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榜文章正文

望海潮 | 全域“沉浸+”,青岛解锁假日文旅“留量”密码

排行榜 2025年10月06日 00:13 1 cc
望海潮 | 全域“沉浸+”,青岛解锁假日文旅“留量”密码

10月2日,在依山傍海崂山华严寺前,一场别开生面的舞剧拉开了序幕。当观众随着“法显大师”一起在实景舞台中“劈波斩浪”,再演当年法显和尚登陆崂山的历史,并在观赏演出的同时一步步深入华严寺景区,现在和历史,就在这一刻重叠在了这一方天地。

作为崂山风景区在今年国庆期间推出的大型沉浸式演出之一,《法显归来》一经推出就在社交媒体上引起了一波热潮。而从崂山走入城市中,青岛啤酒博物馆推出的《月亮月亮》演出票早已售罄;在焕然一新的波螺油子拾贰阶,互动艺术工坊里挤满了体验艺术创作的人群;更远处,大鲍岛的里院街巷里,还有艺术快闪惹来满堂喝彩……

这个国庆中秋假期,青岛在“沉浸+”文旅的探索进程上又前进了一大步,一场又一场“线上刷屏、线下爆满”的文旅盛宴,让“沉浸+”不再只是一个标签,而是真正成了青岛假日文旅体验“出彩”又“出圈”的密码。

一方面,“沉浸+”让青岛的“山海城”,变成了可互动的“体验场”。

今年国庆中秋假期,在传统的观光打卡之外,越来越多的来青旅客选择了具有更深参与感的沉浸式体验。

比如,海洋旅游一直是青岛文旅的核心优势,但这个假期,青岛的“海”不再只承载“海边漫步”“海上观光”的单一功能:青岛轮渡推出“追鸥逐浪”“海上升明月”两条特色航线,游客可乘轮渡赏海上日落、观夜间灯火;灵山岛的一日游、两日游线路串联起海岛村落与自然景观,让人体会渔家生活;小管岛“侠客行”桨板公开赛更吸引了众多户外爱好者,大家踩着桨板穿梭于海面,在运动中感受海洋活力——青岛的海,就此变成了互动模式多样的大型体验场域。

除了焕然一新的“海上体验”,岸边也上新了新玩法。在奥帆中心,除了打卡“渔鸥绕帆樯,城光共海辉”的美景,还可以沉浸于《寻梦沧海》和《徐福传奇》双剧的海洋史诗中。这两部作品通过海上剧场270°沉浸式包裹影像和特制动态座椅,让观众切身感受历史中的航海历险。

即便偏爱田野乡野的游客,也能在青岛城郊找到独特的沉浸体验。恰逢青岛的丰收时刻,平度、城阳和莱西等区市推出的葡萄节采摘活动,崂山的王哥庄大馒头文化节,以及西海岸的“一日农夫、渔夫”体验项目,都为游客亲身感受田园丰收的喜悦提供了契机。

“沉浸+”的另一个魅力,则是让青岛的经典场景变得“新起来”。

这个假期,沉浸式文化演艺与经典场景的融合,让众多来青旅客大饱眼福:崂山风景区推出的《崂山道士之穿墙术》《法显归来》等沉浸式演出,将人文历史景色与文化传说巧妙结合;青啤博物馆的《月亮月亮》则将工业旅游与戏剧表演创新融合,让百年啤酒文化有了新的表达方式。

而在演出之外,“沉浸+”也在加速经典场景的创新重生。大鲍岛休闲文化街区作为“活态博物馆”的历史城区,一直是颇受假期来青旅客欢迎的打卡点,而在国庆中秋假期期间,大鲍岛在此前“鲍岛食里美食街”的基础上,进一步打造了以汇聚本土非遗、原创手作与特色美食的“老城生活节”,“城景+体验+商业”的组合拳,让这历史街区成了“逛吃娱”一体的沉浸式文旅消费场景。

放眼青岛全境,浮山湾畔的国庆、中秋主题灯光秀,中山公园“传统灯会+二次元”跨界盛宴,纺织谷的国潮市集汉服巡游,闪现在各个知名景点的拍报机……这些从“体验”出发打造的“沉浸+演艺”“沉浸+场景”“沉浸+体验”项目,不单单是“文化展示”。这些项目既在创意驱动下,为老建筑、老景区、老品牌等经典场景赋予了新生命,更在游客与一方水土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让地域文化在游客的沉浸体验中被感知。

新的创意,让青岛的经典场景不再静止,而是成为不断演变、常看常新的活态城市画卷。

从波螺油子的石阶到啤酒博物馆的剧场,从海上航线的月光到街头巷尾的欢笑,青岛的“沉浸+”不是简单的创意和技术叠加,而是用文化串联资源,用体验打动人心。这种创新,让青岛的假日文旅既保留了“红瓦绿树、碧海蓝天”的本色,又生长出“可参与、可共鸣、可回味”的新意。

当游客的脚步慢下来、笑容多起来,“流量”也就会真正变成“留量”,青岛假日经济的成色自然会愈发厚重,城市的魅力也必然在沉浸式体验中愈发悠长。(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记者 高一铭)

责任编辑:王亚楠

发表评论

醉苍生 Copyright © 2013-2024 醉苍生.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