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榜文章正文

浦江广安桥:充满善心善行、诗与远方的爱心见证之所

排行榜 2025年10月27日 08:46 3 cc

——浙江古桥之浦江广安桥

编者按:认识一座桥梁,领略一处风景,读懂一篇历史。凝结先人智慧,跨越历史长河,讲述今古传奇。


上河村,一个千年古村,缘何孕育出“种德、仁本、立本、思本、念祖、燕诒、星聚” 七座厅堂组成的“大方伯”?“方伯第”后人以善为本,何故兴建广安桥?百年之后,古镇又为何变成令人神往的 “诗人小镇”,领航人们心中的诗与远方。

浦江广安桥:充满善心善行、诗与远方的爱心见证之所

一、上河村来由

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浦江檀溪陈氏第十三世孙陈正性官拜布政使。两年后,其率幼子陈显迁到前陈畈村(今上河村广安桥南100余米处)居住。

陈正性对风水颇有研究,通过仔细观察地形发现,村中河水从西而来,西方金地,金水相生。而水往东流去,东方为木,暗合水木相生。前陈畈村风水绝佳,宜于居住且利子孙平安。

壶源江水的长年冲刷,使得前陈畈村三面环水,犹如舟行水上,优哉游哉。陈正性随后将村名改为“上河”,村建河上,河因水而成,水因河而存,水河相辅相成,永葆太平。

浦江广安桥:充满善心善行、诗与远方的爱心见证之所

二、大方伯

明洪武年间,上河先祖陈正性任河南布政使,为官清廉刚直,简在帝心。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陈正性因督粮有功,赐被河南大方伯。

后陈正性率幼子迁居上河,先后建造了分别以“种德、仁本、立本、思本、念祖、燕诒、星聚”为名的七座厅堂,共同组建了“大方伯”(方伯第)。

大方伯建筑规模阔大,气势恢宏;雕梁画栋与古老匾额辉映,散放厚重的人文气息。

大方伯内共有247间明清时期的白墙黛瓦建筑,古朴庄重。其中的立本堂是七座厅堂中最大的一座,全长120米,占地4800平方米,被誉为“大方伯七进”,规格之高,令人惊叹。

浦江广安桥:充满善心善行、诗与远方的爱心见证之所

三、修建广安桥

清乾隆年间,大方伯后人陈以佩,为人诚实,乐于助人。一次外出,陈以佩对一位偶遇的白发孤身落难老人无偿照顾。老人姓吕,是一名商人,没有子嗣,在操办妻子丧事途中不幸染疾。

浦江广安桥:充满善心善行、诗与远方的爱心见证之所

老人自知时日不多,便认陈以佩为义子,并将自己的财产全部交给了陈以佩。老人去世后,陈以佩将其厚葬。后来,陈以佩以老人所遗财产经商,财源广进。为纪念义父,陈以佩还为其就为其建了一座吕祖祠,时常祭祀。

浦江广安桥:充满善心善行、诗与远方的爱心见证之所

一次回乡,陈以佩看到村民依靠矴步石过河,极其不便且危险。于是,陈以佩拿出300两黄金在壶源江上修建了一座石桥。石桥方便了广大百姓安全出行,因此人们将桥命名“广安桥”。

浦江广安桥:充满善心善行、诗与远方的爱心见证之所

四、诗人小镇

2016年2月16日,上河村有三个小孩意外走失,家人悲痛,村民揪心。消息通过网络传出,来自各地的人们纷纷加入寻人的队伍。皇天不负有心人,大爱之行感天动地,经过72小时不间断搜寻,三名走失的小孩获救生还。

一时间,国内许多诗人,为这场“生命至上,大爱无疆”的行动写下了一首首感人诗篇。随着互联网的影响,让更多的人感受的网络与爱心的力量。

随后,中国诗歌学会决定,将全国首个“中国诗人小镇”授予这个充满诗意、充满大爱的上河村。

浦江广安桥:充满善心善行、诗与远方的爱心见证之所

如今的上河村、广安桥、大方伯,充满了历史韵味与现代气息,正敞开胸怀,迎接每一个追求诗与远方的师友。亲爱的师友,您还在等什么呢?

浦江广安桥:充满善心善行、诗与远方的爱心见证之所

【古桥坐标】浦江广安桥,位于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大畈乡建光行政村上河自然村东部,南北向横跨壶源江,是一座始建于清代道光十五年(1835年),1923年重修,长60.5米,宽3.71米的三墩四孔半圆形石拱桥。桥墩呈三角,前角尖上翘,迎水面设分水尖,分水尖侧面刻有镇水之神蜈蚣图案,桥墩凤凰台上有覆莲纹样覆盆。西侧梁石阴刻“广安桥”及“民国癸亥重修”字样。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本人,本人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发表评论

醉苍生 Copyright © 2013-2024 醉苍生.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