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榜文章正文

这果子的“歹毒”,足以毁掉整条大道的浪漫……怎么破?

排行榜 2025年10月29日 12:17 3 cc

秋天的北京,少不了银杏的金黄浪漫。街头巷尾一夜变色,树冠在阳光下闪烁着金色光泽,是郭沫若笔下“飞出满园的蝴蝶”。银杏大道已成为北京秋景中最具标识度的一抹颜色,也成了不少人拍照打卡的热门地。


这果子的“歹毒”,足以毁掉整条大道的浪漫……怎么破?

温红征 摄


然而,在这片金黄美景下,却弥漫着令人烦恼的臭味——银杏果落地被踩、腐烂,果肉黏脚、味道呛人。有人调侃,这果子的“歹毒”,足以毁掉整条大道的浪漫。


这果子的“歹毒”,足以毁掉整条大道的浪漫……怎么破?

人行道上,被踩烂的银杏果让地面显得脏污不堪


这果子的“歹毒”,足以毁掉整条大道的浪漫……怎么破?

环卫工人正在清扫街道地面上的银杏果和垃圾


看着美 闻着臭


在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行人脚步间时常传来“吱吱”声,地面上零星散落着被踩碎的银杏果,空气中弥漫着一股难以言说的臭味;北京大学东门外的一条银杏路也是许多市民秋游打卡的经典线路,然而,地上的果子已经被路人踩烂,留下一层油亮的痕迹;地坛公园内,古银杏成林,金叶如瀑,但美景令人赞叹之余,靠近林下银杏果掉落密集处,空气中却混杂着酸臭味,不少游客捂着口鼻绕行。一位摄影爱好者调侃:“拍出来是天堂,闻起来是炼丹。”


同样的景象在居民区也频频上演。海淀区中纺院小区门前几棵银杏树染上秋意,原本是小区难得的秋日景致,可树下柏油路上已被黏滑的果肉覆盖,停在树下的机动车车顶和挡风玻璃上也粘着腐烂的银杏果。风一吹,气味顺着车窗缝隙往里钻。“早上开车前得先擦一遍玻璃,不然一开车门,那股味儿能飘一路。”一位正在擦车的居民说。


“银杏果”为何这么臭


远远望去,银杏大道铺陈出秋天的诗意;近距离感受,却往往是嗅觉的“冲击”。这份矛盾的体验,让不少市民心生疑问:为什么银杏果会这么臭?


人们口中的“银杏果”,其实并非果实。中国科学院植物学博士、首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顾垒解释:“银杏是裸子植物,没有果实结构。人们看到的‘果子’,其实是它的种子,外层的肉质组织叫外种皮。”正是这层外种皮,让秋天的银杏既美丽又难闻。


这果子的“歹毒”,足以毁掉整条大道的浪漫……怎么破?

温红征 摄


外种皮里富含丁酸、戊酸等短链脂肪酸,这些物质会在种子破裂、发酵后挥发出强烈的气味。”顾垒说,从进化角度看,这种气味并非缺陷,而是植物吸引食腐动物传播种子的策略。只是到了现代城市,这种“自然本能”失去了原本的生态意义,留下的只有扰人的味道。


银杏的臭味并非从树上开始散发。只有当种子落地、破碎,外种皮中的酸性物质被释放并与空气、阳光、雨水作用时,丁酸的气味才会迅速扩散。被踩碎的种子黏腻油滑,极难清扫,甚至会腐蚀地砖表层。


北京为何离不开银杏


尽管臭味让人困扰,北京的秋天仍离不开银杏。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起,银杏在城市绿化中迅速普及。如今,从北二环的“最诗意银杏路”到钓鱼台畔的金黄大道,从地坛公园古树群到清华、北大的校园景观,从三里屯西五街到潭柘寺深山古树,北京的秋天早已和这抹金色紧密相联


这果子的“歹毒”,足以毁掉整条大道的浪漫……怎么破?

