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榜文章正文

四川省稻城县历史沿革及行政区划

排行榜 2025年10月30日 00:01 3 cc

稻城县位于四川省西南部,甘孜藏族自治州南部,地处川滇两省三州五县交界之地,东与九龙县相接,西与乡城县相邻,北接理塘县,南与木里藏族自治县接壤,西南与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相邻,县城海拔3750米,是甘孜州第四高城。中部皮洛遗址位居2021年国内“十大考古发现”榜首,填补了全世界高海拔地区旧石器时代考古的一项空白。稻城独特的地貌结构孕育了壮美的自然景观,旅游资源富集,北部海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全国唯一低纬度古冰帽和青藏高原最大古冰体遗迹,被列入《中国可建地质公园推荐名录》。稻城亚丁景区位于稻城县香格里拉镇亚丁村境内,地处著名的青藏高原东部横断山脉中段。景区以仙乃日、央迈勇、夏诺多吉3座雪峰为核心区,北南向分布。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气候,形成独特的地貌和自然景观,被誉为“中国香格里拉之魂”“水蓝色星球上的最后一片净土”。#四川#

四川省稻城县历史沿革及行政区划


历史沿革

稻城古名“稻坝”,系藏语译音意为山谷沟口宽阔之地,东汉为白狼羌地,唐属吐蕃,元属吐蕃等路宜慰司,明属朵甘都司,清属理塘土司。清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理塘土司归附。雍正七年(1729年)授宣抚司,辖理塘、乡城、稻坝、贡噶岭地,地方千余里。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改土归流”,设稻坝委员,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奏设“稻城县”、“贡噶岭县丞”。宜统三年(1911年),正式核准置“稻城县”,隶康定府;“贡噶岭”设县丞。属稻城县。《四川历代政区今释》“初名稻县,后衍为稻城县”。《西康图经》“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因在此试行种稻,故改名稻城县,预祝其成功之意”。1913年,拟升“贡噶县”,未成,废入稻城县;属边东道。1914年,属川边特别行政区。1925年属西康屯星使行署。1939年,西康省成立,改名稻城县,属西康省第五行政督察区。1950年,属西康省康定专区。1950年12月,属西康省藏族自治区。1955年,属西康省藏族自治州;同年10月,西康省撤销,属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县名沿用至今。县治金珠镇。

四川省稻城县历史沿革及行政区划


行政区划

清宜统三年(1911)稻城建县以前隶属里化宣抚司。

清雍正七年(1729),川陕总督岳钟琪向朝廷奏请,巴塘、理塘授宣抚司三员、安抚司九员、长官司九员,给予印信号纸,授副土官三员、千户三员、百户二十四员,以职分守。稻城隶里塘宣抚司,下辖稻坝、贡噶岭两地,寇邓珠任稻坝土百户,能睹吉任贡噶岭土百户,各自管辖所在自然村户。

四川省稻城县历史沿革及行政区划


据《西康图经》载:“择拉波及协坡之地名洗察叶纳山,以此山顶为里化、稻成之分界处,距里化百七十里,山之北属里化,山之南属稻成。贡噶岭在稻坝之南,数峰并列,斜排于里化、木里之间。”

宣统二年(1910),边务大臣赵尔丰批准巴安(巴塘)推行保正村行政区划,康区各地可仿照办理。当时稻成行政区划按东、西、北、南、中方位的村落,分五路保正管理:

四川省稻城县历史沿革及行政区划


东路保正辖3个大村、9个自然村。其地包括今汪恩、协坡、省母、因多、各瓦、瓦盖、坡珠、举冲等地。

南路保正辖4个大村、14个自然村。其地大致包括今东义区及各瓦、吉嘎、俄牙同3个乡的各自然村。

西路保正辖3个大村、8个自然村。其地大致包括今赤土、木拉、桑堆3个乡各自然村。

四川省稻城县历史沿革及行政区划


北路保正辖3个大村、18个自然村。其地大致包括今色拉、波瓦、子洛、扎冲、所瓦、茹布、龙古、冷巴和傍河乡各自然村。

中路保正辖3个大村、9个自然村。其地大致包括今蒙自、日瓦两乡各村和赤土的下半乡各自然村。

民国二年(1913),全县行政区划为稻坝、贡噶岭两区,区以下沿袭保正、村的格局。稻坝区辖47村,共1322户,5933人,其地包括今省母、茹布、色拉、傍河、桑堆、巨龙6个乡的各村;贡噶岭区辖38村,共1123户,4312人,其地包括今木拉、赤土、日瓦、蒙自、各卡、吉嘎、俄牙同7个乡的各村。当时全县共计85个大小自然村,2445户,10245人。其中有喇嘛四百余人、汉族二十多人。

