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日晚上,暮色四合,暑气渐消,霍山迎驾春风街却迎来一日中最沸腾的时刻。俯瞰夜色下的迎驾春风街。霍山县委宣传部供图在迎驾春风街首届泼水节上,数万游客...
2025-08-11 0
这个夏天,当更多的人们都在大理拥挤得苦不堪言的时候,
离大理22元的高铁,70公里距离的地方,
有个小城,比大理安静一百倍,却极其有意思。
这里不仅不输网红古城,而是有着自己更为鲜明的特色。
一路在小城行走,一路可以看到房子门口并不避讳路人的挽联们。
大张旗鼓,沸沸扬扬。
一开始啧啧称奇,后来就开始为这里人们的生死观竖起大拇指。
字体优美,内容瑰丽,心态强大,审美一流。
△漂亮瑰丽的挽联,图via小红书博主山宗子
看多了,配合着这老城的烟火,甚至有点让我泪流满面了起来。
拍下这几张照片的博主山宗子写到——
「在这里,生命的逝去在这里不是悄无声息的,当我看到骑鲸天上时,有种被震撼击中的感觉,死亡也可以如此瑰丽。」
这里,就是南诏国的发祥地——巍山。
也是《仙剑奇侠传》里,赵灵儿的家乡,和她一直努力守护的地方。
我常常在想,一座小城能这样坦荡宽厚地面对生命与死亡,绝对不是普通人的心境。
这不,历史追溯起来,果然。
这里不仅是南诏古国的发祥地,也是大理周边最后一块可供发呆的净土。
25条街道与18条巷子在古城里纵横交错,明洪武23年就开始建的古城,至今已经走过了600多年的岁月荏苒。
走在巍山古城。
从最北端踏入南诏古街,从北到南,没有喧闹的车水马龙,极其静谧。
北端的拱辰楼高悬「魁雄六诏」「万里瞻天」,南端的星拱楼则如飞鸟展翅,直入云天。
不少居民仍然居住在古城,楼上生活,楼下生计。
△随处可见的挽联,图via小红书博主小希
挽联坦坦荡荡,生死明明白白。
不回避,不声张,如同街头巷尾每天生气的炊烟,也像极了门口摆的几张坐着聊天的旧椅子。
让我们外来者们肃然起敬。
「死亡,是一场盛大的告别」
巍山人民不避讳生死别离,因为在他们自古以来的人生观里,死亡亦是生的一部分。
细看这些挽联,其实非常讲究。
骑鲸天上——用的是李白骑鲸归去的典故;
莲台添灯——则来自佛家习俗。
还有“无忧无虑老夫去也”、“瑶池赴宴”等等。
不仅无沉痛之感,反而让生者感到安慰和祝福。
△随处可见的挽联,字体漂亮,图via小红书博主小希
所以,在巍山,若是看见粉红与鹅黄的诗笺开始张贴,大部分并非喜庆装饰。
若见谁家新贴楹联,邻里便知又有生命完成了尘世旅程。
不同年龄去世,需要用不同颜色的纸张。
未满六十者用黄纸,花甲以上用粉红,据说九十以上就是大红。
而若老人尚有长辈在世,则降格用黄——生死仪轨在此精密如钟表。
门框右侧的告丧条,写明逝者生辰卒年,左侧“遵诚”则昭示治丧意志,一般三年孝期。
很多时候。红的黄的挽联在这三年的风雨中,渐渐变成了淡粉和淡黄,甚至白色。
△随处可见的挽联,图via小红书博主小希
三年孝满之后,巍山人就会把挽联换成红色的除服喜对,也是在告诉邻里和乡亲们,守孝期已经结束。
不止如此。
南北两端的地标,拱辰楼的布告栏里,也经常能看见讣告。
人们看见邻里家里有了丧事,都会带着礼金去问看看是否需要帮忙和安慰。
△图via小红书博主发条橙
追溯起来,这种生死观的形成,有两种说法。
一种说法是,这与当地的道教文化和彝族信仰有关。
