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榜文章正文

一座山的时代答卷——第四届湘西州旅游发展大会系列报道之三

排行榜 2025年09月26日 20:53 1 admin
一座山的时代答卷——第四届湘西州旅游发展大会系列报道之三一座山的时代答卷——第四届湘西州旅游发展大会系列报道之三

在湘、鄂、渝三省交界的云海深处,雾气像轻柔的纱巾,漫过连绵的群山,唯独将一座形如 “巨船” 的高山台地托举出来 —— 这里是龙山县的八面山。八面峭壁如刀削般环抱,将52平方公里的高山草甸轻轻拥在怀中,1200余米的海拔让它像一座悬在云端的 “天空之城”,从历史的烟云中缓缓走来,把自然奇景与人文故事拧成一缕缕丝线,绣出文旅融合、山乡焕新的时代锦缎。

一座山的时代答卷——第四届湘西州旅游发展大会系列报道之三一座山的时代答卷——第四届湘西州旅游发展大会系列报道之三

八面山的动人,始于"石船"的独特形貌,更在于四季流转的景致变换。远望之下,山体巍然,气势恢宏。春夏时节,山顶草甸如绿浪翻滚,牛羊点缀其间,生机盎然,恍若世外桃源;深秋之际,草色转为苍黄,与湛蓝的天空、舒卷的云霞相印,天地辽阔,意境悠远;及至冬日,雪覆山峦,四野银装素裹,一派静谧纯净的北国风光。若是登上山巅,“云端日出” 最是动人 —— 破晓时分,万丈霞光穿透云海,把翻滚的云浪染成金红,连空气里都飘着暖意;雨后天晴时,“山间云海” 更像仙境,尤为壮观,千峰万壑若隐若现,如入仙境。

一座山的时代答卷——第四届湘西州旅游发展大会系列报道之三

圣山传奇,自然与人文的和鸣

八面山的秀色里,藏着时光留下的秘密。2022年,燕子窟溶洞里,科考人员轻轻拂去一块化石上的尘埃 —— 那是距今约2900年的大熊猫化石,来自全新世中期。这抹沉睡千年的 “古老印记”,不仅补全了华中地区大熊猫演化的拼图,更让八面山的自然魅力里,多了份穿越时空的科学浪漫。

这片土地上,更流传着跨越千年的温情传说。土家始祖补所与雍尼,乘着葫芦船在齐天大水里漂流,最终化作了这座山 —— 所以八面山被唤作 “苏姆补”,是 “祖先船” 的意思。当年,兄妹俩在这里 “滚磨子”“破竹竿”“燃青烟”,让天地见证他们结为夫妻;如今,山上的合磨岩还留着磨盘相扣的痕迹,晒衣岩仿佛还晾着当年的衣衫,谢仙台静静立在那里,听着一代又一代的人讲起这段故事。从里耶古城望过去,八面山南麓的悬崖像极了沉睡的美人,那是雍尼的化身,千百年了,一直静静地守着这片她深爱的土地。

一座山的时代答卷——第四届湘西州旅游发展大会系列报道之三

八面山也藏着一段热血沸腾的记忆。沈从文在《湘西》里写它:“山如一个桶形…… 过去二十年常为落草大王盘踞”。1949至1950年,这里打响了八面山剿匪战役 —— 解放军141师从大岩门、小岩门、西眉峡三路挺进,踩着悬崖、迎着风险,最终捣毁了燕子洞的土匪指挥部。枪声早已远去,可革命前辈的鲜血、信仰与奋斗,却让这座山成了 “红色高山”,那些惊心动魄的故事,被山风吹着,在一代代人口中流传,从未褪色。

一座山的时代答卷——第四届湘西州旅游发展大会系列报道之三

云端筑梦,绝壁到通途的跨越

时光往前推二十年,八面山还是 “养在深闺人未识” 的模样。绝壁之间,只有牧羊人的鞭哨偶尔响起,岩鹰的孤鸣在山谷里打转,交通闭塞像一道无形的门,把山外的世界挡在了门外。

一座山的时代答卷——第四届湘西州旅游发展大会系列报道之三一座山的时代答卷——第四届湘西州旅游发展大会系列报道之三一座山的时代答卷——第四届湘西州旅游发展大会系列报道之三

转机是从2020年开始的。一条18公里的柏油山路,像墨汁洒在悬崖上,又像一把 “登云梯”,稳稳地架在了绝壁之间 —— 就是这条路,彻底改写了八面山的命运。如今,十月底的湘西州旅发大会越来越近,八面山正忙着 “梳妆打扮”,把最好的模样呈现在众人面前。环山公路西线在一点点加宽,小坪到潘家营的道路也在拓宽,车轮碾过路面时,少了颠簸,多了顺畅;两条登山步道正赶着工期,一条从大岩门右侧连向1314广场,一条从大岩门左侧通向野奢帐篷区,等10月底完工,游客就能踩着石阶,慢慢走进山林的怀抱;停车场里,充电桩一个个立了起来,公租房建好待验收,连燕子洞都在变样 —— 洞内景观布展、配套设施建设紧锣密鼓,自生桥景区的游客中心场地平了、水通了,独立基础也挖好了,每一处都透着 “新” 的气息。

