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榜文章正文

中国硬足金闯国际,14家企业首秀获好评,海外买家主动要合作

排行榜 2025年10月10日 22:00 1 admin

文 | 金锐点

编辑 | 金锐点

最近大家会发现,身边人买金饰的选择悄悄变了,不再只盯着“克重多少”,反而更在意“能不能日常戴”“设计好不好看”,这股消费转向,其实正和全球金饰市场的新趋势合上了拍。

如今国际金价已突破每盎司4000美元,“只重克重”的金饰消费时代早过了,中国金饰企业要在这波行情里找到新机会,答案就藏在前不久的中国香港珠宝首饰展览会上。

14家中国企业带着“硬足金”首次站上国际舞台,不仅引来了东南亚、中东、欧美买家围着展柜看个不停,还有不少海外客户主动递名片、谈合作,这份热闹背后,到底藏着怎样的突破?

中国硬足金闯国际,14家企业首秀获好评,海外买家主动要合作

这场让中国金饰“圈粉”国际的展会,和以往中国企业在展会上“默默接单”的场景大不一样。

14家企业的展位前格外热闹,泰国、缅甸的买家拿着硬足金饰品反复端详,中东客户指着镶宝石的大件作品追问工艺细节,欧美采购商则对设计轻盈的款式兴趣浓厚。

深圳市粤豪珠宝品牌及产研中心副总经理翁祥榕在现场明显感受到了这种差异,瑞麒珠宝的展位也同样忙碌,品牌项目部总监林宋珠连喝水的时间都少。

海外买家之所以这么热情,核心原因就在于“硬足金”本身的“创新基因”,很多人对黄金饰品的印象还停留在“24K金很软,戴久了容易变形”,但硬足金彻底打破了这个认知。

中国硬足金闯国际,14家企业首秀获好评,海外买家主动要合作

它的维氏硬度不低于60HV,含金量却能保持在990‰以上,既保留了足金的高纯度价值,又解决了传统足金“软、易变形”的痛点。

这背后靠的是电铸成型和失蜡浇铸两大工艺,电铸工艺能让黄金在成型时更均匀,减少杂质。

失蜡浇铸则能精准还原复杂的设计细节,所以硬足金既能做出大件的华丽款式,也能打造出轻盈的日常款。

比如一款看起来设计饱满的硬足金吊坠,克重可能比传统足金轻30%,但佩戴时更挺括,不会轻易压变形,对高金价时代的消费者来说,这无疑是“花更少钱,买更实用的金饰”。

中国硬足金闯国际,14家企业首秀获好评,海外买家主动要合作

更关键的是,硬足金不是“凭空冒出来”的创新,而是有行业标准在“保驾护航”,今年5月1日,工信部发布的《硬足金饰品》行业标准(QB/T 5793—2024)正式生效,从三个维度给硬足金“定了规矩”。

统一“硬足金”的品类命名,避免市场上“名称混乱”让消费者混淆,明确硬度、含金量等核心指标,确保产品品质稳定,还对生产过程中的安全要求做了规范,比如避免有害物质残留。

这个标准不只是让国内企业生产有了依据,更给国际买家吃了“定心丸”,过去海外客户对中国黄金饰品的认知,可能还停留在“代工能力强”,但有了标准背书。

中国硬足金闯国际,14家企业首秀获好评,海外买家主动要合作

他们能清晰知道“硬足金到底好在哪”,合作时也少了不少顾虑。

印度珠宝商BlueStone的首席商品官提到:“印度人爱黄金,但传统婚礼金饰太厚重,平时根本没法戴,硬足金又轻又好看,刚好能填补日常佩戴的空白,而且有明确标准,我们和中国企业合作也更放心。”

不过,这场“首秀”的热闹背后,也藏着中国金饰企业出海的“真实考题”,金明珠珠宝业务经理王劭杰在和海外买家交流时,就遇到了不少细节问题。

“有客户问‘报关流程怎么对接’‘从深圳发货到东南亚要多久’‘批量采购能不能调整价格’,这些问题我们之前没怎么细想,只能先记下来,回去慢慢研究。”

中国硬足金闯国际,14家企业首秀获好评,海外买家主动要合作

这其实是很多中国金饰企业的共性问题,过去大多聚焦国内市场,要么做代工,要么服务国内品牌,对海外市场的贸易规则、物流细节并不熟悉,真到了和国际客户对接时,难免会“手忙脚乱”。

比这更有挑战的,是合作模式的转变,这次展会上,不少海外买家不只是想采购硬足金产品,还主动询问“能不能合作技术”,比如希望中国企业提供硬足金的生产技术支持,或者一起开发适合当地市场的款式。

这和中国企业过去“单纯卖货”的模式完全不同,需要全新的思路,新加坡金银市场协会CEO郑良豪对此深有体会,他正是2005年把18K金引入中国市场的关键人物。

中国硬足金闯国际,14家企业首秀获好评,海外买家主动要合作

图片来源网络

在他看来,技术合作不是简单“卖技术”,还要考虑当地市场需求、生产能力,对习惯了“接单生产”的中国企业来说,确实需要转变思维。

世界黄金协会中国区CEO王立新也提到,这种合作考验的不只是企业的技术实力,还有国际合作中的战略眼光,比如怎么平衡技术输出和自身利益,怎么和海外伙伴一起开发市场,这些都得慢慢摸索。

还有一个绕不开的问题,就是“品牌力”,中国金饰企业的制造规模在全球都能排得上号。

中国硬足金闯国际,14家企业首秀获好评,海外买家主动要合作

很多国际大牌的黄金饰品其实都是“中国代工”,但真正能被海外消费者记住的中国品牌却没几个,说白了就是“有规模,没名气”。

过去国内市场好的时候,企业靠“多品类、大产量”就能赚钱,很少花精力做品牌,可到了国际市场,没有品牌认知度,就只能靠“低价竞争”,很难拿到高利润。

王立新就提到,现在“大而全”的模式已经不适用了,不管是生产端还是零售端,都在往“小而精”走。

有些工厂开始专注做硬足金,把这一个品类做深做透,比如专门研发适合中东市场的宝石镶嵌款,或者针对欧美市场的极简风款式,靠“单品优势”慢慢建立品牌标签。

中国硬足金闯国际,14家企业首秀获好评,海外买家主动要合作

虽然挑战不少,但这次香港珠宝展的“首秀”,已经给中国硬足金的出海开了个好头。

对中国金饰企业来说,硬足金的出海不只是“单一产品的输出”,更是整个行业从“制造”向“创新+品牌”转型的开始,等“更硬、更轻、更亮”的硬足金能精准匹配全球消费者的需求。

等企业慢慢摸清海外市场的规则、找到适合的合作模式,中国金饰或许能在国际市场上,走出一条和过去不一样的路。

对普通消费者来说,未来说不定能在更多国家的珠宝店里,看到“中国制造”的硬足金饰品,这不仅是对中国工艺的认可,更是中国品牌的底气。

发表评论

醉苍生 Copyright © 2013-2024 醉苍生.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