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榜文章正文

海口市昌学村节孝坊,由晚清四大名臣之张之洞批准建造

排行榜 2025年10月19日 12:37 3 admin

近期总想起海口市龙华区龙桥镇昌学村路边的一座节孝坊,于是便尽量唤醒回忆,毕竟离见它已经过去了7年的时间。

海口市昌学村节孝坊,由晚清四大名臣之张之洞批准建造

2018年12月初,古水带我们在昌学村、王挺村一带走动,其中在昌学村村口观摩过一座节孝坊。昌学村节孝坊那时被杂草包围着,还好我们团伙团队汽车后备箱有砍刀,一阵刀法过去,基本砍出一条路来,我们得以进去看这座节孝坊。不过当时我只是一个摄影爱好者,拍完后便把相片放在硬盘不管了,甚至还删除了大部分的图片……

海口市昌学村节孝坊,由晚清四大名臣之张之洞批准建造

古水在2018年2月已在海南日报发表《昌学村:崇学尚教传佳话》的文章,对牌坊及背后的故事有详细描述,但还是饶有兴趣地带我们再次去村里走读。我结合拍的照片和古水的文章,再综合相关的内容,在此对昌学村节孝坊展开再写几笔。

海口市昌学村节孝坊,由晚清四大名臣之张之洞批准建造

昌学村节孝坊在地方志和现在的文物书籍基本没记载。从见到的牌坊看,昌学村节孝坊以火山石搭建而成,为四柱三间冲天式牌坊,高约3米,宽约10米,面朝东北,上刻“节孝”两个大字,两侧刻有许多小字,大致分辨为:右边:两广总督部堂 张(之洞)、广东巡抚部院 吴(大澄)、广东布政使司 王(之春)、特授琼州府知府 隆(斌)、特授琼山县知县 刘(思敏)、特授琼山县学 (?)、刑部主事蔡荣春 印结、吏部员外郎沈锡晋 奏请;左边:吴王氏,廼儒士 (吴)江之妻,宏润之孙媳,恩赐修职郎醇厚开恭之媳,大来都王开麟之季女,男:仝科附生恒升、恒谦,孙:定集、定程、定衡、定勲、定猷,曾孙:萃传、萃仪、萃(?)、萃偲敬建 光绪己丑年(1889年)季春月吉旦立。

海口市昌学村节孝坊,由晚清四大名臣之张之洞批准建造

海口市昌学村节孝坊,由晚清四大名臣之张之洞批准建造

可以看出牌坊是为王氏而立。王氏是琼山县大来都王开麟的女儿,嫁给昌学村的吴江,后生下2个儿子恒升、恒谦,两位儿子都是当时的附生。附生即附学生员,仝科即兄弟俩同时进入县学读书。在民国《琼山县志》有查到“吴恒谦 廪贡生,昌学村人。廉静寡欲,为文古朴,寿八十四。”吴恒谦廪贡生的功名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先从附生考取到吃皇粮的廪生后,再通过捐纳的方式取得的,由此可以推测出当时吴家的家境非常不错。牌坊立的时间是清光绪己丑年(1889年)年初,牌坊上没有文字记录被立起来的缘由。综合分析,很可能是因为吴恒谦和其族人通过捐纳而被批准为其母亲立牌坊。

海口市昌学村节孝坊,由晚清四大名臣之张之洞批准建造

从参与立牌坊的人员来看,最大牌的是时任两广总督的张之洞,张被称为晚清四大名臣之一;广东巡抚吴大澄,曾在1886年与沙俄谈判中据理力争,迫使沙俄重立土字碑、并对中国的出海权进行妥协;还有广东布政使司王之春、琼州府知府隆斌、琼山县知县刘思敏、琼山县学相关人员、刑部主事蔡荣春、吏部员外郎沈锡晋等一众官员参与表彰。蔡荣春是琼山县遵都(今海口市龙华区遵谭镇涌潭村)人,副贡,民国《琼山县志》记载,其父蔡正琨也“以子荣春刑部主事、五品衔诰朝议大夫”,可能有参与推动牌坊的申报工作。

海口市昌学村节孝坊,由晚清四大名臣之张之洞批准建造

为何张之洞会为县志上没有记载的王氏授予“节孝”牌坊?我在翻阅《清实录》时发现清光绪年间不少海南人因捐赠而被批准为父母建牌坊,比如“光绪二十八年九月乙亥,以捐助书院膏火,予广东文昌职员邢定三为其父母建坊”、“光绪二十九年以捐建石桥并助书院经费,予广东琼山县盐运判邢俊章为其故父母建坊。”在1889年之前的几年,张之洞的大事记有:光绪十一年(1885年)正月,法军侵占中越边境重镇镇南关(今友谊关),张之洞奏请调前任广西提督冯子材、总兵王孝祺等援桂,驻镇南关;光绪十三年(1887年),张之洞在广州创办广雅书局和广雅书院。吴恒谦和其族人很可能向张之洞的军队和广雅书院捐资而被张之洞予以批准给父母建坊。在我走读过的博养村便有张骏煌曾多次资助过曾国藩的部队和北洋水师,被授中书科中书衔。无论是地方志还是吴王氏的后人,均无法道出牌坊建起来的史料情况,以上所推测的可能较为接近实况。

海口市昌学村节孝坊,由晚清四大名臣之张之洞批准建造

7年过去了,昌学村现在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动漫村”,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看了朋友近期拍摄的节孝坊照片,其杂草早已清理掉了,在路边甚是壮观,在昌学村走在时代潮流的前沿的同时保留了一番古朴的味道。以此为记兼怀念古水。

发表评论

醉苍生 Copyright © 2013-2024 醉苍生.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