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榜文章正文

被 AI “无视” 没流量?内容双轨优化,救回曝光

排行榜 2025年10月10日 22:01 1 admin

最近不少朋友跟我吐槽,说自己写的内容总“搜不到”,还以为是质量不行,天天琢磨怎么把内容改得更精致。

说实话,我之前也这么想,后来发现根本不是那回事,问题出在没跟上AI搜索的节奏,你写的东西AI不认,用户自然就看不见。

今天就跟大家掰扯掰扯,AI时代怎么让内容既讨AI喜欢,又能抓住用户,先给大家泼盆冷水,现在AI对搜索流量的影响真不小。

Google搞出AIOverviews之后,传统搜索的点击量掉了不少,有数据说降了三成多,有些行业比如泛知识资讯,访问量直接砍了一半还多。

被 AI “无视” 没流量?内容双轨优化,救回曝光

但也有好消息,微软那边说BingChat里的广告互动变多了,比之前高了快两倍,如此看来,AI没把SEO干掉,反而把它变成了更智能、更像聊天的模式。

一场由AI主导的流量重新分配,早就悄悄开始了。
我查过Statista2024年的《AI搜索影响力报告》,全球范围内,只要AI直接给答案的搜索场景,传统网页的点击量平均降了快四成。

尤其是旅游攻略、生活常识这类内容,受影响最明显,访问量降幅超六成。

被 AI “无视” 没流量?内容双轨优化,救回曝光

国内有个生活服务平台我知道,2023年没调整内容结构的时候,“本地美食推荐”类内容的点击量,每个月都在往下掉,最后降了五成五。

其实这不是AI把流量弄没了,是它把流量集中给了那些合它胃口的内容,跟选秀似的,不合眼的直接pass。

AI成了流量筛选器,你写的内容得先被它选中,用户才有机会看见。

被 AI “无视” 没流量?内容双轨优化,救回曝光


AI选内容跟“选秀”似的:不合胃口直接淘汰
现在大家搜东西的习惯变了,不再是凑关键词,更像跟人聊天。

比如有人会问“今晚我家附近最好吃的烧烤店在哪里”,这种口语化、带地点的问题越来越多。

Google2024年的移动搜索报告里说,七成多的用户都这么搜,比2020年多了快一半。

国内某搜索平台的数据也显示,“本地化+场景化”的查询,比如“上海浦东陆家嘴附近24小时药店”,一年涨了六成八。

被 AI “无视” 没流量?内容双轨优化,救回曝光

本来想靠堆关键词蒙混过关,后来发现根本没用,AI听不懂大白话,你内容里就算塞满关键词,它也判定你“信息不精准”,曝光照样上不去。
更让人头疼的是,现在很多人搜完东西不点击网页了,用户要的信息,AI直接就给出来了,这种“零点击搜索”越来越常见。

比如查天气、查时间,或者问“煮米饭放多少水”“身份证补办流程”,AI一嗓子就把答案报出来,九成以上的人不用再点别的。

有个科技博客我关注过,他们写了篇“手机拍照技巧”,关键词排名还挺靠前,排第三,但因为内容结构乱,AI没看上,没把它的信息摘出来。

被 AI “无视” 没流量?内容双轨优化,救回曝光

结果呢?月访问量从10万直接掉到4万,你说冤不冤?
搞不清自己内容为啥被AI无视的朋友,不妨看看这三点。

一是结构乱,没有清晰的小标题,段落逻辑也不顺,AI想找核心信息都找不到,二是语义脱节,标题写着“AI搜索优化”,内容里却大讲特讲传统SEO,AI一看“不对味”,直接划走,三是价值模糊,用户问“内容怎么被AI选中”,你却跟人聊“AI发展历史”,AI觉得你没解决用户问题,自然不会推荐。

这三点要是中了一条,内容想被看见就难了。

被 AI “无视” 没流量?内容双轨优化,救回曝光


搞懂AI和用户的“喜好”,内容才能被看见
想让AI认你的内容,首先得顺着它的“阅读习惯”来,AI喜欢条理清楚的东西,你可以用“总-分”结构,每段就讲一个观点,再用清晰的小标题把内容分开。

关键信息别藏在段落里,用列表列出来,AI一眼就能看到,比如写“怎么优化内容”,你分点列出“调整结构、关联语义、聚焦价值”,AI提取信息就方便多了。
还有个小技巧,叫Schema标记,尤其是FAQ标记(常见问题标记)和HowTo标记(步骤指导标记)。

有个美食博主我知道,他给“红烧肉做法”那篇文章加了HowTo标记之后,百度AI引用他内容的概率涨了五成二,那些本来不点击的用户,也有三成转成了点击。

被 AI “无视” 没流量?内容双轨优化,救回曝光

另外,关键词也得讲究,别瞎堆,要围绕用户的核心需求布局。

比如写“AI搜索内容优化”,核心词是“AI内容识别”“AI搜索策略”,再搭配“语义布局”“零点击应对”这些相关词,形成一个“关键词矩阵”,AI才会觉得你内容“有料”。
光讨AI喜欢还不够,用户的体验也得跟上,开篇就得戳中用户的痛点,别绕圈子。

用户搜“内容搜不到怎么办”,你就直接说“问题不在质量,在没适配AI结构”,然后再慢慢讲怎么调整。

被 AI “无视” 没流量?内容双轨优化,救回曝光

阅读体验也很重要,段落别太长,每段不超过三行,句子也别太绕,尽量用短句,必要的时候加个图表、举个案例,用户看着也轻松。

有个电商运营的文章,就用了张“流量变化对比图”,展示优化前后的效果,用户停留时间一下就涨了四成。

引用数据的时候,把来源标清楚,比如“微软2024年搜索广告白皮书显示”“Statista2024年报告指出”,用户看着放心,AI也会觉得你内容“靠谱”。

某泛财经资讯平台就吃过不注重这些的亏,2023年因为内容没适配AI,也没优化用户体验,月访问量降了四成八。

被 AI “无视” 没流量?内容双轨优化,救回曝光

后来他们一边调整内容结构、加Schema标记,一边把页面加载速度降到2秒以内,还让内容更精准地回应财经问题。

三个月之后,内容被AI引用的概率涨了五成五,用户点击量回升六成二,广告转化效率也涨了两成八。

这案例就说明,兼顾AI和用户的双轨策略,是真的管用。
说到底,AI搜索时代,内容能不能被看见,关键不是质量够不够好,而是能不能同时满足AI和用户的需求。

被 AI “无视” 没流量?内容双轨优化,救回曝光

流量规则已经变了,从“比关键词”变成了“比AI认可度”,用户也从“点网页找答案”变成了“看AI给答案”。

要是还抱着老办法不调整,内容只会越来越难被看见,建议大家从调整结构、关联语义、回应用户痛点这三个方向入手,早适配早受益。

毕竟,未来内容的竞争,本质上就是被AI选中的竞争,谁先摸透规则,谁就能抓住流量。

发表评论

醉苍生 Copyright © 2013-2024 醉苍生.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