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世界上,许多人追求财富、地位、外在的光鲜亮丽,却忽略了一个女人最了不起的本事——那份善良与纯粹的心。这份善良,不是软弱的表现,而是在经历了生活的...
2025-11-10 0
2025年9月28日,在中共徽县委宣传部组织下,嘉陵江峡谷群历史文化赋能旅游发展暨嘉陵江文化旅游联盟考察活动拉开帷幕。我与鲁子翱师妹随卢盛江教授、张承荣主席、高天佑研究员、霍志军教授等十余位师友同行,考察嘉陵江峡谷群。此行山水怡情,云烟过眼,不过领略其大概,不能探僻寻找幽也。遂按行程次第记之,以存这份雨中研学的独特印记。
一、上午:雨雾沿江行,访古寻幽迹
早餐之后,老师们聚集在银杏梦谷大厅内,热议徽县陇蜀古道的文化意蕴,盼以实地考察核验历代文人行迹,言语间满是对实地探寻千年文脉的热切期待。我与同门鲁子翱倾听老师们的讨论,对徽县历史文化的理解更加深入。
图1 焦红原调研员、高天佑研究员、卢盛江教授、霍志军教授、马强教授、张承荣主席在大厅讨论
(一)田河村
考察第一站是嘉陵镇田河村。嘉陵镇田河村北距徽县城二十华里,因傍田家河而得名。明代杨守敬《水经注疏》,清代杨三辰《江河纪略》及《徽县志》有相关记述。村西倚青泥岭铁山,东南隔江有五景相连的道教胜地火焰山与庙垭古石堡,南邻黄沙河段嘉陵江。田家河仰仗古老银杏树群落而著名。氐人因有树木图腾崇拜习俗,在聚落周围往往广植银杏、紫荆等珍稀树种。抵达田河村,村口的千年银杏树群在雾里透着苍绿,众多古银杏树疏密相间,最老的“银杏王”树龄超3000年。田家河村的这片银杏树群落与嘉陵镇庙垭村、老深沟村、赵庄村、大河店乡下山村等村的古银杏树,或作为图腾崇拜物而栽植,或作为古道路标行道树而栽植,共同为徽县赢得了“银杏之乡”的美誉。
(二)嘉陵江第一湾
到嘉陵江第一湾时,江面像蒙了层薄纱。江水在此处突然折转,形成一道半月形的弧线,山头横卧江中,形似一只昂首的神龟,被唤作“神龟卧江”。关于这“神龟”,当地流传着“江梅救龟”的传说:古时有一只修炼千年的神龟,误被渔民捕获,准备售卖换钱。吴家嘴有个叫江梅的女子,见神龟眼中含泪,心生怜悯,便将给母亲买药的钱全部拿出,赎回神龟放生。数日后,江梅母亲眼疾突发失明,正当全家愁苦时,神龟衔着一株草药爬至门前,江梅母亲服下后,眼疾竟奇迹般痊愈。又过数年,嘉陵江突发洪水,眼看就要淹没村落,神龟突然现身,化作巨大石龟横亘江中,挡住洪水,耗尽仙力后再也未能变回原形,如今晨雾中仍能看见石龟眼中“未散的星芒”。
旁边的山崖上书“嘉陵”二字,刚劲挺拔,富有气势。“嘉陵江第一瀑”顺着峭壁倾泻直下,瀑声混着雨声震彻山谷,让我们直观“飞流直下三千尺”的磅礴气势。同行老师们被这景致打动,纷纷驻足,或扶栏而立,或站于瀑前石上,在雨雾氤氲中定格与这自然奇观的合影。
图2 嘉陵江第一瀑
(三)双龙崖栈道与月亮峡
之后到达双龙崖栈道,崖壁临江而立,像被巨斧劈开的屏障。明代嘉靖郭从道编纂《徽郡志》载“双龙崖 崖存碑迹今剥落矣”。清代嘉庆张伯魁编纂《徽县志》载“双龙崖 东南六十里,铁山之东,崖壁临江。相传龙斗于上,居人就石刻双龙形以禳之”。介绍了双龙崖地名的由来。雨水顺着双龙崖岩壁往下淌,在石面上冲出蜿蜒的水痕,冲刷着栈道孔,现崖壁上有四十多个遗留的栈道孔。孔为正方形,边长约为40厘米,深度约为70厘米。因多次嘉陵江河水暴涨冲击,河床抬高,现留栈道孔大部分与江面齐平,少部分略高于河面。这是汉代栈道的遗存,相传古时曾有双龙在此争斗,村民为祈求平安,便在崖壁上刻下龙形,只是岁月侵蚀,龙形早已模糊,只剩栈道孔的痕迹,这段栈道“明、清时期至解放初期,个别路段还在通行,修建宝成铁路时才被飞石完全毁坏。”印证着当年“陇蜀交通命脉”的繁忙。
图3 嘉陵古栈道
