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榜文章正文

在川沙古镇,触摸浦东的千年历史文脉

排行榜 2025年07月23日 20:54 1 cc

川沙古镇,一座有着“浦东历史文化之根”名称的古镇,有着四百余年的筑城史和1000多年的成陆史,是一座浦东历史文化名镇。

在今天川沙古镇的街道上,中市街、南市街与北市街,至今都还完好保存着,那纵横交错的巷弄。浦东千年的历史文脉,都巧妙的展现了出来。

当我站在新川路与南市街的交叉口,我望着明代古城墙的青砖,它仿佛在向游人诉说着,那不为人知的历史。

在川沙古镇,触摸浦东的千年历史文脉

川沙古镇


被时光偏爱的江南官宦宅地


在川沙古镇有一座江南名宅,那就是内史第。它始建于清咸丰年间,由举人沈树镛建造的三进院落。这里曾经住过许多优秀的名人,如胡适等。他们在这里,度过了他们一生当中难忘的岁月。

当我看到仪门前凤戏牡丹的砖雕,我的脑海中仿佛再现了百年前,宋家三姐妹追逐戏闹的场景。宋子文的书房内,还保留着泛黄的英文课本。

在川沙古镇,触摸浦东的千年历史文脉

川沙古镇

隐约中,我好像记得胡适也曾来这里住过。我在他母亲冯氏曾经住过的厢房窗棂上,发现了孩童用炭笔涂鸦的痕迹。

当我穿过内史第的庭院,我看到“汉石经室”的匾额还在廊下默默的沉睡着。当年沈树镛在此收藏的汉代熹平石经残片,现在也早已成为了国家珍宝。但书房里的一些楠木书架,文房四宝,依然完好的保存着。当我看到这些,仍能够想起当年那个意气风发,风起云涌的时代。

让我感觉到最妙的还不止这些。最妙的是后院的小天井上,有一些青砖墙缝里,钻出了几处青苔。当阳光缓缓地从雕花窗棂上,在地上撒下几枚铜钱大小的光斑。我忽然意识到,这竟是百年前,黄先生伏案疾书的身影重叠。


古城墙下的烟火与诗意


当我参观完内史第,向东走5分钟。我就看到一座古城墙屹立在护城河的旁边。我仔细的瞧了一下,城墙上面充满了历史的痕迹。这段唯一留下来76米的古城墙,是川沙人民抵抗倭寇的历史见证。

城脚下的岳碑亭内,由南宋抗金名将岳飞亲手书写的“墨庄”石碑,虽然历经了600余年的时光洗礼,遭受了无数的风吹雨打,但它依然牢牢的伫立在那里。石碑上的笔锋和字迹,到现在看上去依然刚健有力,吸引了许多游客拍照打卡。

在川沙古镇,触摸浦东的千年历史文脉

川沙古镇

到了黄昏时分,我登上川沙古镇的魁星阁,欣赏着护城河的风光。此刻古镇灯光依次亮起,川沙古镇已经到了最美的时刻。

国营工农饭店,也到了一天中最忙的时刻。这是一家1956年便已开业的老店,如今几十年的光阴过去,这家店的味道还是那么受川沙人的喜爱。不管是菜汤面还是红烧鸡爪,又或者是别的什么新菜,工农饭店是川沙人不变的选择。


中西合璧的时光褶皱


如果说川沙最特别的建筑是什么?

我想川沙天主堂那哥特式尖顶建筑,无疑是最特别的。在阳光的映衬下,橙红色的墙面与青灰相间的砖墙,显得格外醒目。

若你有时间走进教堂内部,你还会看见那彩绘玻璃透射进来的光线,把圣母像的轮廓,投射在了长条木椅之上。这种教堂式的建筑,是涤荡心灵的好去处。

在川沙古镇,触摸浦东的千年历史文脉

川沙古镇

让人感觉到更惊喜的是,于1930年建成的陶桂松故居,具有着别样的中西合璧风格。气派的罗马柱的主楼,与精美的金花雕檐的副楼相得益彰。

在那庭院当中,还有一颗百年的香樟树。香樟树下,时常有几位穿着汉服的姑娘抱着琵琶,弹奏着《茉莉花》,引得游人纷纷赞叹不已,驻留良久。


藏在生活褶皱里的治愈力


要说川沙古镇最动人的地方,其实不在那些历史的建筑,而在于历史与当下之间,那无缝的衔接。仿佛时光在川沙古镇没有留下丝毫的缝隙,它将过去与现在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当月色渐渐升起,夜晚的川沙古镇,似乎又在以另外一个面貌,用灯笼所散发出来的光晕,向世人展示着它的美。

在川沙古镇,触摸浦东的千年历史文脉

川沙古镇

正如黄先生在内史第留下的那句“天地有正气,园林无俗情”的名句,川沙古镇用“浦东历史文化之根”的魅力,织就了宛如烟火的“浦东千年历史文脉的”历史底色。

#古镇##浦东##川沙古镇##川沙##上海#

发表评论

醉苍生 Copyright © 2013-2024 醉苍生.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