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了 3 年,血压血糖都稳了,每月退休金还能攒下不少!”62 岁的张阿姨提起在双城的旅居生活,眼里满是笑意。这座藏在哈尔滨近郊的小城,正成为越来越多...
2025-08-09 0
说起来,东欧国家保加利亚有个特别的传统习俗,在当地罗姆人社区里流传了好几百年,那就是新娘集市。
罗姆人也就是大家常说的吉普赛人,他们在保加利亚有大约70多万人口,占全国的10%左右。其中一个分支叫卡莱德日罗姆人,人数大概1.8万,主要集中在东南部的斯塔拉扎戈拉镇附近。
这些人世代以打铜器为生,靠手工修补锅碗瓢盆过日子,不过现在工业化了,进口廉价货太多,他们的生意越来越难做,很多家庭转行去建筑工地打零工,或者靠政府补贴勉强维持。
这个新娘集市每年举办一次,时间固定在春天,东正教大斋期开始后的第一个星期六,通常是三月左右,巧合的是这天也叫托多罗夫登,纪念圣西奥多。
地点就在斯塔拉扎戈拉镇外的一片田野上,早年规模大,几千人参加,现在因为各种原因,人越来越少,有时候只有几百人。
集市的目的很简单,就是给年轻女孩找对象,但方式跟咱们平常相亲不一样,这里直接涉及钱,男方要出新娘价格,才能把女孩带走。
价格从几千欧元起步,折合人民币8000元左右,高的能到一两万欧元,取决于女孩的长相、贞操状况和家族背景。
保加利亚经济不算发达,人均工资一年也就几千欧元,所以这个价格对很多家庭来说是笔大钱,往往超过一年收入。
罗姆人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1世纪,他们从印度北部迁徙出来,一路向西,到了欧洲后散居各地。
保加利亚的罗姆人在15世纪奥斯曼帝国时期就定居下来,那时候他们作为工匠被帝国征用,帮着修兵器和工具。
到了19世纪末,罗姆人面临社会歧视,工作机会少,只能内部抱团,婚姻也坚持族内通婚,避免外族介入。
新娘集市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形成的,早年是为了让分散的家族聚聚,交换信息,顺便给子女找伴侣。20世纪初,铜匠手艺还吃香,集市规模扩大,成了社区大事。
到了二战后,保加利亚进入社会主义时期,罗姆人被要求定居,融入主流社会,但传统习俗没完全丢掉。
1989年政权更迭后,经济转型,罗姆人失业率高,贫困加剧,新娘集市反倒成了经济出路,很多家庭靠卖女儿的钱改善生活。
卡莱德日罗姆人信东正教,语言上还保留罗姆语,自称是正统的罗姆分支。他们社区规矩严,强调女孩保持贞操,从小就不让上学,十四岁左右就辍学在家学家务。
统计显示,保加利亚罗姆女性文盲率高达五分之一,只有10%有中学学历。父母从女孩出生起就盘算着将来在集市上卖个好价钱,钱可以用来盖房子、买车,或者给兄弟娶媳妇。
男孩子也早早出去打工,攒钱准备买媳妇。整个社区人口流动大,很多年轻人去西欧国家如德国或法国务工,寄钱回家,但传统婚姻还是得回集市解决。
集市当天,女孩们会打扮一番,穿裙子戴饰品,父母陪着去田野上站着。男方看中了,就找女孩父母谈价格,过程像砍价,双方拉扯半天。
价格高低有标准,美貌好的、处女的贵,年龄大的或有过婚史的便宜。举例说,2023年有报道,一个18岁女孩的价格谈到了7500到11300美元,折合人民币五六万到八万多。
男方往往是建筑工或小生意人,攒了好几年钱。成交后,双方商量婚礼日子,通常很快就办。不是所有人都买得起,有时候谈崩了,女孩就得等明年再来。
这个习俗在外人看来挺争议的,欧盟和人权组织批评它涉嫌童婚和性别歧视。保加利亚法律规定结婚年龄18岁,但罗姆社区里女孩常在16到20岁结婚,学校也早早退学。
欧盟从2014到2020年给了保加利亚1.43亿欧元,用于罗姆人整合项目,包括教育和就业,但效果有限。2021年欧洲议会还专门问过这个事,要求政府干预停止买卖女孩。
保加利亚政府试图减少聚集,防疫政策也影响了集市规模。2023年集市人不多,只有几百人参加,比早年少多了。
2024年更新显示,集市还在办,但年轻人外出务工增多,传统在淡化。有些女孩开始反抗,不想早婚,想去上学或工作。
罗姆人面临的社会问题不少,失业率是全国平均的三倍,贫困率高达80%,住房条件差,很多住棚户区。歧视根深蒂固,主流社会视他们为二等公民,找工作难,孩子上学也受欺负。
