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评论员 魏蔚近期,游客在内蒙古挖土豆的视频在网上火出了圈。深秋时节,马铃薯采收进入尾声,不少游客自驾内蒙古途中,在道路旁的田地里“捡漏”挖土豆...
2025-10-27 0
文 | 鲍尔吉·原野
悬崖的玉米
十月份去新宾,毗邻行车道有一条正在修的高速路。
高速路真厉害,逢山开道、遇水架桥,难不住它。我目光随它建设步伐往前看:一处山崖被劈开,陡面约十米高,上面站着大队的玉米。玉米站在悬崖的尽头,它前面连人的一只脚都站不下。秋天的玉米,叶子肥卷,深绿里的紫色如笔痕。成熟的玉米棒像它身上斜挎的匣子枪,每株斜插四五个,个个神气。这个土崖楔子形,一侧深沟,另一侧是劈开的道。你看崖上这一群玉米,像听到召唤从四方汇集此地,也如玉米的江水流到这里停下了。它们的叶子带着晚秋的紫,穗流苏老而飘零,真是悲壮。
我第一次看到玉米的悲壮,即走投无路绝不退去的决绝。像邱吉尔在英国最危难时刻对国民宣誓:never,never,never,give,up.(绝不,绝不,绝不放弃) 日头偏西,余晖把劈开的崖壁刷上鲜艳的黄,玉米的叶子反光,如水碗。一群乌鸦呱呱叫着,从玉米头顶上飞过,它们黑色的翅膀分割橙色与水蓝的天幕,像斯密波尔的丙稀画。
风吹来,玉米甩开袍带,甩到彼此的身上。风吹得更大一些,玉米相互靠在一起。在如此明亮的黄昏,夜色正从脚底向上弥漫,玉米们在悬崖的风中拥抱。它们何止通人性,它们就是人们,成百上千,每株玉米都有心肠。
对自然真的不能仔细看,看进去觉得跟人间一模一样。我替玉米们怆楚,为它们被悬崖阻隔而无回路的命运,并觉得崖下有一条江流过才好。江水不必清也不必静,混浊地流淌过去,跟玉米上下呼应。可惜美术家没看到这个场景。
转一圈儿再看崖上的玉米,感到它们勇敢。这是我所看到最勇敢的玉米,好像一群抗战时期的河北农民,顶着日本人的枪口。如果在每株玉米头戴一顶草帽,就成了游击队的整编师,气势可吓跑任何正规军。
多高的山上有多高的水,这话没错。玉米长在高高的崖上,长势那么好,不缺水分。它们站崖上看公路人来车往,不知怎样心情。那时候,觉得做一株悬崖玉米也蛮好,站一个秋天。
玉米之名
袍带缱绻,是玉米中的情人。玉米绿袖长广,期待不识字的农夫俯身写下一些字和念想。隶书、草书、楷书,有关河流、晨昏、露水和山坡的日志。
到了七月,在北方看到了什么?遍地玉米。其实看不清哪一株玉米是什么样子,满目茎叶汪洋。玉米的海由它们的叶子或者说袖子纷拂而成,拥挤澎湃。有一点风,高梁叶子出语“沙沙”,月夜听似“杀杀”。而玉米在风里回身转袖,呼喊深远,像要从夏天传到秋天。风再大,玉米哗然似水泄,不知堤坝开了多大的洞穴。倘若塞尚来到塞上一观,北中国的阳光在玉米身上洒下的是葱绿、墨绿、灰绿和带那么一点紫痕的绿,飘摇不定,晃眼。
玉米海的单位是垅。深秋,站在垅背上的老玉米的根像鸡爪紧攥着土地。人光膀子穿越玉米地,叶子割破肌肤,是被汗水盐分涂抹过的锐痛。
“玉”和“米”,均属汉字里最好的字,合帝王之尊与社稷之本。何米为玉,何谷为金?何石为燧,何玉为璧?命名的时候,先民把手按在这件事物上,加入多少遐想。在粮食里,玉米的地位粗伧,和高粱相当。在老百姓嘴里,它叫棒子、苞米、苞谷,“玉”不知跑到哪里去了。它的化学属性是淀粉。一位药厂的朋友告诉我,在×吨玉米淀粉中加入×公斤×素,搅和匀了(不匀也无碍)就是人们吃的×片。人们拧开药瓶盖,取出×片丢入嘴里,含水仰脖下咽,我想,他吃了一粒玉米。
