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榜文章正文

继德国之后,英国也开始贴出“中文标语”?中国游客:不能够接受

排行榜 2025年08月14日 02:50 1 cc

“去英国大英博物馆参观,结果一眼就看到一块写满中文的标识牌,内容竟然是提醒不要插队、不准讲价!这是什么意思?”

不少去欧洲旅行的中国游客最近讨论得火热,原本充满期待的旅程,却因为这些“特殊的中文标语”,让人感到心里不太舒服。

继德国之后,英国也开始贴出“中文标语”?中国游客:不能够接受

有人质疑,这到底是对中国游客的“特别关爱”,还是一种“公开针对”?

更让人疑惑的是,在德国刚因为类似的标语引发争议后,英国也出现了类似情况。

这究竟是偶然还是一种趋势?

”中文标语”还在欧洲扩散?

其实,外国景区贴标语并不稀奇,大多是为了方便游客了解基本规则。但这一次,中文标语却显得有些微妙。

继德国之后,英国也开始贴出“中文标语”?中国游客:不能够接受

有中国游客在德国特里尔市的一个景区发现,那里禁烟和禁止饮食的标识牌上只有图案和中文!其他语言呢?完全没有!

更夸张的是,在博物馆的入口处,还用整整八条中文列出了禁止行为。比如“不要触摸展品”“不要大声喧哗”。这让不少中国游客气得直呼:“这是专门针对我们的吗?”

没想到类似的情况没过多久就在英国上演了。

大英博物馆、伦敦商场等热门景点,不少地方都挂出了中文标语。内容五花八门,比如“请排队结账”“不要插队”“不允许讲价”等。虽然标语本身没有问题,但问题在于——为什么只用中文?

这让很多中国游客看了直皱眉头,感觉自己被“特殊对待”了。

继德国之后,英国也开始贴出“中文标语”?中国游客:不能够接受

明明世界各地的游客都有不文明现象,为什么单单对中国人这么“关照”呢?

究竟是“特殊关爱”还是“刻意针对”?

说到这里,可能有人会问:“是不是因为中国人多,所以才特别用中文标识提醒?”

确实,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旅游消费国,中国出境游人次高达1.23亿。甭管多小众的国家,只要人多的地方,大概率就能看到中国游客的身影。

正因如此,各国为了更好地服务中国游客,贴出中文标语也不难理解。但问题是,这些标语的内容却让人无法接受

比如德国的“禁止行为”清单,英国的“请勿讲价”,还有韩国的“禁止中国人入内”,这些标语都给人一种“只要是中国人,就特别需要被提醒”的感觉。

继德国之后,英国也开始贴出“中文标语”?中国游客:不能够接受

尤其是当标语中突出了“不要插队”或“不要浪费”时,仿佛直接在暗示:中国游客的素质有问题。

更令人反感的是,有的标语甚至直接呈现出“双标”现象。

比如,商场里的“不要插队”用中文写得很大,而其他语言却小到几乎看不见。难道其他国家的游客就不会插队吗?

文化差异是“中文标语”出现的原因之一

其实,中文标语的背后,也反映了中外游客之间的一些文化差异

比如,中国人习惯在买东西时讨价还价,这在国内再正常不过,但在一些欧洲国家却被视为“不尊重价格”。

继德国之后,英国也开始贴出“中文标语”?中国游客:不能够接受

再比如,国内车主习惯在路上按喇叭提醒行人让路,但在欧洲,司机会耐心停车等行人通过。于是,有些中国游客到了国外,还保持着国内的习惯,便容易造成误解。

还有一些行为确实容易引发争议,比如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随地吐痰、浪费食物等。这些行为在国内或许不算什么,但在很多国家都被视为不文明现象。

因此,部分中文标语的出现,表面上看是为了提醒,但实际上也加深了对中国游客的刻板印象。

不文明行为不是中国游客的“专利”

当然,不文明行为并非中国游客独有。

继德国之后,英国也开始贴出“中文标语”?中国游客:不能够接受

有意思的是,当中国游客频频被贴上“素质差”的标签时,其他国家的游客也在不断“刷新下限”。

比如,有韩国游客在泰国景点组团大打出手,甚至登上当地新闻。还有一些外国游客为了省钱,直接在街头“随地大小睡”,或者在公共场合随地小便。这些行为同样让当地人无语至极。

事实上,每个国家的游客中都存在不文明的人

只不过因为中国游客数量庞大,因此个别人的行为更容易被放大,成为“刻板印象”的来源。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中文标语都让人感到不适。在一些国家,中文标语还带着满满的善意。

比如在尼泊尔和巴基斯坦,当地商家为了吸引中国游客,会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写中文标语。

继德国之后,英国也开始贴出“中文标语”?中国游客:不能够接受

像“神马都是浮云,价格才是硬道理”“买吧,你女朋友高兴,你就高兴”这样的标语,常常让中国游客忍俊不禁。甚至还有一些商家会主动为中国游客打折或赠送小礼物,让人感到宾至如归。

日本的标语也相对公平,通常会用多国语言标注规则,很少单独强调中文。

不过因为翻译问题,有时会让人感到词不达意,但整体上并没有强烈的针对性。

面对“中文标语”的争议,中国游客也需要冷静思考。其实,有些标语反映的是事实,比如提醒不要浪费、不要插队等。对于这一部分,我们可以积极反思,努力做到更好。

在出国旅行时,尊重当地文化和规则是最基本的礼貌。比如,在餐厅里尽量避免浪费;在公共场合放低音量;在景区内遵守秩序、不乱丢垃圾。

继德国之后,英国也开始贴出“中文标语”?中国游客:不能够接受

当每个人都以文明的行为去旅行时,中国游客的形象自然会越来越好。

反思之外,也要坚持自己的权益

当然,对于那些明显带有歧视意味的标语,我们也不能一味忍让。

比如德国特里尔市的“只用中文写禁止行为”,显然是一种不平等的对待方式。对此,中国游客可以通过合理的方式向旅游部门或景区提出意见,要求改善标语设计。

继德国之后,英国也开始贴出“中文标语”?中国游客:不能够接受

另外,中国游客也可以更多地选择支持那些对中国友好的国家和商家,用实际行动奖励他们的善意。

“中文标语”的出现,本身并不是问题,关键在于标语的内容和用意。如果是善意的提醒,那我们可以理解并接受;但如果带有歧视和偏见,就需要引起重视。

作为出境旅游的主力军,中国游客拥有强大的消费力,也承担着展示国家形象的责任。通过文明旅游,我们不仅能赢得他国的尊重,也能为中国的国际形象加分。

愿每一位走出国门的游客,都能在世界的舞台上展现最美的风采!

本文内容信息来源:【澎湃新闻】【新民晚报】【文汇报】

发表评论

醉苍生 Copyright © 2013-2024 醉苍生.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