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榜文章正文

【历史文化】因李白得名?这条街藏着成都人的绝版记忆‖徐海涛

排行榜 2025年08月04日 09:12 1 admin

因李白得名?

这条街藏着成都人的绝版记忆

徐海涛

一、今日奢侈品商场

这座大楼名字叫仁恒置地广场,听说这里是卖奢侈品的。

【历史文化】因李白得名?这条街藏着成都人的绝版记忆‖徐海涛

【历史文化】因李白得名?这条街藏着成都人的绝版记忆‖徐海涛

仁恒置地

因为退休金无法支撑奢侈品消费,囊中实在羞涩,所以在这座大楼竣工投入使用后,我从来没有踏入过它。我连看一眼这些奢侈品和它们的价签的勇气都没有,只能在大楼外面,远远地望一望。

但不可否认,它确实很有气势,高而大地耸立在那里,每到晴日的傍晚,夕照的霞光从西边照耀过来,大楼就在夕阳的辉映下闪闪发光。

【历史文化】因李白得名?这条街藏着成都人的绝版记忆‖徐海涛

【历史文化】因李白得名?这条街藏着成都人的绝版记忆‖徐海涛

在拍摄这座大楼时,我正巧听到了两个过路的年轻人的对话。路人甲问:“你知道这座大楼是什么时候建的吗?”路人乙答:“我觉得这座大楼一直都在这里。”

年轻人的对话让我大吃一惊,他们以为这座大楼是自古以来就在这里。原来已经只有老成都人才晓得,这座大楼下面的土地原来是什么样子。我突然觉得应该记录下它的前世今生,于是,我回家查了一下这座大楼的资料:

仁恒置地广场在人民南路二段和新光华街的交叉路口。

这个项目占地面积很大,从1992年的地图可以看出来,它征用了原本的青莲巷和状元街,两条老街巷被这座大楼踩在脚下,成为它的“前世”。

【历史文化】因李白得名?这条街藏着成都人的绝版记忆‖徐海涛

二、青莲巷的来历

青莲巷,是一条老街,清朝光绪五年(1879年)的地图上都可以找到它的身影(图片1红圈内就是青莲巷)。

【历史文化】因李白得名?这条街藏着成都人的绝版记忆‖徐海涛

到清朝光绪二十年,地图上不仅标注出来了青莲巷,还把青莲巷里面的青莲庵都标注出来了。

【历史文化】因李白得名?这条街藏着成都人的绝版记忆‖徐海涛

青莲巷不大,根据《成都城区街名通览》介绍,青莲巷在城区南部,长290米,宽2米,平房民居。明万历十三年(1585年)巷内建有青莲庵,清代乾、嘉时均有增修。

传说是因为唐朝诗人李白曾在这条巷子住过,李白号称“青莲居士”,所以这条巷子名字叫做“青莲巷”。也有说法是因巷内原来有一座初建于明代万历十三年(1585年),清代有过两次增修的青莲庵而得名。

当然这个只是传说,还没有过得硬的正式、真实的证明材料来证明。但是我小的时候这里确确实实是有一个“青莲庵”。

三、庭院深深

青莲巷在状元街的西头,光华街的南口,是一条与人民南路平行的南北向的小巷。我记忆中的青莲巷不大,也不宽。石板路面最多只能通过一辆三轮车。巷子里没有铺面,只有一个一个的院子,里头庭院深深,草木茂盛。

那些院子也各有特色,有的是一家人独居,有的是几家人合居;有的院子葡萄满架,有的院子紫藤缠绕;有的院子进门就是水井,有的院子进门就是天井……但它们也有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清静、悠闲。