距离巍山古城13公里,有一座巍宝山,是中国四大道教名山。
它不仅以南诏国的发祥地和道教的圣地而闻名,更因其主峰海拔2569米与苍山遥相呼应的壮丽景色而广为人知。
一路上行,可见山里道观和庙宇在山中林立。
不过,除了道教文化,这里也是彝族民俗活动的热闹场所。
农历二月十三日至十五日,这里会举办盛大的巍宝山歌会,吸引着附近的彝族青年男女们。
彝族认为灵魂永生不灭,人死后灵魂离开躯体,但不会随肉体消失而死亡。
当彝族的信仰与道教文化相融合,就有了巍山人对生死观如今的书写。
另一种说法,则是说是明朝时从中原地区传来的丧葬文化,在这里的土壤上,被保存得更好。
的确。
浩浩荡荡地表达思念的方式,颇具古人的风范,质朴的邻里情怀也让人恍惚今夕是何年。
让人敬佩,有一种恍如隔世的美。
△古城路上,图via小红书博主发条橙
说到美,也要说到写下这些文字的人。
不只是让人动容的精神内核,这里确实有一种明面的“美感”。
巍山一直都存在挽联的代写人。
古城里的陈发森是一个。
十多年前他就开始帮人代写挽联,他的店,叫做能「习兰亭书刻」。
门心词句见平生,陈发森曾经跟人们解释——
女性多用“惠风永存”,男性常见“高风亮节”;
“寿考归真”则专属八旬以上善终者。
写前,他必访丧家,青年夭折需染悲情,耄耋离世则蘸祝福。
还会遵循“男三女四”加寿古例——母亲因生育辛劳多添四岁阳寿,似把亏欠揉进了墨里。
△古城路上,图via小红书博主发条橙
写字的,曾经也不只一个陈发森。
24年下半年前去过巍山古城的,都知道,有个李萌书屋,李老爷子当时89岁了,依然笔耕不辍。
几平米的小书店,没有书,只有笔墨纸砚相伴。
一个字,一副联,一封家书,仿佛巍山还是那个车马慢的老地方。
跟旧时所有文人一样,李老爷子的店有个雅名。
叫做「樵斋」。
他写「欢喜由心」,他写「自在如风」,他写「不急」。
漫步这古城,看到这些文字,真觉得是置身在感动的旧时光里。
没有都市繁华,没有未来担忧,没有天下攘攘。
只是,人生朝露。
去年年底,李老爷子骑鲸天上,千古。
樵斋挂出来了讣告,李萌书屋,不再。
「死有多盛大,生就有多热烈」
如此隆重地对待生命的逝去,就会愈发热烈地在生活中,继续每一天。
巍山,其实亦是中国名小吃之乡。
「玩在大理,吃在巍山」,这是云南人的共识,也是巍山人的满满自信。
作为西南茶马古道上的重要驿站,
在漫长的商贸往来、民族交融中碰撞中,融合出了璀璨的饮食文化。
巍山扒肉饵丝是经典, 是早餐的必选项。
这是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的特色小吃。
其中,老王过江饵丝,是最有名的。
猪骨熬制的浓汤色白如乳,历经一夜微火慢炖的肉块酥烂松软。
该小吃传说起源于南诏时期,蒙化城山火后居民将烧猪肉与饵丝结合,
本地软米制成的饵丝温润柔糯,挑起一箸浸入肉汤,成就了《舌尖上的中国》也为之倾倒的巍山味道。
一根面,也是这里的特色。
什么是一根面?
通过将揉好的面团搓成一个不间断的面条,可以做到「一碗面是一根,一锅面是一根」。
当地的制作师傅听说创下过纪录,一根面长数公里,万人同吃。
因为这特别的寓意,也被称为「长寿面」。
逢年过节或老人寿辰,这道寓意“幸福连绵”的美食必会出现。
卷粉凉面,历史悠久。
口味清新独特、酸辣爽口,配上木瓜醋的酸爽,绝对是夏日的一绝。
还有回族面片的醇厚,冰粉凉虾的沁凉、小米糕的香醇.....
