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榜文章正文

国务院批复,南京、苏州、无锡、常州、镇江等地全域纳入试点。

排行榜 2025年09月17日 08:08 3 admin

“要让市场真正动起来,就得先拆掉隐形的隔断。”这句话成了苏南五市今年最常被引用的标语。两年试点刚刚起步,当地干部已经掰着手指算账:土地要翻几次台,技术成果能走多远,数据能换来多少钱。

摸底数据显示,南京、无锡、苏州、常州、镇江五市合计 GDP 约占全国 12%,工业销售额逼近 9 万亿元。如此体量若再提速,全国其他地区不可能坐视不理,这是中央把它们拉进“要素市场化”第一梯队的直接原因。

外界最感兴趣的变化并不在会议室,而在地块、实验室、招聘会。一块老厂房挂牌不到三天,二十多家新能源企业同时递材料;一家高校实验室的光刻技术刚通过评估,银行已经给出授信额度——钱和技术首次在同一平台“相亲”。

国务院批复,南京、苏州、无锡、常州、镇江等地全域纳入试点。

过去,跨城搬家得跑多个窗口,如今手机一次扫码就能同步户籍、社保、积分。镇江市一位装配工说,他花十分钟完成了三年前的“半年工程”,接下来只担心房租,不再担心孩子能不能在苏州读书。

地方政府也感到压力。产业用地平均楼面地价抬不上去,财政就少一块“蛋糕”;但如果不把低效土地清出来,新兴制造没地落脚。两难迫使他们把“盘活”写进考核,谁让土地闲置,谁就要对数字负责。

技术要素更难啃。高校嫌企业报价低,企业嫌成果太学术。试点干脆给出硬规矩:政府承担价值评估风险,转化收益三七分,失败损失全额贷记财政科技险基金。双方第一次心甘情愿坐到一张桌子上。

国务院批复,南京、苏州、无锡、常州、镇江等地全域纳入试点。

最具想象力的仍是数据。常州正把公交 IC 卡、金融消费、工业传感器打包成脱敏数据集,对外定价每百兆 280 元。一家做算法模型的初创公司买下 3TB,本想半年用完,结果三周就跑出了原型,可见“好钢用在算法上”同样适用。

资本看重的,则是跨区域撮合。南京投资人投苏州项目,以前要跑四次工商税务,现在平台一次验证就能完成股权过户。融资通道缩短后,项目估值平均提高 8%,谁都不愿再回到原来的流程。

制度设计者也考虑到潜在副作用。例如数据交易的安全边界:数据可脱敏,但不可回流;可融合,但必须留痕。技术上采用链上审计,违规一次全网可见——让企业“害怕”,才等于给用户安全感。

国务院批复,南京、苏州、无锡、常州、镇江等地全域纳入试点。

在劳动力端,新政同样改写日常。居住证福利延伸到公积金贷款、子女学位申请、补贴申领等 17 项,几乎与本地户口无差别。对年轻人而言,去哪个城市不再看“户口”,而是看“机会”,这对中西部城市形成新的倒逼。

并非所有问题都能靠文件解决。苏南地价仍高、资源仍紧,创新型企业两年后若看不到更大空间,仍可能外迁。官方对此的回应是不再“一把抓”,而是允许周边城市承接配套工厂,以链式分工换整体效率。

两年只是启动。试点结项时将公布一份“要素流动成本表”,包括人、地、钱、技、数五项成本的同比变化。核心目标很直白:把人员流动成本降到 2019 年的一半,把技术转化时间缩短三分之一。

如果这些数字成真,苏南的经验将像当年的“乡镇企业”一样被快速复制。中国市场一向偏爱可量化、可追踪的成功样本,苏南正在努力把自己变成那块试金石。

真正的考验在后天:当制度红利消化完,城市竞争仍要回到创新、效率和包容力。试点只是开胃菜,主菜得城市自己烹。中央给了舞台,观众也买好了票,接下来是演员的时间。

发表评论

醉苍生 Copyright © 2013-2024 醉苍生.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