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从南山区传出喜讯,在第十九届中国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文化产业指数级成果发布会上,“2025中国文化产业竞争力百强区指数”正式揭晓,深圳...
2025-10-27 2
更多新闻 尽在“东港发布”视频号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东港区委、区政府始终心系群众,全力以赴补短板、破难题、优服务、促提升,聚力在发展中持续增进群众福祉,切实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难事办妥,用心用情用力书写“发展为民、发展利民、发展惠民”的东港篇章。
东港:书香“润心田” 文化“零距离”
在东港区,居民闲暇时间,怎么度过?
到街头文化广场看大戏,在农家书屋、城市书房里看书,进市民课堂听各种讲座,去文体活动室里下棋、吹拉弹唱,到剧场进行一场高雅音乐艺术享受……提起文化生活,这里的人们一口气能罗列出一大串选择。
文化如水,润物无声。
从“一村一场戏”到常态化文化“三下乡”,从村村有农家书屋、文化广场到城市拐角有图书馆、城市书房,东港区始终将文化惠民置于民生工作的重要位置,充分利用好各类公共文化服务主阵地,推动文化惠民工程提质增效。既“送文化”更“种文化”,既“接地气”更“聚人气”,越来越多的优秀传统文化从“舞台”走进“生活”,充实着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精准“配餐”
“一村一场戏”配送到家门口
隆咚锵,隆咚锵……
清晨,一阵阵锣鼓声在秦楼街道小卜家庵子村响起,打断了张大爷一家的早饭。“来演戏的了,老伴,走,看戏去!”。
放下碗筷,老两口一路小跑来到村文化广场起来。此时,现场好多居民已经搬着小板凳坐在了戏台前。
“以前看戏得跑老远,现在剧团直接来到了村里。这不,锣鼓一响,我们这些老戏迷在家里就坐不住了!”这次演的是经典的吕剧《姊妹易嫁》,村民张大爷笑得合不拢嘴。
今年以来,东港区紧扣“文化惠民、文明育民”核心目标,聚焦群众对高品质文化生活的热切期盼,变“政府端菜”为“群众点菜”,将一场场精心烹制的“文化大餐”送到群众心坎上。
面对群众多样化的文化需求,东港区,让“政府主导送什么”与“群众需要看什么”精准适配,制度化、常态化、普及化开展“一村一年一场戏”活动。
在节目选择上,充分征求群众意见,从《姊妹易嫁》《王定保借当》等家喻户晓的吕剧经典,到融入本地红色故事、乡村振兴题材的新编文艺演出,真正把“文化大餐”做成群众“爱吃的菜”,让老戏迷过足瘾。
在服务覆盖上,活动覆盖全区各个行政村,将演出资源向偏远山村、留守老人较多的村庄倾斜。今年以来,已累计开展惠民演出300余场次,惠及群众数万人次,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 “零距离” 的文化盛宴。
多元搭台
文化阵地 “在身边”
每逢周末,涛雒镇小草坡村村民王大爷就会带着孙子孙女到村里的农家书屋看书。
推门而入,两面大阅读台已经坐满了人,前来读书的、借阅的络绎不绝。王大爷带着俩孩子选了基本感兴趣的书籍后找了个角落坐了下来。书籍管理志愿者小胡介绍,现在村民们都喜欢看书,书屋每天接待读者200多人次,遇到周末达500多人次。
文化惠民,阵地先行。东港区以构建 “15 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 为目标,持续强化硬件设施建设,为群众搭建起遍布城乡的文化 “大舞台”。在乡村,实现所有行政村农家书屋、文化广场全覆盖,曾经的闲置空地变身戏台,水泥地面成了村民开展文体活动的 “欢乐场”;在城区,19处城市书房嵌入街角社区,明亮的空间、丰富的藏书、舒适的环境,成为市民随时可及的 “精神驿站”。