步入月亮峡时,森凉的气息扑面而来,气温比山外低了好几度。据说此峡原名“造蕃沟”,相传古时有农民起义军为避官兵围剿,逃至蕃域,后因峡形似弯月,才更名“月亮峡”。这里奇花异卉种类繁多,野生动物游栖林间,三国古栈道穿越景区,古代生物化石遍布月亮峡,堪称中国西北的自然博物馆和凝固的古代海洋生物乐园。月牙潭嵌在谷底,水质清冽得能看见潭底的卵石,潭面映着崖壁的影子,谷底溪水因雨水更显湍急,崖壁旁的瀑布飞流直下,瀑声如雷,大气磅礴。沿着溪边拍照,听见雨丝的“沙沙”声,混着溪水声,让峡谷更显幽静,似诗中的如梦如幻的意境。
(五)虞关乡村史馆与水会渡
快到中午时,我们先到虞关乡村史馆。展板上“虞关”的地名变迁吸引了我的目光,虞关乡最早叫“鱼关”,由于嘉陵江中有石闑阻隔,鱼不得过而得名。在元代时改为“渔关”,明代时又改为“虞关”,之后简化为“于关”,现又恢复为“虞关”。虞关地名的变迁过程,就充分说明了虞关历史文化的厚重。一旁的徽县地形沙盘则为我们全面展示了徽县的整体风貌,卢盛江教授、李小波教授、蒲向明教授、马啸教授以及导师霍志军教授等人在此驻足,与讲解员王义老师讨论,交流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
图4 老师们在沙盘前讨论
走出村史馆,我们驱车前往水会渡。渡口的石阶每一级都刻着岁月的痕迹。讲解员王义老师为我们勾画出杜甫过青泥岭的路线图,杜甫翻越青泥岭,经过水会渡,到达八渡沟后去陕西略阳,再经剑门入川到成都。一路的磨难触发了诗人的诗性,在徽县水会渡,杜甫留下了《水会渡》一诗,对中夜时分走青泥岭做了纪实描写,同时为徽县留下了宝贵的人文篇章。诗中“山行有常程,中夜尚未安。微月没已久,崖倾路何难”的句子,写的就是这里的景象。
图5 刘希平老师绘制的杜甫入蜀踪迹图
站在渡口,想起杜甫当年渡江的场景,或许也是这样一个雨天,他站在渡口,望着滔滔江水,写下流传千古的诗句。我们与诗人,共享着同一片江景,怀揣着同一份对前路的期待,这份跨越千年的共鸣愈发清晰。
二、下午:山中寻古道,文脉续新篇
(一)八渡沟
午后到八渡沟,沟内石崖上,有明代万历四十二年八月所刻修路摩崖。虽文字漫灭,但“万历四十二年八月修路”等重要字迹可以辨出。文字如下:
南蟾部洲,大明国陕西巩昌府徽州各里不南,见在十八盘无□,佛发愿修路以安信士禅者等善念,□□四□报答,发心领引一方善侣人等□□,四月十四日见得石峡路小桥坏,□请道人□□。当日正起修□□,八月初十日功完,乘驮□□。修路善人刘尚生(等二十八人)。
万历四十三年八月 石匠□尚文。
图6 八渡沟石峡修路摩崖
按《徽县交通志》记:“自唐代开通青泥古道,置鱼(虞)关,陈仓古道从两当西坡顺嘉陵江延至鱼关,经八渡沟、三官殿、九股树、金池院入汉中。”此路途经县境60余华里,路途艰险,是由关中长安到四川成都的通道之一。此道必经徽县青泥岭,汉时开通,唐称青泥路,设青泥驿,过青泥驿,渡嘉陵江,入八渡沟进入略阳境,然后人川。李白《蜀道难》诗中“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句,杜甫《秦州杂诗》中“朝行青泥上,暮在青泥中”句即叹此道中的青泥岭。联想文献里的古道脉络与李杜诗句,摩崖的每道刻痕都藏着千年蜀道沧桑,充满了历史的厚重。
(二)吴王城
到达吴王城,城墙上的箭孔、瞭望口排列整齐,箭孔呈倾斜状,便于士兵向外射箭,又能有效抵御敌人的箭矢与雨水灌入,处处透着宋代军事防御的智慧。立于远处观望吴王城,南宋抗金遗址的夯土残垣在雨雾中隐约延展。
图7 吴王城遗址
这里是吴玠、吴璘兄弟筑就的“蜀口防线”核心,仙人关战役中曾是抵御金兵的“铁壁”,《宋史》“金兵屡攻不克”的记载,在此刻的残垣间有了具象呼应。绍兴四年仙人关宋金之战,吴玠、吴璘帅军大破金国完颜兀术十三万铁骑,创下中国古代战史上以弱克强,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粉碎了金兵企图沿嘉陵江南下突破蜀口再染指临安的计划。陆游在《晚登子城》中赞曰:“老吴将军独护蜀,坐使井络无搀枪”。吴玠病逝后,吴璘、吴挺仍率西路大军把守河池县仙人关与成州、兴州一带。吴玠、吴璘、吴挺三代人契仙人关、吴王城守陇保蜀六十余年,为保南宋半壁江山立下盖世奇功。吴氏祖孙三代保卫故土的壮举,理当为更多人所知晓与传颂。