一座山的时代答卷——第四届湘西州旅游发展大会系列报道之三一座山的时代答卷——第四届湘西州旅游发展大会系列报道之三

最让人振奋的,是悬崖客栈。1406.39平方米的新接待中心立在崖边,430平方米的悬崖泳池像一块蓝宝石,嵌在山壁上,800平方米的路面铺得平平整整,还有约300平方米的观景平台 —— 站在那里,能把云海、山景全拥进眼里。现在土建工程基本完成了,再过不久,这个新的网红地标,就会张开怀抱,迎接每一个远道而来的客人。八面山不再是躲在绝壁后的 “秘境”,它正敞开门,把温柔与热情,都给了前来赴约的人。

绿意生金,发展与守护的协奏

八面山最美的风景,从来不止是山水与故事 —— 更在那些生活在这里的人身上,在他们因山而变、因游而富的笑脸上。自2020年7月开放营运以来,景区接待的游客攒着劲儿往上走,截至目前突破了320万人次。越来越多乡亲不用再背井离乡,在家门口就端起了 “旅游饭”:盖起了新楼房,窗明几净;门前挂起了招牌,笑意盈盈。山间的小路上,游客走了一波又来一波,有人停下脚步拍照,把山水装进相机;有人循着香味找过来,要尝尝山里的味道,笑声、说话声混在一起,把绿野云间都填得热热闹闹。

一座山的时代答卷——第四届湘西州旅游发展大会系列报道之三一座山的时代答卷——第四届湘西州旅游发展大会系列报道之三一座山的时代答卷——第四届湘西州旅游发展大会系列报道之三

跟着火起来的,还有 “八面山仙猪”“八面山萝卜”“八面山烤全羊” 这些土生土长的品牌 —— 它们是乡亲们的 “致富金钥匙”。仙猪在高山草甸上撒欢儿,吃着青草、喝着山泉水,肉质紧实又香甜;萝卜长在高山上,沾着纯净的水土,吸着清爽的山风,咬一口脆生生、甜津津,成了游客临走时必带的 “乡土礼物”。

山里还流传着 “鞭杆变风铃杆” 的故事,老牧羊人的鞭杆换了三茬:第一茬,他握着它赶羊,鞭哨声里藏着日出而作的辛苦;第二茬,他举着它指路,把游客往风景好的地方引,杆儿上沾着与人方便的温情;第三茬,它安安静静挂在自家民宿的檐下,风一吹就叮咚响,像在唱一首歌 —— 唱的是从牧歌悠悠的过去,到旅游兴旺的现在,日子越过越富足的喜悦。如今,民宿院里总飘着烤全羊的香气,本地的食材在烟火里翻腾,变成了游客舌尖上忘不掉的味道,也变成了乡亲们心里踏实的幸福。

一座山的时代答卷——第四届湘西州旅游发展大会系列报道之三

△贾高雁 摄

旅游的春风,还吹起了 “共享” 的暖意。景区里近九成员工都是本地人,260个直接就业岗位,让不少人在家门口就有了稳定的收入;每年,周边 7 个村集体都能拿到稳定的收益。八面山的青山绿水,不再只是好看的风景,它成了滋养乡土、托举生活的 “幸福靠山”,把日子过得越来越甜。

站在新的起点上,八面山这艘 “祖先船”,依旧稳稳地泊在云海间 —— 它是地理上的坐标,立在湘、鄂、渝的交界,看得见山,望得见云;它更是精神上的图腾,装着古老的传说,载着新时代的梦想。它用漫山的绿意,诉说着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的道理;用沸腾的活力,演绎着山乡焕新的故事。

一座山的时代答卷——第四届湘西州旅游发展大会系列报道之三一座山的时代答卷——第四届湘西州旅游发展大会系列报道之三

第四届湘西州旅游发展大会即将拉开帷幕,这座 “云端草原” 梳妆完毕,会用绝美的风光、深厚的人文、崭新的面貌,把一首属于山、属于人、属于新时代的奋进之歌,轻轻唱给每一个人听,让歌声在湘西的群山之间,久久回荡……

一座山的时代答卷——第四届湘西州旅游发展大会系列报道之三一座山的时代答卷——第四届湘西州旅游发展大会系列报道之三

END

声明:本公众号所发表内容均注明来源;若来源不详(无法查证版权或未注明出处的)将标明:来源于网络,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谢谢!

一座山的时代答卷——第四届湘西州旅游发展大会系列报道之三

来源|龙山融媒,图片来源宣传部及景区

编辑|田润酥 作者|刘 云 胡 域审核|初审 蒋 慧 复审 周 娇 终审 张 军

美丽乡村•我的村:农旅融合趟出乡村振兴“明星”路

发表评论

醉苍生 Copyright © 2013-2024 醉苍生.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