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榜文章正文

当代散文|百里峡纪行

排行榜 2025年10月23日 13:37 3 admin

文/曹光华

野三坡百里峡,坐落于冀北涞水之境,与京畿房山毗邻,乃国家5A级胜景,素有“天下第一峡”之美誉。其由海棠峪、十悬峡、蝎子沟三谷联袂而成,总长逾百华里,“百里峡”之名遂由此而来。谷中群峰嵯峨,峻岭横空,涧深壑幽,溪泉淙淙,野生动植遍布沟壑,原生态之韵浑然天成,实乃国内嶂谷地貌之翘楚,规模与奇景皆属罕见。

国庆佳节,承蒙爱女及其闺蜜相邀,我与老伴得以亲赴此境,畅游十悬峡与海棠峪,一饱眼福。景区门外,人声鼎沸,车水马龙,停车场内更是座无虚席。山民们以山间野花编织的花环,引得游人青睐,女子簪于发间,平添几分娇俏;男子则偏爱桲椤叶编就的斗笠,戏作“绿帽”,尽得几分野趣。

当代散文|百里峡纪行

入得景区,女儿为省体力,购置了摆渡车票,说一开始几里没有什么佳景。然行至海棠峪入口,“金鸡报晓”之景悄然掠过——那是一方天然岩石,形似昂首啼鸣的金鸡,晨曦初现时,霞光覆石,熠熠生辉,宛若金鸡振翅欲啼,气势非凡。可惜车行匆匆,未能细赏这“金鸡”真容。过了“金鸡报晓”,便至“华容道”。此处两壁直立如削,地质学上谓之“嶂谷”,其险峻之态,恰似《三国演义》中曹操败走的华容古道,故而曾为三国剧组取景之地,声名远播。

摆渡车终点抵达,步入峡谷,只见峭壁摩天,溪流潺潺,抬头仰望,天穹缩作一线,恍若踏入奇幻之境。谷内气温较外界低五六度,虽值秋日,却已透着初冬的清寒。游人皆为这般奇景所撼,或驻足惊叹,或举手机拍摄,生怕错过分毫。行至海棠峪与十悬峡交汇处,“牛角峰”赫然映入眼帘。此峰孤然独立,右侧平直如线,左侧弧崖似刃,整体形似倒立的牛角,故而得名。关于它,亦有一段传说:古时大旱,拒马河断流,一头野牛在十悬峡逞凶伤人,玉皇大帝遣长须鲇鱼精将其拖入湖中,野牛犄角摔落于此,化作今日之牛角峰。

过了牛角峰,路径分岔,一径通十悬峡,一径达海棠峪。恰逢飞瀑垂空,如银河倾泻,女儿闺蜜小梁子提议先探十悬峡。入峡未远,“抻牛湖”便在眼前——这是一处直径三十米、高二十米的圆筒状山谷,形似巨瓮。清泉自山巅奔涌而下,形成十五米高的瀑布,谷底积成一泓深潭,便是抻牛湖。传说昔日大旱,此湖为唯一水源,却被野牛精霸占,百姓无水可饮。玉皇大帝派鲇鱼精下凡,趁野牛精饮水时,以长须拽住牛角,将其拖入湖中除之,“抻牛湖”之名便由此流传。

离了抻牛湖,沿途景致愈发清幽。时而路径狭窄仅容一人,叠瀑洞天、水帘洞等景接踵而至。那瀑布若轻纱笼月,似白玉垂帘,落入潭中时水花飞溅,水声潺潺,宛如一幅灵动的山水画卷,引得游人沉醉其间,纷纷拍照留念。再往前,便是“不见天”。此处崖壁高耸且呈弧形,峡谷狭窄,两壁保持着原始的锯齿状,行走谷底时,天空几乎被完全遮蔽,即便偶有天光,也只余下层层叠叠的岩层,“不见天”之名果不虚传,引得游人纷纷仰头探寻。

过了“不见天”,耳畔忽闻阵阵呼喊声,原是到了“回音壁”。这是一面天然形成的弧形峭壁,立于指定位置发声,便能听见清晰的回音,声响在峡谷间回荡,妙趣横生。我们亦忍不住放声呼喊,感受这自然的“声学奇迹”。前行不远,一道飞瀑自数十米高的崖壁落下,如白绢垂空,水流倾泻时水花四溅,令人心旷神怡,此乃“怡心瀑”。它以灵动之姿,中和了峡谷的凌厉,为险峻的景致添了几分秀美。女儿闺蜜在此为我们拍下全家福,定格下这美好的瞬间。