这里的每一种滋味都是古城的呼吸节拍。
农历二月八前后,古城还会举办大型的巍山小吃节,将南诏王室的「八大碗」带到寻常街巷。
这道源自唐朝的宫廷宴席,随南诏王室子弟从中原带回,历经千年沉淀,成为民间宴席的魂灵。
看,在巍山。
生的时候有多么浓烈,死去时就有多么盛大。
聊起巍山人对生死的爽利,还是觉得魔幻,也确实心生敬意。
要知道,当都市里的人们对死亡讳莫如深,巍山人却在坟茔旁支起茶摊。
没错,巍山还有著名的在坟头旁喝茶的场景。
玄珠山上的玄龙寺,也叫玄珠观。
对面有个露天茶铺,竹凳随意安放土坟之间。沸水冲开茶叶时,茶客与墓碑的距离不过三尺。
老板娘舀起清茶,身后“瑶池赴宴”的挽联在风中轻颤。
「大家觉得没关系就好。」
那层说不清道不明的恐惧屏障,烟消云散。
△古城路上,图via小红书博主发条橙
博主小希从巍山回来后,和我聊起感想。
她说——
因为过好了每个当下,所以从不畏惧死亡。
是嘛。
总归迟点,天上见。
小希推荐citywalk路线———
先锋巍⼭崇正书院 → 蒙阳公园 → ⽂庙 → 星拱楼 → 北街 → 拱⾠楼 → 南诏博物馆 → ⽂华书院 → 梁⼤⼩姐宅院
· END ·
【版权说明】
本文图片来源于图虫创意,特别感谢——小红书博主小希、发条橙、山宗子。
相关文章
8月8日晚上,暮色四合,暑气渐消,霍山迎驾春风街却迎来一日中最沸腾的时刻。俯瞰夜色下的迎驾春风街。霍山县委宣传部供图在迎驾春风街首届泼水节上,数万游客...
2025-08-11 0
立秋已过,但还在持续高温被困在火炉城市的你,是不是还在为去哪儿避暑犯愁?西藏太远,新疆人挤人,川西的雨说来就来……不如把目光投向贵州这个被《国家地理》...
2025-08-11 0
这是小渔的行旅日记,走走停停,和我一起看陕西。西安出发,单程800公里,我们飙到了三省交界、陕北最北的地方!花了不到三天时间,深度游览了这座超“豪横”...
2025-08-11 0
眼下正是重庆最热的季节,重庆市涪陵区武陵山镇乐道村却是微风拂面、凉爽宜人。站在海拔1520米的回头湾观景平台,近可俯瞰百里乌江,远能眺望层峦叠嶂。江水...
2025-08-11 0
夏日炽热喧嚣这时候就适合找一座人少的古村落走走停停,发呆放空01山环水抱的龙潭古寨在夏季的环抱下变得静谧而优雅龙潭瀑布、五幅桥宁谧而深邃的小巷石巷上空...
2025-08-11 0
暑假才没过几周,我已经快被神兽拆家了:娃抱着平板不撒手,户外活动5分钟就喊累,老母亲身心俱疲…掏心窝分享三条刚带娃“实战”完的路线,好玩不费妈,知识量...
2025-08-11 0
跟着“苏超”游扬州,8月17日,扬州将主场对阵淮安,淮安的小伙伴儿们别错过这些“苏超”专属优惠哦!出游、住宿、餐饮、停车、出行,通通有优惠!免费游景区...
2025-08-11 0
8月11日,“来华留学生走近青岛”系列活动之“畅游里院‘嗨啤’盛夏”活动顺利举办,本次活动由青岛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主办,来自10个国家的20名外籍...
2025-08-11 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