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榜文章正文

入选国家级优秀案例,古文化街做对了什么

排行榜 2025年10月29日 10:02 3 cc

昨天,一篇题为《600米,600年》的文章在朋友圈刷屏。古文化街这条唯一以“文化”命名的古街再次吸引了大家的目光。687米的古街,汇聚了30余家非遗品牌,2024年接待游客约1350万人次,成为“津门故里”最好的名片。

入选国家级优秀案例,古文化街做对了什么

今年9月,古文化街入选《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蓝皮书2025》优秀案例。在这场深度融合中,古文化街究竟做对了什么?人潮穿梭之中,游客们带走了什么?又给这条街留下了什么?

让非遗“活”在游客身边

走进古文化街的达仁堂门店,25岁的游客安安(化名)点了一杯名为“半日闲”的中药咖啡。“这是我第一次喝带中药的咖啡,原本只是想尝个新鲜,没想到比想象中好喝很多,陈皮的香气和咖啡的醇厚搭配得恰到好处。”

入选国家级优秀案例,古文化街做对了什么

这杯中药咖啡,正是达仁堂将传统中药文化融入现代生活场景的一个生动缩影。作为品牌在古文化街打造的“健康生活馆”,该门店尤其注重为游客营造可感知、可参与的文化体验。一楼设有中药文化展区,陈列着各类药材与古法工具;走上二楼,游客不仅能观摩非遗技艺,还可以亲手装香囊、按方拣药。一道幕布落下,这里又能迅速转变为小型研学课堂。“游客来到店里,归根结底是为了寻求独特的体验。”达仁堂第四代传人翁悦如是说。

近年来,将文化资源转化为可感知、可参与的互动体验,已成为景区发展的关键趋势。然而,将非遗技艺转化为体验并非易事。南开大学旅游与服务学院院长徐虹指出:“非遗文化的原生应用场景已经大量消失,加之非遗技艺通常较为复杂、耗时较长,在转化为体验活动时常面临现实挑战。”如何借助互动体验让看似“高冷”的非遗文化变得可感、可亲,成为摆在各个非遗品牌面前的一道必答题。

入选国家级优秀案例,古文化街做对了什么

对此,不少非遗品牌积极探索,让非遗体验更“接地气”。以达仁堂为例,在其所拥有的5项国家级非遗项目及12项市级非遗项目中,蜜丸制作技艺因成本可控、体验性强等因素,被开发为到店体验项目之一。游客可使用定制的搓药板将药坨擀成丸状,在简单的操作中感受传统技艺的温度。

优质的文化体验还需要配以用心的服务来支撑。泥人张第六代传人张宇不仅在作品创作上精益求精,还在游访各地的过程中,对做好文化体验类服务生发了新的思考:“好的服务不应止于销售,而应成为一段引导游客感受与共鸣的过程。”

入选国家级优秀案例,古文化街做对了什么

泥人张在古文化街经营20余年,始终将员工培训视为一项立身之本。店员会在陪伴中留意每一位游客的反应,适时提供恰如其分的服务——对于游客的咨询需求,店员会及时解答;如果游客只是驻足欣赏,店员则留出安静的空间,让游客与作品自在“对话”;即便面对国际访客,他们也能从容接待。

入选国家级优秀案例,古文化街做对了什么

这种服务理念也延伸至泥人张“恋上雕刻时光”的体验活动中。在泥人张美术馆,体验者可以亲手塑造泥塑。指导老师虽会提供专业建议,但绝不轻易干预创作过程。因为衡量这段体验质量的关键,并不在于塑造的作品是否形神兼备,而在于参与者是否在指尖的创作中与手中的泥土建立起真正的联结。

拿捏平衡感 成就“1+1>2”

在徐虹看来,非遗与旅游的融合会在发现新机遇的同时迎来新的挑战。做好融合的一个关键就在于把握非遗与商业之间的平衡点,过度偏向任何一端,都难以实现“1+1>2”的协同效果。

入选国家级优秀案例,古文化街做对了什么

随着各地非遗与旅游融合的不断推进,面向游客的非遗文创产品正大量涌现。徐虹认为,优质的文创产品并非文化符号的简单贴牌,而应在融合中发生“化学反应”。她提出,一件好的文创产品应具备两个关键特征:一是能准确传达对应的文化内涵,二是具备真正的创意。

对此,翁悦深有体会,她将达仁堂的文创设计理念总结为“坚持变与不变”。“变”指的是思路与形式上要契合当代审美与人们现实中的使用需求;“不变”则体现在对非遗核心技艺与品质的坚守。她拿起一枚速效救心丸香牌举了个例子。“制作的原料主要是炮制速效救心丸的药渣,再加上几味古法香料,保留了非遗的配方,同时结合了人们的现实需求,让非遗文化以更轻盈、更可感的方式融入大家的生活。”翁悦介绍道。

入选国家级优秀案例,古文化街做对了什么

同样将“老技艺”融于“新产品”的,还有蔡氏贡掸第五代传人蔡红英。随着大号鸡毛掸子逐渐淡出人们的日常生活,她将传统制掸技艺转用于饰品加工。那些经过非遗工艺处理的羽毛,被手工制成耳环、挂件、扇子等精致的小物件,使非遗文创在保留传统工艺防虫、无异味等实用优点的同时,化身为年轻人乐于接受的时尚单品。

入选国家级优秀案例,古文化街做对了什么

这一转变,不仅让曾为宫廷御用的蔡氏贡掸更深入地走入寻常百姓家、走向国际舞台,还吸引了各地非遗展览的邀约与媒体关注,在市场中建立起扎实的口碑,为旅游市场注入了独特的文化韵味。

打卡之后 古街也搞“长期主义”

非遗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及长效发展,既依靠商户的自主探索,也离不开政府的政策引导与支持。

南开区在推进文旅融合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串珠成链、连线成片”的总体思路。具体而言,是以“老城津韵”为统一品牌,推进古文化街与鼓楼商业街一体化建设,并在该整体框架下系统策划各类活动,实现文、商、旅、体多元业态的协同发展。

入选国家级优秀案例,古文化街做对了什么

今年十一期间,一系列配套活动成效显著。游客身穿汉服参加“万人汉服游”活动,就能领到百元无门槛代金券,在古文化街、潞河督运巷和鼓楼商业街这三大片区的25家指定店铺里消费使用;“寻古问津”文化之旅通关文牒活动,则通过集章打卡的形式,引导游客走入泥人张、桂发祥、祥禾饽饽铺等非遗店铺……这类活动不仅丰富了游客体验,也成为吸引人流、拉动消费的重要推力。

“人气虽然上来了,但我们不希望把这条街上的非遗店铺打造成快消品卖场。”南开区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王超强调,“如果游客只是打了卡、买了东西就走,对非遗的长期发展难以起到实质性的推动作用。”

入选国家级优秀案例,古文化街做对了什么

为了实现更可持续的融合,古文化街管委会双管齐下:一方面,协助现有文化品牌推广宣传、策划活动;另一方面,对非遗门店推出租金减免、优先选址等优惠政策,吸引更多非遗品牌在古文化街落地生根。

在鼓励非遗品牌提升自我造血能力的同时,南开区文旅局也积极协助市级及以上的非遗项目申报支持政策,用以保护、传承非遗项目。2024年以来,天津市将双鼓(古)地区作为重点打造的文化旅游街区。这片文化沃土之上,变革的种子已经播下,正积蓄能量,静待破土而出、蓬勃生长。




【南开融媒出品】

发表评论

醉苍生 Copyright © 2013-2024 醉苍生.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