一个尝试 …… 但却一直没有抽出时间去处理它们,让它们白白堆在那边积灰,错过最好的时刻?
为什么不去行动呢?原因可能有很多,比如:优先级不够高,感觉自己没准备好,担心可能的困难,担心最终会失败,担心会被外界和身边的人议论,等等。
这些顾虑可能都很细小,但累积起来,就足以打消我们的动力,让我们踌躇不前。
不妨试着转换到更主动的思维模式:我先动手试一试,就算失败了也不要紧,好歹增长了经验,也许一不小心就成功了呢?
具体来说,可以试一试:先对每天的生活做一个时间规划,把一些不重要的、可以压缩的活动(比如玩手机、刷剧、打游戏 …… )砍掉一些,挤出半小时、 1 小时的闲暇时间。
再从这些想法和计划里面找出一项最感兴趣的,问自己「如果我想实践它,可以从做些什么开始?」然后列出一张清单,安排在每天这些闲暇时间里去做做看。
比如,如果你想写一部小说,那是不是可以从最简单的开始:比如先想一想设定,描绘几个人物,构思几个剧情高光,想一想自己要表达的点,甚至试着去描绘几个场景 ……
这些东西可能很细碎,但当它们积累到一定的程度,也许就会产生质变:你会突然感到自己文思泉涌,有一种想把它们串联起来的冲动。
这个过程可能会很长,可能几个月、半年,也可能一两年,但不要紧,不用太在意结果,它本来就是一个锦上添花的事情。有结果很好,没有也不要紧,至少你积累了经验,也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
这就是主动性给你的回报:你所有付出和投入的时间精力都不会白费,它们会成为你生命的养料。
又比如,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肯定会遇到许多不够满意的地方。可能是某个工具不够顺手,某个流程不够顺畅,某个方法不够好用 …… 很多人往往就「将就」着用,将就久了,也就习惯了,更加感觉不到这种磕绊和阻碍了。
但是,我们其实可以切换到更主动的思维方式:如果我把这些不够顺畅的地方打通、解决了, 可以省下好几个步骤,那么日积月累就能节省很多时间。我就有更充裕的自由,可以去做更多想做的事情了。
所以,一个足够主动的人,会有一种典型的表现,那就是对生活中诸多「不便」非常敏锐,会主动想办法去改善和优化,让它们变得更顺手。
再比如,很多人在生活中,可能会被各种各样的琐事占满。这些琐事,可能大多数都不是我们想做的,而是外界环境需要我们去做的。为了满足别人的需求,我们不得不付出大量自己的时间和精力。
那么,一种更主动的思维方式是什么呢?那就是:这些事情是不是真的「必须」去做?我有没有可能推掉一些事情,又或者外包、分配出去一些事情,来减轻自己的负担,为自己腾出更多的时间?
所以,一个足够主动的人,一定不会满足于自己的生活被「要我做」占满,而是会努力腾出时间精力去实现「我要做」 —— 哪怕不得不付出一些代价,比如面子、人情、金钱 …… 诸如此类。
对他们来说,自己能否主动掌控自己的生活,才是最重要的事情,别的都可以为它让路。
甚至,这种主动性可以体现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包括任意一些细小的角落。
举个例子:很多人习惯了长时间伏案工作,直到身体发出信号、大脑感到疲惫了才休息。但这就是一种典型的「被动休息」,身体其实已经超负荷了。
那么,我们能不能切换到更积极的「主动休息」呢?比如:给自己设定一个工作的阶段或时间,达到阶段性目标了,就主动休息一下,留出时间用来思考、切换和规划,避免长时间埋头苦干 —— 这样,才能让自己始终保持良好的状态,来统筹和导航自己的工作。
一定要把主动权牢牢地把握在自己手里。 如果你不把握好生活的主动权,外界就会试图去夺走它。
最后,简单分享一下,如何才能提高自己的主动性,成为一个更加主动的人。
1. 进行正面的自我对话
许多人会习惯性地采用负面的自我对话。比如遇到问题时,会下意识地想:这件事是不是很难,我是不是不适合,会不会花费我很多时间精力 …… 从而,还没开始行动就退缩了。
因此,要产生改变,最首要的一步,就是把负面对话变成正面的自我对话。比如:
我不擅长这个领域,所以我最好回避,别去碰它
→ 我又有机会可以增长经验了。
这个问题好像很麻烦,是不是超出了我的能力范围?
→ 我是不是变得更厉害了呢?不如拿这个问题来试一试吧。
我刚才的言行举止真是太糟了,我怎么会表现这么差?
