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榜文章正文

4000米海拔挑战:从“当山大王”到12.5小时直达!援藏改写生存史

排行榜 2025年10月07日 08:52 1 admin

早年从拉萨去江孜,现在开车4小时就到,可放在以前,这趟路得走整整一天。

4000米海拔挑战:从“当山大王”到12.5小时直达!援藏改写生存史

你能想象吗?车要先过曲水大桥,翻好几座大山,最后还得穿过卡洛拉冰川。

那冰川底下的路哪叫路啊,就是“搓衣板”似的土路,解放牌大卡车只能三四十公里的时速慢慢颠,一路灰尘扬得能把人埋了。

到地方下车,司机和乘客头发、衣服上全是灰,得先使劲拍半天,再赶紧漱口,不然一说话就喷沙子。

4000米海拔挑战:从“当山大王”到12.5小时直达!援藏改写生存史

说实话,现在走西藏的高速,真没法想象当年那种“吃灰”的日子。

早年跑西藏运输:一天颠到全身是灰,车坏了只能“当山大王”

以前进拉萨都难,就一条土路,现在的金珠西路,还是1985年才修起来的。

那时候拉萨看着就像个小县城,城区就北京中路那么一小段,直到90年代才慢慢有了城市的样子。

跑运输就更难了,从拉萨到阿里,得先绕到日喀则再转过去,那时候车辆多珍贵啊,除了交通厅,也就邮政、商业厅这些少数单位有车队。

4000米海拔挑战:从“当山大王”到12.5小时直达!援藏改写生存史

车要是坏在路边,只能在那儿等救援,运气好能碰到其他单位的车搭把手,要是等不到,那就只能在路边“当山大王”,说白了就是就地耗着,没别的办法。

现在不一样了,西藏的高速不仅免费,还不限速,笔直的公路在大山里穿来穿去,从拉萨到措勤,过去要开四五天,现在12个多小时就到了。

以前交通厅、工程二队旁边有片湿地,现在改成了拉鲁湿地国家自然保护区,成了拉萨的“绿肺”。

如此看来,西藏的交通不仅快了,还兼顾了生态,这变化真不是一点点。

4000米海拔挑战:从“当山大王”到12.5小时直达!援藏改写生存史

聊完交通,可能有人会问,西藏除了出门难,住下来是不是也不容易?还真别说,高海拔带来的麻烦,比想象中多。

这里空气里的氧气比海平面少很多,有人下飞机就会高反,越是健壮的人越容易受影响,因为肺活量大,需要的氧气更多。

大部分人高反会在后面几天出现,气短、心慌是常事,有时候腿还疼、头也疼,这都是缺氧让乳酸堆在身体里导致的。

高原待久了身体会“变形”?援藏力量补了大缺口

本来想觉得现在医疗条件好了,高反不算啥大事,后来发现长期在高原生活,身体还是得遭罪。

4000米海拔挑战:从“当山大王”到12.5小时直达!援藏改写生存史

以前西藏普通人能活三四十岁就不错了,贵族和僧侣也就四五六十岁,婴儿活不过一岁的也不少。

那时候缺医少药,交通又不方便,说到底还是高海拔在“搞鬼”,现在有援藏医生和教师来帮忙,情况好了很多。

但高原对身体的影响还在,在西藏生活两年以上的人,大多心脏会变肥大;这里天冷,人不怎么出汗,容易得痛风;水里矿物质多,结石也成了常见病;紫外线比平原强好几倍,当地人大多晒得黝黑,还得防着皮肤出问题。

4000米海拔挑战:从“当山大王”到12.5小时直达!援藏改写生存史

援藏医生也不容易,基本都是内地有中级以上职称的稀缺人才,可最多只能支援一年,一方面是内地医院也缺他们,另一方面是高原环境实在不允许他们长期待着。

援藏教师更要坚持,得在这儿教3年小学,而且只有优秀的教师才会被派过来。

很显然,这些支援不是走个过场,是真的在补西藏发展的缺口,再说说西藏的生态和人口,这俩其实是绑在一起的。

西藏有120万平方公里大,总人口却只有370万,差不多是12个浙江省的面积,人口却只有浙江的零头,为啥?因为这里的生态太脆弱了,生存环境也苛刻。

4000米海拔挑战:从“当山大王”到12.5小时直达!援藏改写生存史

海拔4000米就是道“生死线”,超过这个高度,又冷又缺氧,还干旱多风,紫外线还强,土壤也贫瘠,大部分树木都活不了,也就祁连圆柏能在4200米的地方勉强长着。

日喀则的山看着光秃秃的,有人说是以前准噶尔部烧的,其实不是,山上海拔超过4500米,根本没条件让植物生长,冬天一下雪全是白的,黄土一直露着。

就算是林芝那样海拔3100米的地方,生态系统也很脆弱,一旦被破坏,要好久才能缓过来。

所以西藏的人口大多集中在海拔4000米以下的地方,比如拉萨海拔3600米,山南3700米,日喀则3900米。

4000米海拔挑战:从“当山大王”到12.5小时直达!援藏改写生存史

像阿里,30多万平方公里的地方,才12万多人;那曲37万平方公里,也只有50多万人。

搞不清的人可能觉得是西藏不想发展,其实是自然条件真的不允许,很多人提起西藏,只想到蓝天、雪山和信仰,却没留意这片土地上的不容易和变化。

它有交通从“搓衣板路”到高速的欣喜,也有高海拔带来的生存难题;有援藏力量带来的温暖,也有自然环境设下的考验。

4000米海拔挑战:从“当山大王”到12.5小时直达!援藏改写生存史

毫无疑问,西藏从来不是“单打独斗”,每一点改变,都是在突破高原的苛刻条件。

未来要发展,也得跟着自然规律来,在保护生态的同时慢慢往前走,这才是对这片土地最好的方式。

发表评论

醉苍生 Copyright © 2013-2024 醉苍生.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