更重要的是,东港区不满足于 “有阵地”,更追求 “用好阵地”。城市书房创新探索 “书房+” 模式,通过 “城市书房+活动”“城市书房+展览”“城市书房+沙龙” 等形态,让静态的阅读空间变成动态的文化磁场;乡村文化广场不仅承接 “一村一场戏” 演出,还成为村民下棋、吹拉弹唱、开展民俗活动的日常场所。从乡村到城区,从固定场馆到流动舞台,东港区已构建起 “全域覆盖、功能互补” 的文化阵地网络,让群众出门就能找到 “文化归属感”。
活动赋能
文化生活“有滋味”
如果说“精准配餐” 解决了“送什么”,“搭台筑基”解决了“在哪送”,那么么“服务赋能”则解决了“如何让文化活起来”。东港区坚持“既送文化,更种文化”,通过培育特色文化品牌,让群众从文化“旁观者”变成“参与者”“创造者”。
在东港区图书馆,由区文旅局精心打造的“周末名家讲坛”、“教子有方”家庭教育公益课堂、“尼山六艺研学”等文化活动,已经成为公众喜闻乐见的当家“文化套餐”。
其中“周末名家讲坛”邀请医疗、电子信息、政策理论、摄影等方面的学者专家分享知识、启迪思想;“教子有方” 家庭教育公益课堂,邀请资深教育工作者为家长答疑解惑,助力家庭成长;“尼山六艺研学”活动,让青少年在体验传统礼、乐、射、御、书、数中感受文化魅力。
同时,依托城市书房,定期组织读书沙龙、非遗体验、艺术培训,乡村文化广场常有村民自编自导的文艺演出,形成了 “周周有活动、月月有亮点”的文化氛围。这些品牌活动如同“文化引擎”,既丰富了群众精神生活,又激活了本土文化生命力,让文化惠民真正从“送服务”升级为“育生态”。
在此基础上,科普、法律、医疗、文化进校园、进社区、进村、进企业“四进”活动常年开展,将优质文化资源延伸至社会各个角落。常年开展的“文化大集”,将文化资源、便民服务与群众需求紧密衔接未来,融入市集烟火气,让城乡群众在热闹集市中享受文化集成服务。
东港区将继续深耕文化惠民,让文化的阳光照亮城乡每一个角落,让惠民的温度滋润每一位群众心田。
来源:东港发布 综合 区文旅局
文:元硕 邵妍
编辑:江可
审核:费洪涛
值班主任:王西辉
关注我们!
相关文章
10月20日,从南山区传出喜讯,在第十九届中国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文化产业指数级成果发布会上,“2025中国文化产业竞争力百强区指数”正式揭晓,深圳...
2025-10-27 2
当大飞车从26米高的“搭搭”手中呼啸而过时,观光游船正徜徉在放大25倍的积木水乡里。上海乐高乐园度假区自开园以来在社交平台掀起阵阵热潮,暑期人均乘坐设...
2025-10-27 3
大小新闻讯(YMG全媒体记者 张洁 通讯员 旅宣)烟台市文化和旅游局在智慧文旅建设与旅游统计升级领域再创佳绩!10月15日,中国旅游研究院(文化和旅游...
2025-10-27 2
人文旅行达人/小众秘境星探/徒步旅行家穿过朝阳街,就看到了烟台山的标志。所谓烟台其实就是山上的烽火台。不知为何,这个名字听起来还有点浪漫的感觉。烟台山...
2025-10-27 2
虽然不是沈阳人,但是我对沈阳还是挺有亲近感的。我跟沈阳的联系包括去旅游过一次,到过那里的皇宫,吃过李连贵熏肉大饼、中街大板儿,参观过张学良的故居。以及...
2025-10-27 2
10月26日在重庆云阳世界地质公园的恐龙化石遗址馆拍摄的恐龙化石。重庆云阳世界地质公园以中侏罗世恐龙化石群为主要特色,拥有长达18.2公里的“世界恐龙...
2025-10-27 2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