(三)大河店镇王河村
到大河店镇王河村,“新修白水路记”摩崖的碑亭格外显眼。碑亭为木质结构,顶覆青瓦,碑石立在中央。碑石通高2.83米,宽1.83米,拱顶额篆“新修白水路记”六字,笔力浑厚,正文为颜体楷书,共26行,记着北宋嘉祐年间,利州路转运使李虞卿因“青泥岭道险,行者苦之”,奏请修建白水路的事迹。新道“自凤州河池驿至兴州长举驿,五十一里有半”,修阁道2309间、邮亭营屋383间,减旧路33里,省却了行旅翻越高耸青泥岭的艰险。摩崖右下方明代高应夔的题诗,虽历经风雨,仍能看见“路通秦蜀便,功与古今留”的字句,是对这条新路的赞颂。
附“新修白水路记”碑全文如下:
大宋兴州新开白水路记
宣德郎、守殿中丞、知雅州军州,兼管内桥道、劝农事、管勾住泊及提举黎州兵甲、巡检贼盗公事,骑都尉、借绯鱼带雷简夫撰书并及篆额
至和元年冬,利州路转运使、主客郎中李虞卿,以蜀道青泥岭旧路高峻,请开白水路。自凤州河池驿至兴州长举驿,五十一里有半,以便公私之行。具上未报,即预画财费,以待其可。明年春,选兴州巡辖马递铺、殿直乔达领桥阁并邮兵五百余人,因山伐木,积于路处,遂籍其人用乞。是役又请知兴州军州事、虞部员外郎刘拱总护督作,一切仰给悉令为具。命签署兴州判官、太子中舍李良佑,权知长举县事、顺政县令商应祥程度远近,按事险易,同督斯众。知凤州河池县事、殿中丞王令图首建路议,路去县地且十五余里,部属陕西,即移文令图通干其事。至秋七月始可其奏,然八月行者已走新路矣,十二月诸功告毕。作阁道二千三百九间,邮亭、营屋、纲院三百八十三间。减旧路三十三里,废青泥一驿,除邮兵、驿马一百五十六人骑,岁省驿廪铺粮五千石、畜草一万围,放执事役夫三十余人。路未成,会李迁东川路。今转运使、工部郎中、集贤校理田谅至,审其绩状可成,故喜犹己出,事益不懈。于是斯役实肇于李而遂成于田也。嘉佑二(应为“元”)年三月,田以状上,且曰:“虞卿以至和二年仲春兴是役,仲夏移去,其经营建树之状,本与令图同。臣虽承之,在臣何力?愿朝廷旌虞卿、令图之劳,用劝来者。又拱之总役应用,良佑应之,按视修创,达之,采造监领,皆有著效,亦乞升擢。至于军士、什长而下,并望赐予,以慰远心。”朝廷议依其请。初,景德元年,尝通此路。未几而复废者,盖青泥土豪辈唧唧巧语,以疑行路。且驿废则客邸酒垆为弃物矣,浮食、游手安所仰邪?小人居尝争半分之利,或睚眦抵死,况坐要路无有在我,迟行人一切之急,射一日十倍之资,顾肯默默邪?造作百端,理当然尔。向使愚者不怖其诞说,贤者不惑其风闻,则斯路初亦不废也。大抵蜀道之难,自昔以青泥岭称首。一旦避险即安,宽民省费,斯利害断然易晓,乌用听其悠悠之谈邪!后之人见已成之易,不念始成之难。苟念其难,则斯路永期不废矣!简夫之文虽磨崖镂石,亦恐不足其传,请附於尚书职方之籍之图,则将久其传也。
嘉佑二年二月六日记
前利州路诸州水陆计度转运使、兼本路劝农使、朝奉郎、守尚书、主客郎中、上轻车都尉、赐紫金鱼袋李虞卿。
利州路诸州水陆计度转运使、兼本路劝农使、朝奉郎、守尚书、工部郎中、充集贤校理、轻车都尉、赐绯鱼袋借紫田谅。
图8 新修白水路记碑
我掏出手机拍全碑,镜头里的碑石竟有种穿越时空的错觉,古人“避险即安,宽民省费”的心愿,如今早已实现。
图9 新修白水路记拓片
(四)青泥村
暮色将至时到青泥村,村中伫立着李白、杜甫汉白玉雕像。李白衣袂飘飘,右手抬起,似在吟诵“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杜甫手持书卷,神情沉郁,像在感叹“朝行青泥上,暮在青泥中”。十多位唐代诗人曾经此岭,留下约200首诗词歌赋,高适、岑参也在此落笔,让青泥岭成了唐诗里的“天险符号”。
我们在雕像前驻足留念。镜头里,老师们的身影与衣袂飘飘的李白、手持书卷的杜甫重叠,恍惚间像与千年前的诗人完成了一场隔空同框。当年李白踏岭时,青泥岭是“百步九折萦岩峦”,行旅者需扶杖攀援;如今我们驱车而至,昔日险道已铺就坦途,却仍能从“朝行青泥上”的诗句里,触摸到古人翻山的艰辛。200首唐诗将青泥岭刻进历史,而我们的合照,恰似为这份文脉延续,古人以诗留痕,我们以行续脉,千年的文化精神,就这样在雨雾中完成了古今的连接。