再往前行,一奇峰挺立于峡谷之中。向南望去,形似单人伫立,是为“一人峰”;行至峰后向北眺望,却化作“二人峰”或“子母峰”,宛如中年妇人怀抱着孩童,亲昵依偎,故而又被称作“怪峰”。这奇绝的造型与多变的形态,尽显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让人深深惊叹地质变迁的神奇。恋恋不舍地离开怪峰,一根“擎天玉柱”映入眼帘——它从谷底直插云霄,险峻壮观,视觉冲击力极强,与谷中其他景致相映成趣,共同勾勒出百里峡的独特风光。

过了擎天柱,百里峡的最高点“天亭”已遥遥在望。登顶之路有二:一是徒步攀登两千八百余级的木栈道“天梯”,二是乘坐缆车。因带着孩童,我们选择了缆车。这里的缆车规模虽不及家乡天蒙山的缆车,且三人一组,但上下坡度极陡,近乎直上直下,倒也多了几分惊险刺激。抵达天亭方知,此处不过是将陡峭山头削平而成,空间狭小,人多之时竟无立足之地。游客刚站稳脚跟,尚未及欣赏山下风光,便被工作人员催促着下山。况且此处无天蒙山望海楼、玉皇庙那般的景致,匆匆离去亦无甚遗憾。下山时,我们决意步行,只为能多赏几处沿途风景。

沿木栈道拾级而下,不时遇见上山的游客,他们个个大汗淋漓,频频向我们打探登顶还有多远。当听闻山顶并无佳景时,不少人脸上露出了失望之色。行至海棠峪,一座天然石拱桥映入眼帘,细读简介方知,此桥宽两米、长十米、厚一点五米,桥孔高七米——桥墩由六千五百万年前形成的岩浆岩构成,桥梁却是十二亿年前的沉积岩,堪称“跨时代”的奇观。

它的形成,源于燧石条带白云岩中的多组裂隙,约七十万年前,地壳抬升,经物理风化与流水冲刷侵蚀,岩石沿节理面层层剥落,最终造就了这座天然石桥,故名“天桥”。关于天桥,亦有一段动人传说:古时砍柴郎石善,与狐仙小美相恋,小美母亲却以“两峰间伸手相触”为婚期刁难。二人悲泣之声惊动鲁班,鲁班遂在两峰间造桥,助二人相会,天桥也因此成了爱情的见证。立于天桥之下,既感慨大自然的神奇,又为这浪漫传说动容。

离开天桥继续前行,远远望见一块巨石,初看时不觉奇特,行至特定位置回头望去,却见巨石形似观音菩萨——这便是“回首观音”。它是天然形成的“观音石雕”,形象逼真,栩栩如生,唯有走到指定位置回望才能得见真容。当地流传着“回头拜观音,事事都顺心”的说法,游人多在此驻足、拍照,诚心祈福,祈求平安顺遂。

当代散文|百里峡纪行

拜别观音,步入一段更为壮观的峡谷——“金线悬针”。这是山体间的一条垂直裂隙,窄处不足一厘米,下方有一圆孔如针眼,从特定角度望去,恰似一条线倒悬着一枚针。每逢夏至正午,阳光直射裂隙,便会形成一条耀眼的金线,景致最为壮观。此时虽非最佳观赏时节,但其奇绝之态仍令人震撼,不少游人在此流连忘返。

前行之路,峡谷愈发狭窄,最窄处需侧身方能通过,两侧山崖陡直如刀削,抬头仰望,天空仅余一线,红褐色的石壁在光线下更显雄奇,此乃“一线天”。步入其中,“双崖依天立,万仞从地劈”的意境扑面而来,悬崖峭壁间的雄险与幽谷窄涧中的静谧交织,让人再次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所折服。

大队人马侧身穿过一线天,前方忽现“爽心瀑”。只见一条瀑布从崖壁垂流直下,快至底部时被突出的石体阻挡,水流撞击后铺展开来,如串串珍珠淅淅沥沥滚落,玲珑剔透,颇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意境,令人赏心悦目。

继续前行,只见一弧形悬崖构成圆洞,形似猛虎张口,气势骇人,被称为“老虎嘴”。步入“虎嘴”,凉气袭人,传闻此处夏季最高气温仅十七摄氏度,是百里峡最凉爽之地,此时身临其中,果然觉冷气飕飕,沁人心脾。

出了老虎嘴,我们又回到了海棠峪与十悬峡的交汇处。因蝎子沟尚未开发,暂不对外开放,我们只得踏上归途。

此番百里峡之行,承蒙爱女与她的闺蜜相携,得以饱览奇山秀水,实为人生一大幸事。这段旅程的点滴风光与美好记忆,终将镌刻于心,不负此行。

作者简介:曹光华,山东费县人,中共党员,高级教师。系临沂市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齐鲁文学》签约作家。

投稿邮箱:ddsww2022@163.com

发表评论

醉苍生 Copyright © 2013-2024 醉苍生.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