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州的初秋,是属于栾树的季节街头巷尾的栾树悄然绽放为城市披上了一层华丽的“黄金甲”趁着凉爽的秋风一起欣赏一树三色的秋日奇景走吧,出门!城区秋意渐浓大街...
2025-09-17 0
沿着广义的翠云廊,我们开车向七曲山大庙进发,这也是我们返回邛崃的道路。
途中,在古柏掩映处,路边闪过一个路牌,“觉苑寺”。我赶紧百度,竟然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我们共同决定绕道参观觉苑寺。
觉苑寺在武连镇,场镇上有个牌坊,上书“武连驿”。这里过去应该是金牛道上重要驿站,但现在看上去已经是个普通的川北小镇。觉苑寺位于场镇边缘,从外观看,可能复建没多久,恼火的是大门还紧闭着。正在这时候,还来了一位北京游客,他像我们一样游览剑门蜀道后慕名而来。我们在文物保护责任公示栏找到一个联系人电话,拨过去,说这是午休时间。我们悻悻然准备离开,忽然发现停车场的大门缓缓打开了,赶紧把车开进去。文保人员告诉我们,觉苑寺并不是开放寺庙,参观需要预约。
我们登记后从侧门进寺参观。一进门我就看见三株高大挺拔的梧桐树---不是我们经常见到的法国梧桐,而是凤凰非栖不可的中国梧桐---这三株比我在蓬安相如故城看到的大多了。同行的人无法理解我见到梧桐树的惊喜,这三株梧桐让我对觉苑寺陡生好感。觉苑寺始建于唐贞观年间,初名“弘济寺”,经历几废几兴。北宋元丰年间,朝廷赐名“觉苑寺”,明代天顺年间,更名“普济寺”,清康熙初年恢复“觉苑寺”,一直沿用至今。
梧桐树下,有几个古老石碑,其中一个是颜真卿手书“逍遥楼”。这三个字本来是颜真卿应蒲州刺史王玙之邀为临漳所书 ,王玙调任广西临桂(今桂林市)刺史时,将该手书刊刻在桂林 。清雍正年间,桂林人李梅宾出任四川剑州知州,又从桂林逍遥楼拓印刻立于觉苑寺,石碑上的“逍遥” 两字为原迹,“楼”字明显为后人填补。
在刚才紧闭的山门上方,是一个石板铺成的大坝,看得出觉苑寺曾经规模很宏大,第一重大殿匾额上写着“逍遥楼”,寺庙里怎会有逍遥楼?里面空空荡荡,不知是什么用途。文保人员介绍说,这是复建于民国时期的天王殿---我过去见过天王殿可比这小多了。
觉苑寺最精彩的是明代修复的大雄宝殿。大殿最引人注目的是左右一根宋代悬塑蟠龙柱,飞龙腾云驾雾,童子立于龙首,造型罕见,据说为国内孤例。正面供奉释迦牟尼佛、药师佛、阿弥陀佛塑像,既有宫廷造像的庄严规整,又有民间造像的生动气息。值得一提的是,佛身基座雕刻丰富多彩,艺术形式精美,我没在其他寺庙见过如此考究的基座。佛像前面是一个明代石刻香炉,镂空雕刻着佛法三宝、罗汉禅坐等四层图案,工艺精湛。
最惊艳的是四面墙壁上的16铺209幅佛传壁画,以连环画形式呈现释迦牟尼从转世投胎到涅槃成佛的一生,人物多达1694个,采用工笔重彩与沥粉堆金技法,艺术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极高,被誉为“中国古代社会的百科全书”。可惜大殿黑漆漆的,看不清楚,北京游客比较专业,转身回到车上拿来电筒,边看边拍。写到这里,我顺便为华为手机打个广告,因为我意外发现在黑暗的环境里,只要打开夜景模式,就可以拍出很清晰的壁画。
在大雄宝殿大饱眼福后,观音殿就像个“赠品”,如果不是我提醒,北京游客从大雄宝殿出来就离开了。观音殿让我感兴趣的是殿前有一座石桥,桥下是水池,这种格局我从未见过。在短暂的拜谒中,觉苑寺应该还有很多我们无暇探寻究竟的宝贝。我们意犹未尽,问文保人员有什么资料不,她说有本壁画全解的书,《佛经故事图谱诠释》。我们每人买了一本,既作纪念,也算是答谢她开门让我进寺参观。
在继续前往梓潼的路上,我们仍然激动不已,没想到在荒僻的金牛道还有保存着这么一座被时间遗忘的古寺,连称不虚此行。
第一次听说七曲山大庙,是我还在旅游部门工作的时候。那时候,儿子在绵阳读中学,家长们纷纷在孩子升学考试前去大庙烧香。那时候,大庙负责人刚好是我在香港理工大学四川省灾后重建旅游人才培训班的同学,但是我最终没有去进香。
这一晃就过了差不多二十年。当我们从翠云廊一路走来,游览了七曲山大庙以后,我才有些后悔为什么没有早些来,不是因为儿子升学,而是因为大庙精美的历史建筑、深厚的文昌文化和参天的古柏树群。
在游览大庙的过程中,我偶然听到有人提起张亚子,却不知道是何许人,在查找相关资料后才发现自己的孤陋寡闻。原来,大庙就是为纪念张亚子而建。张亚子为西晋人,因避母仇从越嶲迁居梓潼七曲山,他悬壶济世,广施善行,仙逝后百姓立庙祭祀,尊为梓潼神。
