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榜文章正文

贺兰山不语 见证三代青绿

排行榜 2025年09月16日 10:57 3 admin
贺兰山不语 见证三代青绿

内蒙古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天赐湾景色怡人。人民网记者 齐浩男摄

在中国西北的苍茫大地上,贺兰山如同一道巍峨的绿色长城,横亘于宁夏与内蒙古之间。它不仅是地理的分界,更是生命的防线。而在这片群山之中,有一群来自内蒙古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工作者,用脚步丈量绿色,用青春守望家园。

贺兰山不语 见证三代青绿

李东的儿子李国民(左)用望远镜观察雪岭子情况。人民网记者 齐浩男摄

“干这一行,注定与山为伴、与林为眠。”内蒙古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护林员李东说道。他在贺兰山已经守护了三十七个春秋,儿子李国民也接过他的班,成为新一代护林人。“我父亲干到98年退休,我现在还在干,儿子也来了。祖孙三代,都交给这座山了。”李东笑着说。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过度放牧、开矿砍伐让贺兰山满目疮痍。林草退化、动物远去,绿色黯然失色。

转机始于1992年保护区的建立。全面禁伐、生态移民、关停矿厂、退出牲畜23万头……贺兰山开始了它的“绿色重生”。

贺兰山不语 见证三代青绿

内蒙古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蘑菇。人民网记者 齐浩男摄

如今,这里的森林面积从32.1万亩增至58.2万亩,增长超过58%;森林覆盖率从31.6%大幅提升至57.3%,几乎翻了一番;林草植被总盖度高达80%,意味着地表得到了全面有效的覆盖。野生动植物种群也迎来爆发式增长:岩羊从1.6万只增至5万余只,马鹿从2000头恢复到7000多头。更令人振奋的是,消失近半个世纪的雪豹重返山林——目前已有4只在此安家,生态系统健康得到有力印证。

守护这片绿色,靠的不仅是人的坚守,更是科技的力量。

内蒙古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构建了"人防+技防"立体化管护体系:四级网格化管理、24小时值班、高清监控、无人机巡护、智能防火平台……实现了连续75年无重大森林火灾。

贺兰山不语 见证三代青绿

护林员用无人机巡山。人民网记者 齐浩男摄

“我们基层有4个管理站、27个管护站,将近190人。现在有了智慧平台,42路防火监控+26路卡口监控+无人机库,空天地一体,自动报警、快速处置。”内蒙古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防火办主任王景民介绍道。

贺兰山不语 见证三代青绿

工作人员通过智能监控,实时了解保护区情况。人民网记者 齐浩男摄

护林员的工作远不止防火。李东说:“夏天我们要监测野生动物疫病,春秋重点防火,冬天还要防人进山盗采。”

“尤其是采蘑菇的季节,我们得整天守在分水岭上劝离。没有执法权,只能讲道理。”尽管辛苦,但他语气坚定:“既然选择了,就坚持下去。这座山需要我们。”

贺兰山不语 见证三代青绿

工作人员进行植物培育。人民网记者 齐浩男摄

贺兰山的蜕变,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缩影。它不再只是一座山,而是一种象征、一段人与自然和解的故事。而内蒙古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护林人的脚步,仍在继续。

人民网记者 齐浩男

发表评论

醉苍生 Copyright © 2013-2024 醉苍生.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