新娘集市在这种环境下延续,成了家庭脱贫方式,但也加剧了女孩的教育缺失。国际组织如女孩不是新娘联盟报道,保加利亚童婚率在罗姆社区高达22%,远超全国平均。
媒体常把集市描述成卖女儿,但社区内部视之为文化传承,强调是双方同意的彩礼,不是奴隶贸易。
历史上看,新娘价格在罗姆人中从13世纪就有记录,那时他们作为游牧民族,婚姻用钱换取联盟。到了20世纪中叶,工业化冲击铜匠行业,家族更依赖这个习俗。
1990年代经济危机后,集市成了新闻热点,吸引记者和游客,但也带来负面影响,如偷拍或误报。
2018年有纪录片《年轻新娘待售》详细记录了过程,采访了参与者,显示女孩虽有选择权,但家族压力大。2023年纽约时报报道,一个男孩为买媳妇在塞浦路斯打工攒钱,价格因美貌而涨。
社区内部变化在发生,部分罗姆人转向五旬节派基督教,强调教育和禁早婚,影响了传统。2024年吉普赛传说学会年会在索非亚开,讨论了罗姆文化保存,包括婚姻习俗。
年轻一代用手机上网,接触外世界,有些女孩拒绝集市,选择自由恋爱。但贫困仍是根源,政府包容计划虽有,但执行差,资金没完全用到教育上。
说实话,这个习俗反映了贫困民族的生存策略,表面是卖媳妇,实际是家族间资源交换。女孩地位低,从小被教育服从,失去机会。
男方也压力大,攒钱买媳妇影响个人发展。整个社区在现代化中挣扎,一方面想保留身份,一方面面对歧视和经济困境。
欧盟报告指出,罗姆人预期寿命比主流短10年,健康问题多。集市虽争议,但对他们是社交场合,交换新闻和生意。
最近几年,集市规模缩小,2023年因疫情限制,人少五分之一。2024年更新,集市还在,但女孩年龄稍大些,15岁以下少见。
一些家庭开始让女儿上学到中学,影响价格谈判。国际压力下,保加利亚政府加强监控,防止未成年结婚。
但习俗根深,短期难改。罗姆人历史中,类似习俗在其他欧洲国家也有,如罗马尼亚或塞尔维亚,但保加利亚的最有名。
现代影响下,手机和社交媒体让年轻人接触外族,族内通婚率降。有些男孩找外族媳妇,社区排斥。女孩外出务工增多,集市吸引力减。
2024年报道,集市上女孩打扮更时尚,影响自早年,但核心没变。NGO如保加利亚科学院民族学家研究显示,习俗源于贫困,不是文化本质。
改变需从根抓,政府多投教育,就业机会给罗姆人。国际援助别光说不练。罗姆文化丰富,有音乐舞蹈,但婚姻习俗拖后腿。希望未来女孩有选择,不再靠集市决定命运。
相关文章
“住了 3 年,血压血糖都稳了,每月退休金还能攒下不少!”62 岁的张阿姨提起在双城的旅居生活,眼里满是笑意。这座藏在哈尔滨近郊的小城,正成为越来越多...
2025-08-09 0
进入末伏了,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还有9天出伏,俗话说,秋后一伏热死人,这时候气温高,湿度大,湿热交蒸,秋老虎依然在肆虐。暑气尚在蒸腾,但蝉声已显出几...
2025-08-09 0
泰安市气象台8月9日上午6:00解除了8月9日凌晨3:40发布的市辖区暴雨红色预警信号,本轮强降水过程已结束。经安全巡检和会商研判,决定自8月9日上午...
2025-08-09 0
8月8日清晨6点,保康县尧治河村出现壮美云海景观,记者用镜头记录下这一震撼瞬间。彼时,重峦叠嶂间,云海翻涌奔腾,如汹涌波涛,又似轻盈棉絮,将山峰环绕其...
2025-08-09 0
8月5日,一名25岁的中国翼装飞行者从意大利皮兹达莱克山高处跃下时,不幸撞上山壁,当场身亡。8月6日,新疆伊犁昭苏县夏塔景区网红桥“将军桥”发生主吊绳...
2025-08-09 0
#头号创作者激励计划#前天到访邯郸常跃进师友主页,见他提到去扬州并游览瘦西湖的事,蓦然想起1985年我曾随市总工会职工俱乐部工作学习参观团也到过此地,...
2025-08-09 0
8月5日,三明泰宁县大田乡为期7天的黄桃采摘主题活动落下帷幕。这场以“三产融合”为核心理念的特色活动,通过打造沉浸式田园古风体验场景,既为游客带来耳目...
2025-08-09 0
8月2日晚7点,永清大地的夜幕刚拉开,一场流光溢彩的视觉狂欢便准时登场——2025“盛世福地嘉年华”正式启幕。以“福人游福地 福地福人游”为主题的这场...
2025-08-09 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