图10 老师们在李杜雕像前留念
三、结语:雨中的文脉回响
回望为期一天的考察,整个行程计划严密,安排合理。感谢县委宣传部周密组织,承办方细致筹划。感激导师霍志军教授的引领,带我们走进田野,在古道遗迹旁体味千年文脉。也感谢团队一路的相互照料,雨天里递伞、分享资料,让这段行程格外温暖。晚上休整时,导师霍志军教授以日间考察见闻为题作诗,诗云:
与诸贤嘉陵江、陇蜀道唐诗之路文化考察
重来杜甫行吟地,弹指流光几春秋。
遍地黄花人未老,擎天银杏叶新抽。
烟雨嘉陵寻胜迹,青泥古道忆旧游。
即收万象归胸次,还将诗路赋宏猷。
全诗以嘉陵烟雨、青泥古道为底,融汇了本次考察行踪与诗路忆旧,既含有岁月流转之感,又显现出文化诗路的豪情。
考虑到湿滑山路的安全隐患,没能登上青泥岭,成为了本次考察的一个小小遗憾,从前读“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只在脑海里想象蜀道之险,本盼着这次能亲身站在岭上,感受诗中的壮阔,却被雨水阻断了脚步。但也正因这段经历,我真正读懂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深意。书本里的历史是文字,而走过的古渡石阶、看过的城墙夯土,是能感知到的历史过往,这种从理论到实地的触动,比纸上阅读更深刻。
崖壁碑刻沾着湿意,江水与雨声交织,仿佛千年历史都在雨中舒展。没完成的青泥岭之行,成了心头的小牵挂,却也为下次再来留了念想。
作者简介
胡雨欣,河北张家口人,天水师范大学文学与文化传播学院2024级文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国古典文献学。
来源:徽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
相关文章
在这个世界上,许多人追求财富、地位、外在的光鲜亮丽,却忽略了一个女人最了不起的本事——那份善良与纯粹的心。这份善良,不是软弱的表现,而是在经历了生活的...
2025-11-10 0
编者按:由山东省委网信办、山东省自然资源厅、 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国家税务总局山东省税务局、山东黄河河务局主办,济南、淄博、东营、济宁、泰安、德州、聊...
2025-11-10 0
“先生,看您在这里欣赏风景,需要帮您留张合影吗?”近日,在三亚鹿回头风景区,游客服务部客服专员牛荃面带微笑,主动走向一位正在驻足观赏的游客。这声亲切的...
2025-11-10 0
近期“邯博之夜”开启,受到广大群众关注和欢迎。这一举措,不仅是博物馆服务模式的突破,更是一次城市文化生态的升级。为了让更多人有机会亲近文化,邯郸市博物...
2025-11-10 0
黄河新闻网大同讯(记者赵晓伟)金秋染韵,大同市平城区御河东路的黄花公园披上锦绣华裳,迎来一年中最富诗意的季节。游人与市民络绎不绝,共赏这幅大自然挥就的...
2025-11-10 0
当帷幕拉开,灯光亮起,我们不仅看到了一场场精心编排的旅游演艺,更犹如推开了一扇扇“时代之窗”。从旅游演艺4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我们能够清晰看出中国旅游...
2025-11-10 0
我一个在上海见惯高楼大厦的精英女士,跑到泰安看封禅大典,原以为是坐着听古板讲座,没想到居然在大山里看了场神仙打架似的实景演出。这封禅大典可不是一般的景...
2025-11-10 0
11月8日晚,当白日的引擎轰鸣归于平静,永和县奇奇里村的房车营地却迎来了另一番火热景象。这里没有赛道的尘土飞扬,只有篝火的温暖光芒、音乐的动感节拍和来...
2025-11-10 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