道教里有很多凡人被奉为神的,张亚子又是怎么演变成掌管文运的文昌帝君的?安史之乱时,唐玄宗入蜀,在七曲山梦见张亚子托梦,称叛乱将平,应验后,玄宗敕封张亚子为左丞相,在七曲山留下应梦仙台景点,而旁边的一株晋柏相传为张亚子所植。据说,“七曲山”山名就来自唐玄宗思念杨玉环的诗句“细雨霏微七曲旋,郎当有声哀玉环”。
后来,历代帝王对张亚子都有敕封,从元朝敕封“辅元开化文昌司禄宏仁帝君”开始,便赋予了执掌文运功名的职能。到了明清时期,梓潼帝君与文昌星宿崇拜融合,成为天下共祀职掌文衡司禄的大神。从此,各地州府均设文昌宫祭祀,形成“北拜孔子,南祀文昌”的格局。经过一千多年的屡毁屡建,大庙至今还保存着23处元、明、清的殿宇楼阁,被梁思成誉为“古建筑博物馆”,是全国最大的祭祀文昌帝君的庙宇,被称为文昌文化的发祥地,海内外文昌宫观的祖庭。
大庙的山门古朴而雄浑,叫魁星楼,始建于明代,清雍正年间重建,由48根通天大柱支撑起一底两楼,因高度约百尺,又叫百尺楼。二楼正中供奉魁星像,从古至今都是考生朝拜的圣殿,从众多考生在两侧走廊挂满的锦旗可以看出大庙香火的鼎盛。而我还是第一次看到这么多人给神仙送锦旗,落款多是某名牌大学某人,其中一个落款是“理想大学”,引起大家的猜测,这位学子为什么连大学名都没写上?
穿过山门底楼过道拾级而上,来到文昌宫正殿,为清雍正年间重建,供奉的文昌帝君为明崇祯年间铸造的铁质坐像,高达4.7米,重30吨。正殿后面有座桂香殿,寺庙里怎会取这么优雅的殿名?我有些不解。该殿建于明代,而殿前的四株丹桂已有800多年树龄,应为南宋种植。殿内除了铁铸文昌坐像,还有清代石刻道教经典文献《文昌帝君阴骘文》,核心思想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让我们惊讶的是大庙里还有祭祀张献忠的家庙,就在风洞楼(也叫大悲楼)下。原来,张献忠曾三次造访大庙,因为与张亚子同姓,他认文昌帝君为祖先,将文昌庙敕封为“天圣神祠”,改为太庙,升格为帝王家庙,百姓为张献忠塑像祭拜。张献忠兵败后,为避免清政府拆毁,当地人将“太庙”匾额上的“太”字一点抹去,改成了“大庙”,乾隆年间仍被官方捣毁,后来经历又建又毁又建的过程,大庙之名却流传下来。
在七曲山主峰鳌山顶,矗立着天尊殿,建于明代,其建造技艺备受梁思成推崇,檐椽前伸2米多,却无檐檩支撑,单靠彩鸭嘴昂和梅花斗拱压在柱子后面的梁枋之间保持平衡,实乃稀世之作。
大庙里还有关帝殿、瘟祖殿、盘陀殿,等等,连张亚子的座骑也有白特殿,仿佛人间所有愿望都可以在大庙祈告,难怪有人说中国民间诸神的诞生其实是实用主义信仰的体现。值得一提的是供奉张亚子父母的启圣殿和供奉他家人的家庆堂。如果说这两个殿表现了文昌帝君作为凡人的一面,那么整座大庙则体现他由凡入神的一面,这算不算一部典型的凡人修仙传?而那些从天南地北赶来的学子是不是也在延续这样的传奇?
在七曲山,留给了我太多的思考……
2025年8月31日
相关文章
崇州的初秋,是属于栾树的季节街头巷尾的栾树悄然绽放为城市披上了一层华丽的“黄金甲”趁着凉爽的秋风一起欣赏一树三色的秋日奇景走吧,出门!城区秋意渐浓大街...
2025-09-17 0
“福州丫霸!”漫步在福州街头感受着福州古今文化的交融“数治”生活的变迁一群网络“大V”发出了由衷的感叹……16日,2025年福州市网络文化季的特色活动...
2025-09-17 0
19世纪中叶,英国在印度站稳脚跟后,野心勃勃地将印度当作一个重要堡垒,想着控制了印度,就能拿捏从阿拉伯到西藏再到泰国这一大片地方。经过长时间谋划,英国...
2025-09-17 0
苏州消防2025-09-16 17:24:34秋风送爽,丹桂飘香正是登高望远的好时节!相信很多小伙伴已经按捺不住了,准备去领略“一览众山小”的壮阔了然...
2025-09-17 0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张海涛 平报融媒记者 付纪元9月13日下午,秋日的阳光洒在白龟湖国家湿地公园的道路上,微风带来阵阵草木清香。“汝瓷集”陶瓷青创市集...
2025-09-17 0
(微信多乐跑胡子怎么让系统发好牌 手机打牌辅助是一款可以让一直输的玩家,快速成为一个“必胜”的AI辅助神器,有需要的用户可通过正规渠道获取使...
2025-09-17 0
编辑丨苏木文丨苏木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这条青藏公路根本就修不成!”刚刚成立新中国时期的西藏高原,完全没有办法从外界得到援...
2025-09-17 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