四川省稻城县历史沿革及行政区划


民国末年,县区两级政府处于空架,各自然村分管的土司(保正)、喇嘛寺的辖区,即是一个行政区。如稻坝区的下半区包括今茹布乡的下半部分和省母乡的全部村户归雄登喇嘛寺管辖,稻坝区的上半区包括今茹布乡的上半部分和桑堆、傍河、色拉、巨龙乡的全部村户归土司甲骨倾真管辖,赤土乡归土司阿依多管辖,日瓦乡归土司夏刀南部管辖,木拉乡归格西洛珠管辖,蒙自属青绕管辖,东义属头人泽仁汪堆管辖。

1958年,全县进行民主改革,恢复县、区两级政府职能,在茹布乡试点建“解放乡人民政府”。后又以不打乱原保正所辖自然村的原则,相继建了省母、傍河、色拉、巨龙、桑堆、木拉、赤土、日瓦、蒙自、东义11个乡人民政府,全县行政区划为2个区11个乡。至此,全县彻底结束了封建农奴制的统治。

四川省稻城县历史沿革及行政区划


1959~1960年,全县实行农业合作化,当时的行政区划仍沿袭原来的区、乡格局。以自然村为基础,建起了初、高级农业合作社78个。

1963年,将东义乡从贡岭区划出,建东义区;同时将吉尔同、嘎拉、各瓦、卡斯、俄眉、牙亚、同顶7个高级农业合作社合并建成各卡、吉嘎、俄牙同3个乡人民政府属东义区管辖。至此,全县行政区划为3个区、13个乡,并沿袭至1985年。

1969年“文大”中,全县各区、乡先后建立革命委员会,行政区划未变,以下的合作社、生产队建制仍保持不变。

四川省稻城县历史沿革及行政区划


1973~1975年,县、区仍沿袭革命委员会建制,同时改乡革命委员会为人民公社委员会,公社下面设生产大队,大队下面设生产队。这期间,全县行政区划为县革命委员会,3个区革命委员会,13个公社革命委员会,35个生产大队,134个生产队。

1981年,稻城县设人大常务委员会,县革命委员会恢复为县人民政府,改区革命委员会为区公所,公社革命委员会未变。

四川省稻城县历史沿革及行政区划


1984年,将县城改为“金珠集市”(后为金珠镇),改公社革命委员会为乡人民政府,生产大队为村民委员会,生产队为村民小组。

1985年,经批准,将理塘县邓坡乡划归稻城管辖,至此全县辖1个集市(金珠镇),3个区,14个乡,37个村民委员会,137个村民小组。到1990年全县区划如下:

稻坝区,辖茹布、桑堆、省母、傍河、色拉、巨龙、邓坡7个乡;

贡岭区,辖木拉、赤土、日瓦、蒙自4乡;

东义区,辖各卡、吉嘎、俄牙同3乡。

四川省稻城县历史沿革及行政区划


全县有人口4535户,25445人,其中男12494人,女12951人。藏族24496人,汉族921人,纳西族、蒙古族、回族等28人。

1990年辖3区、14乡、1镇,37个村民委员会,136个村民小组。

1991年,全县辖3个区,14个乡,37个村民委员会,137个村民小组。

四川省稻城县历史沿革及行政区划


1992年12月31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川府政〔1992〕170号)对《稻城县人民政府关于撤销稻坝、贡岭、东义三个区公所,茹布乡并为金珠镇的请示》(稻府[1992]27号)批复,同意撤销稻坝、贡岭、东义三个区公所,茹布乡并入金珠镇,金珠镇辖县城城区和原茹布乡所属行政区域。

2004年对村级组织设置进行调整,1月25日,四川省人民政府作出《关于同意稻城县日瓦乡更名为香格里拉乡》的批复(川府民政[2004〕4号),从即日起,稻城县日瓦乡更名为稻城县香格里拉乡。

至2005年,全县辖3个工委,13个乡1个镇,121个村民委员会,142个村民小组。面积7323平方千米,县治金珠镇。

2015年全县辖稻坝、贡岭、东义3个片区工作委员会,14个乡镇,其中有金珠、桑堆、香格里拉3个镇,傍河、色拉、省母、巨龙、邓坡、赤土、木拉、蒙自、各卡、吉呷、俄牙同11个乡。有121个村民委员会,辖138个村民小组,有3个社区居民委员会。

四川省稻城县历史沿革及行政区划


2019年12月,撤销色拉乡、傍河乡,设立噶通镇,以原色拉乡和原傍河乡所属行政区域为噶通镇的行政区域,噶通镇人民政府驻仲堆村2组1号。

2023年稻城县辖稻坝、贡岭、东义3个片区工作委员会,金珠镇、噶通镇、香格里拉镇、桑堆镇、吉呷镇、省母乡、巨龙乡、邓坡乡、赤土乡、木拉乡、蒙自乡、各卡乡、俄牙同乡13个乡镇,建制村89个,社区3个。

大美四川欢迎您!

发表评论

醉苍生 Copyright © 2013-2024 醉苍生.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