→ 我已经比以前有进步了,也许下一次可以做得更好。
这可以调整你的心态,让你更加从容地轻装上阵。
2. 构建积极的联系
大脑是通过联系来记忆和理解事物的。如果你总是抱着痛苦的心态去解决问题,久而久之,大脑就会把问题跟痛苦联系起来,从而让我们望而却步。
因此,想摆脱这种情况,一个有效的做法就是: 多去构建积极的联系,让大脑从「解决问题是痛苦的」的模式 A ,转变成「解决问题会带来成就感」的模式 B 。
具体来说:
1 )当自己采取行动使问题消除或缓解时,试着去体会和沉浸当下产生的喜悦,去放大这种感觉,记住这种感觉,多回顾这种感觉,让它成为一种动力;
2 )多记录自己做得好的事情和做对了的事情,让自己明确地知道自己的能力边界包括什么,能够做到什么,强化你的自信和自我效能感;
3 )也可以试着把你不喜欢做的事情,跟能够令你快乐的事物绑定起来,比如在完成前者之后,用后者给自己一个奖励,让后者帮助你去影响前者。
3. 找到行动的乐趣
许多人会过度看重结果,从结果来判断行为的价值。一旦达不到预期,就会认为自己的行动是无效的、无价值的。这其实很容易造成我们束手束脚,不敢行动。
因此,一个很重要的做法,就是想办法让自己从过程中获得乐趣,把行动本身变成一种奖励。
举个例子,像我写公众号推送,它的阅读量就是一个结果。这个结果可能有好有坏,但即使阅读量很差,就意味着我这篇文章不应该写吗?
不是的。在这个过程中,我依然可以得到非常多的反馈,比如:
整理了自己的知识体系,把学到的知识内化为属于自己的内容;
把自己的想法梳理清楚,用逻辑将散落的想法和思考串成整体;
发出了自己的声音,对某个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和态度;
为读者提供了价值,哪怕它只能帮助到寥寥几个人,也是值得的 ……
所以,不妨把目光转移到过程中,把过程拆分成多个阶段,让自己关注每个阶段自己的收获,体验自己在行动中所感受到的「手感」、成就感和愉悦感。把这些行动的反馈,作为推动自己去行动的动力。
这会让你更容易将行动作为默认选项。
4. 提高精力和状态
最后,也是我讲了很多次的一点,通过持续的锻炼和良好的生活习惯,来提升精力上限,让自己始终处于一个良好的状态中。
大脑会时刻扫描身体的状态,来判断你能做什么事,不能做什么事,并把它写进大脑的模型里面。因此,我们的身体状态越好,越健康,精力越充沛,就越容易倾向于去行动。
你一定有过这样的经历:类似的问题,当你状态好的时候,你会更容易充满斗志,想立刻动手去解决它;但当你状态不好的时候,你会觉得很麻烦,很辛苦,很累,不想面对它,只想做一些简单的事情 —— 这其实就是大脑综合身体状态之后,对我们下达的指令。
所以,一定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作息和习惯,让自己更长期地处于良好的状态之中,这会对你有巨大的帮助。
相关文章
醉美山水间踏入这片山水,仿佛误入了一幅绝美的画卷。云海在半山悠悠飘荡,似是一群灵动的仙子在翩翩起舞。那涌动的姿态,真好似大海里涌起的浪涛,一波接着一波...
2025-11-08 0
11月5日,地处中越边境的广西崇左宁明县,游人乘船观看花山岩画。花山岩画由壮族先民古骆越人在岩壁上绘制,以造型各异的赭红色图像展现人物以及铜鼓等图像,...
2025-11-08 0
阜新这座低调的辽宁城市,藏着太多让人意想不到的风景。你以为这里只有煤矿?那就大错特错了!从壮观的海棠山摩崖造像到神秘的查海遗址,从秀美的大清沟到震撼的...
2025-11-08 0
11月3日,位于石景山承恩寺内的百年银杏进入最佳观赏期,金黄色的银杏叶与红墙黛瓦交织出绝美诗意画卷。走进承恩寺二进院内,大雄宝殿前的银杏叶几乎将地面铺...
2025-11-08 0
极目新闻记者 宋枕涛承载武汉工业记忆的百年老街——武汉市青山区青山正街,在今年9月经过“修旧如旧”的改造后重新开放。这条北临长江、曾因武钢兴盛又随时代...
2025-11-08 0
在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京广、南广、贵广三条高铁并行的高架桥下曾经毫不起眼的空地如今焕然一新变身独具特色的三山高铁公园三山高铁公园融合了高铁工业景观与自然...
2025-11-08 0
今天是二零零五年十一月三日。早上6:40,我们从卢氏出发。在卢氏滨河路的停车区,我们自己做的早餐。吃过饭出发去往今天的目的地陕西牛脊梁国家森林公园。我...
2025-11-08 0
正定机场停车场6天收费T2停车场:停车不到 15 分钟不用花钱;停了 15 分钟到 1 小时(含 1 小时),收 5 元;超过 1 小时的部分,每多停...
2025-11-08 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