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榜文章正文

昔日水泥筒仓,今朝“梦工场”:西岸梦中心“一周岁”解码滨江文旅商业新样本

排行榜 2025年09月25日 18:53 3 cc

东方网记者程琦9月25日报道:黄浦江畔,曾经沉默的工业遗存,正在变为上海市民体验潮流、艺术与休闲生活的“新宠”。开业仅一年,位于徐汇滨江的西岸梦中心,已从昔日的水泥厂、船坞旧址,迅速“变身”为沪上热门的文旅商业地标。

昔日水泥筒仓,今朝“梦工场”:西岸梦中心“一周岁”解码滨江文旅商业新样本

近日,西岸梦中心迎来开业一周年,一场融合了第二届上海国际光影节的滨水光影大秀,正将这里的工业建筑群点亮,邀市民共赴一场艺术与消费的“双向奔赴”。这一现象级的“蝶变”,也为上海如何盘活工业遗产、打造世界级滨水区提供了鲜活的案例。

工业“硬核”与时尚“内核”的奇妙共生

走进西岸梦中心,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高耸的水泥筒仓和开阔的旧船坞。一年前,这里还是一片待唤醒的工业热土;如今,历史的“硬壳”里已装满了全新的时尚“内核”。

据了解,项目方在过去一年中有意识地将独特的建筑空间与商业内容深度融合。例如,标志性的南区“大筒仓”内部,引入了现象级潮玩艺术展和极限攀岩,更有多家景观餐厅入驻,市民可以在360度的环绕江景中,体验创意中餐与地道西班牙风味。而原先开阔的梦工场空间,则被活化为上海首个大型开放式滨水市集“BLOOMARKET”,汇集了30余家特色餐饮,成为年轻人的“逛吃”新据点。

“我们希望的不是简单的推倒重建,而是让历史与当下对话,”项目相关负责人表示。这种“场景新生”的思路,让工业遗存不再是冰冷的历史符号,而是充满人间烟火气的消费与社交空间。

昔日水泥筒仓,今朝“梦工场”:西岸梦中心“一周岁”解码滨江文旅商业新样本

“首店经济”与“体验式消费”成两大“法宝”

一年吸引数十家“上海首店”入驻,西岸梦中心迅速成为“首店经济”的受益者。从引发排队热潮的创意韩料NEED,到设计师品牌古良吉吉、Rest&Recreation,众多品牌的“第一次”选择落户于此,为的就是这里独特的滨水环境与年轻、潮流的客群定位。

除了“首店”,更值得关注的是“体验式消费”的升级。在这里,PUMA、On昂跑、lululemon等运动品牌,都将门店打造成了“以店为展”的沉浸式空间,定期举办社群活动,将零售店变为融合运动、科技与潮流文化的体验场。

此外,西岸梦中心也巧妙利用其滨水广场和工业风貌,成为国际美妆大牌青睐的“秀场”。从兰蔻的粉色IDÔLE HOUSE,到阿玛尼美妆的“高光影院”,再到科颜氏的“白泥吸吸世界”,多个一线品牌在此打造的限时快闪活动,不仅吸引了大量客流,更强化了其作为美妆潮流新地标的形象。

昔日水泥筒仓,今朝“梦工场”:西岸梦中心“一周岁”解码滨江文旅商业新样本

周年庆启幕光影大秀,邀市民共享滨江之夜

为庆祝“生日”,西岸梦中心将周年庆与正在举办的第二届上海国际光影节深度结合。即日起至10月8日,以“汇光启新”为主题的光影盛宴将点亮油罐艺术中心、船坞、筒仓等多个地标。市民游客不仅能欣赏到光影艺术装置与建筑的互动,还能在江风拂面中享受一场视觉盛宴。

与此同时,覆盖全场40余家零售品牌的周年庆促销活动也已同步开启,通过消费满赠、三倍积分兑换等多重优惠,将艺术节的“流量”实实在在地转化为消费的“能量”,让市民在享受文化艺术的同时,也能获得实惠的消费体验。

昔日水泥筒仓,今朝“梦工场”:西岸梦中心“一周岁”解码滨江文旅商业新样本

记者观察:从“西岸”样本看城市滨水区未来

西岸梦中心的成功,并非孤例。它所在的徐汇西岸,已是上海打造“亚洲最大规模艺术区”和世界级滨水开放空间的重要承载区。从美术馆、艺术中心到如今的文旅商业综合体,西岸的“生长”路径,正是上海城市更新从单一功能区向复合型、生态型、人文型滨水活力区转型的一个缩影。

西岸梦中心在一年内所展现的活力与吸引力,验证了“文化艺术赋能商业,商业反哺城市空间”模式的可行性。这一模式的成功,也为上海乃至全国其他城市的工业遗存改造与滨水空间开发,提供了新的想象空间和可借鉴的范本。

发表评论

醉苍生 Copyright © 2013-2024 醉苍生.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