武辉 摄


“银杏其实是科学与时代的双重选择。”顾垒说,早期城市绿化以“见绿”为目标,追求覆盖率与成活率,优先选择耐寒、耐旱、抗污染的树种,银杏正符合这一标准。


据园林绿化局工作人员介绍,北京气候寒冷干燥,能胜任行道树角色的树种有限。银杏虽然有气味问题,却耐寒、耐旱、抗污染,对改善空气质量作用明显;与某些高致敏树种相比,银杏也对过敏体质的人群更友好。此外,北京的银杏树龄普遍在二三十年以上,属于城市“老树资源”,受绿化条例保护。


这果子的“歹毒”,足以毁掉整条大道的浪漫……怎么破?

武辉 摄


随着城市从“绿化”迈向“彩化”“美化”,银杏的色彩优势愈发突出。每到深秋,层层叠叠的金叶构成最具标识度的城市风景。“在北京这样季节分明的城市,银杏的色彩转变正好契合人们对秋的想象。”顾垒说,“过去我们关心的是‘有没有树’,现在开始讨论‘哪种树更适合城市’,这说明公众的生态意识在提升。”他认为,对于银杏的“嗅觉争议”,折射出人们对城市生态共处的更高期待。


能否从源头除“臭”


北京市园林绿化局的工作人员表示,目前还没有从根本上抑制银杏结种或去除臭味的高科技手段,“花粉问题还能靠药剂干预,但结种是银杏的自然生理过程,无法阻止。”


银杏是雌雄异株,只有雌株会结种,但在幼苗时期难以分辨性别。“银杏从种下到结果要几年,早期根本看不出性别特征。”顾垒解释,种植时主要依据树形、成活率来选择树种,没有专门的性别筛查手段。“等到树长大、雌株开始结种时,城市绿化格局已经形成,很难再去调整。”


保景除味 寻找平衡


“这几天每天都要多扫两遍,一天下来能装满几桶。”在中关村南大街工作的环卫工人郝师傅说。对他们来说,银杏季既是“最美工作季”,也是“最累工作季”。银杏果被踩碎后渗入地砖缝隙,混着油脂和尘土,普通水枪难以冲净,往往需要反复清扫。


公园管理者也在进行一场“秋日战役”。圆明园内银杏树多、道路长,每年落果季,工作人员都会在“保景”与“除味”间寻找平衡。“游客是来看金黄大道的,如果那时把叶子和种子一并扫掉,景观也没了。”工作人员介绍,园方实行分阶段清理:落果初期随落随扫,集中落叶期暂缓清理,等树叶落尽后再统一清扫冲洗,“确实有味道,但我们要保留银杏最美的那几天。”


环卫部门也加大了保障力度。中关村、北京大学东路等路段,机械车辆与人工清扫人员每天同步作业,做到“随落随扫”。但工作人员坦言:“风一吹,树上就落几颗,掉在地上破裂后气味扩散很快,我们也只能尽量减少落果滞留地面的时间。”


冲刷花粉 提前剪枝


今年,多区园林部门、公园都已提前介入银杏管理:部分公园在春季冲刷花粉、减少授粉;部分道路在夏季修剪雌株、降低结种。


海淀区园林绿化局已采取多项针对性措施。今年8月,海淀区在银杏种子尚未完全成熟时,组织了一轮集中修剪和疏枝作业,对结种量较大的雌株进行了重点处理,以减少秋季落果。“枝条少了,叶片少,来年的种子自然就少。”海淀区园林绿化局工作人员介绍,提前干预是每年的固定工作,他们之后还会在冬季落叶期再进行一次复剪


为减少来年落果,圆明园计划在明年春季花期,用高压水枪冲刷雌株花粉,降低授粉率。石景山区的北京国际雕塑公园则在夏季提前修剪疏枝、控制结种数量,成熟期再提前采摘,尽量缩短地面暴露时间。


“改造不可能一蹴而就。”顾垒认为,城市管理应更多借助科学与创新手段。“国外一些城市针对道路两侧的果树类行道树管理已开始尝试机械采收,在果实成熟前集中收集。”他设想,若能推广适配,这或许会成为未来解决银杏果臭味的方向之一。


“银杏是城市生态的一部分,不必因短暂的气味就轻易否定它。”顾垒说,“只要管护细一点、协调早一点,金黄的浪漫仍然能留在城市的秋天里。”

来源:北京晚报

编辑:曹蕾

审核:张晶晶

发表评论

醉苍生 Copyright © 2013-2024 醉苍生.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