在成都闹市区,有这么一个幽静小巷真是难得。难怪当年李白会在这里居住。

青莲巷水井里的水也是一绝,冬暖夏凉,清澈甘甜。直接舀一勺来喝,从来没有哪个会拉肚子。

四、青莲巷里的童年

青莲巷的房子,也不知是什么原因,夏天进去就觉得是凉幽幽的,即使没有空调,没有风扇,也不会在夏天被热得睡不着觉。到了冬天,房子里没有火炉,却也不会觉得有多冷。我的一半童年都是在这条巷子里度过的,小时候,爸爸妈妈去上班,只有星期六星期天把我带回家,周一到周五,我就被寄宿在青莲巷的保姆家里。

我喊保姆叫倪妈妈,实际上是她丈夫姓倪,是个理发师,我喊他倪伯伯。她姓什么我都不知道。她们家有两个孩子都比我大,大的是哥哥,比我大得多,我喊他是“叫唤儿哥哥”。小的是姐姐,我喊她“七姐”。是老三届的。为什么叫“七姐”呢?估计是倪妈妈生了七个孩子,只带大了两个。

我小时候是在宠爱中成长的。倪妈妈很喜欢我,为了带我,她放弃了在工厂上班的机会,以至于退休后也没有退休金。我妈经常教育我要记得感恩倪妈妈。

我在青莲巷的时候,是“三年自然灾害”时期,那几乎是中国最困难的日子,哪里都有人吃不上饭。但是我没有一点饿肚子的记忆。虽说不能常常吃上大米,洋芋这种杂粮却没有断过。倪妈妈一家把我当成亲儿子一样来疼,甚至待我比待她自己的儿女还好。

倪妈妈住的院子是一个典型成都四合院,从青莲巷进来,大门左边是一口水井,不像北方常见的轱辘在井上,而是直接把水桶丢下井去,然后用手拉着绳子把水桶提出井来。一个院子吃水、用水全靠这个井。我记得水很清凉、干净,夏天直接喝都不会拉肚子。

虽然在青莲巷和状元街交接的口子上有一个自来水桩,但是我的记忆中,还是用这个井水的时候多。

到了做饭的时候,一个院子里的人都在井边淘米洗菜。这个时候是井边最闹热的时候,好像是一个信息交流中心,大家围坐起来,一边淘洗一边聊天,家长里短,鸡毛蒜皮,其乐融融。

五、名人也爱青莲巷

青莲巷地处成都市中心,是一条很有历史的老街巷,又清洁而幽静,闹中取静,静中有洁,所以不少文化名人都青睐这个小巷。

文化名人顾颉刚就曾在青莲巷住过。

顾颉刚(1893.5.8—1980.12.25),名诵坤,字铭坚,号颉(jié)刚;小名双庆,笔名有余毅、铭坚等,江苏苏州人。他是中国现代著名的历史学家、民俗学家,古史辨学派创始人,也是现代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开拓者、奠基人,堪称学界的一代大师。1920年,顾颉刚在北京大学毕业,后来历任厦门大学、中山大学、燕京大学、北京大学、云南大学、兰州大学等校的教授。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顾颉刚又担任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副主席、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等职。

(顾颉刚在青莲巷住过的证明材料,来源于《叶圣陶日记》)

在成都时,顾颉刚与叶圣陶多有来往,顾颉刚早先在崇义桥的赖家院子居住,后来举家搬进城里。

1942年1月20日,叶圣陶在日记里写道:“至青莲巷访颉刚夫人。颉刚夫人久病,近自崇义桥迁住城内。据谓其一肾已坏,欲求佳健,必须割去。现待颉刚自渝回来,即将就董秉奇医生割治。”

同月27日,叶圣陶写道:“至青莲巷,悉颉刚已归来,但外出,未之遇,约后日早晨再往访晤。”29日,“晨入城,至颉刚处,坐谈一时许。”

青莲巷是我童年的乐园,非常可惜的是,现在的地图上已经看不到青莲巷了。不过青莲巷,却永远在我心上。

来源:锦 点(原标题为《青莲巷:奢侈品也无法替代的小巷昔日芳华》)

作者:徐海涛

发表评论

醉苍生 Copyright © 2013-2024 醉苍生.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