玉米一如男人风格的女人。东北老娘们儿中这种类型的不少。虽然姿色招摇,还是很土。玉米生育能力强,抗旱能力强,不曾梦想化为一朵茉莉花。玉米喜群居、喜议论、喜赶集、喜扎堆、喜呲牙、喜锋锐、喜在成熟的种子头顶挂两撇流苏。东北老娘们儿走路蹬蹬的,屁股拽拽的,骂人的时候表情入戏,妩媚倒让人有一点不安。玉米包含着东北女性特质:广阔、连绵、斗争、村、乐观以及易逝的姿容。
玉米叶子向阳的一面光滑,再宽一点就像烟叶了,背后有小绒毛,长在起伏不平的叶面上。无论夏秋,太阳未出之际,露水顺叶子滚入玉米的腋窝,东北话叫“嘎支窝”(满语)。而玉米在初夏长出半尺高时,看着也不幼稚,像小小子早晨出操。它们占的地太多了。东北如此之大,也被玉米占满。像农村丫蛋儿土生土长,都有一个好名。二丫叫李桂兰,三胖叫刘淑芝。桂、兰、芝,何其清芬。东北的苞谷也有一个好名:玉米,何其优雅!
玉米抽穗的时候,肋下掖着像竹笋又像包在被子里的婴儿一样的小玉米,头上吐一穗娇嫩的簪缨,顽童摘下夹在鼻唇间充胡子。玉米在跟旱象和雨水的吵闹中拔节,周身斜插着一个个做了流苏记号的玉米棒。棒上有牙齿一般晶莹的颗粒,等着灌浆,等着秋天,等着农民在场院用两根干透了的玉米棒双手搓绞,米粒哗哗流淌。
来源:名家经典短篇美文
免责声明:图文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文章内容不代表平台观点。
编辑:李玉红
审校:薛慧
责任编辑:闫铭
相关文章
□大河网评论员 魏蔚近期,游客在内蒙古挖土豆的视频在网上火出了圈。深秋时节,马铃薯采收进入尾声,不少游客自驾内蒙古途中,在道路旁的田地里“捡漏”挖土豆...
2025-10-27 0
人民网北京10月27日电 (记者尹星云 10月26日,“康养旅居 冬游广西”旅游推介活动在北京举办。活动以“创意情景推介+政企对接交流+户外旅游体验+...
2025-10-27 2
红韵翠谷,桃坪行吟 粤北群峰叠翠,Y725乡道如银练穿梭丹霞。十四公里蜿蜒,牵出明朝中期的古村落——桃坪。正岐岭、芦头松的褶皱里,八姓人家聚居,邱家洞...
2025-10-27 0
10月20日,从南山区传出喜讯,在第十九届中国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文化产业指数级成果发布会上,“2025中国文化产业竞争力百强区指数”正式揭晓,深圳...
2025-10-27 3
当大飞车从26米高的“搭搭”手中呼啸而过时,观光游船正徜徉在放大25倍的积木水乡里。上海乐高乐园度假区自开园以来在社交平台掀起阵阵热潮,暑期人均乘坐设...
2025-10-27 3
大小新闻讯(YMG全媒体记者 张洁 通讯员 旅宣)烟台市文化和旅游局在智慧文旅建设与旅游统计升级领域再创佳绩!10月15日,中国旅游研究院(文化和旅游...
2025-10-27 3
人文旅行达人/小众秘境星探/徒步旅行家穿过朝阳街,就看到了烟台山的标志。所谓烟台其实就是山上的烽火台。不知为何,这个名字听起来还有点浪漫的感觉。烟台山...
2025-10-27 2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