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之前,辛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材料,结合个人观点...
2025-10-31 0

最近北京的“丹柿小院”彻底火了!就是老舍故居那个院子,一到秋天,满树柿子红得发亮,配着青砖灰瓦,随便拍张照都像从老北京画册里抠出来的。现在想进去得提前蹲点抢预约,每天2000个名额照样秒光,早8点排队、等半小时进门都成了常事。
为啥大家这么疯魔?说白了,不只是为了看个柿子。老舍先生早说过,“北平之秋,便是天堂”,现在这满院柿红,就是把他笔下的秋天变成了真景。
上午10点阳光斜着照过来,柿子红得能透光;傍晚逆光拍,果子像镶了金边,连纪念馆工作人员都调侃“朋友圈被自家柿子刷爆了”。来的人里,有举着相机的年轻人,有带娃的家长,还有不少爱文学的人,蹲在柿树下读《想北平》,手里捧着手机拍柿子,嘴里还念叨着“这就是先生写的感觉啊”。
这院子里的两棵柿子树,本身就藏着故事。1950年老舍搬进来,三年后和夫人亲手种的,连院子名字“丹柿小院”、夫人画室“双柿斋”都跟这树有关。老北京四合院种树讲究多,“桑松柏梨槐”碰都不碰,别人爱种石榴求“多子多福”,老舍偏选柿子树——一是树干高不占地方,能留着他侍弄花草;二是“柿”谐音“事事如意”,透着股实在的浪漫。

更有意思的是,这树还是老舍的“灵感搭档”。他写稿子每到几百字,就出来看看柿子树、浇浇花,连柿子的好处都数得门清:长寿、树荫多、没鸟巢、少虫子,叶子能玩、果子能吃、落叶能写字,连农民用柿皮做干粮都记得。
秋天柿子熟了,他还会把最甜的“树熟儿”挨家送给街坊和臧克家这样的朋友,一点架子都没有。现在进院子,还能看到他书房的老样子:案头手稿像刚放下,黄铜烟斗在砚台旁,鱼缸里的金鱼游得自在,正对柿树的木窗一打开,树影能落在稿纸上——这哪是故居,明明是把老舍的生活原样留了下来。

其实柿子这东西,在中国早火了上万年。浙江良渚遗址挖出过1万多年前的柿核,山东还有250万年前的野柿化石,西汉时就有人专门种柿子,南北朝时学会嫁接脱涩,才把酸涩果子变成甜口的。老辈人爱柿子,不只是好吃,更因为它吉利:一个是“心想事成”,两个是“事事如意”,宋朝过年还会把柿子、柏枝、桔子摆一起,求“百事吉”,现在咱们配花生说“好事发生”,也是打这来的。
现在去丹柿小院,不只是看秋景,更像跟老舍先生的生活撞个满怀。满树柿子红得热烈,却藏着最朴素的道理:生活里的浪漫,从来不是多华丽的东西,可能就是亲手种棵树,是写稿间隙看眼果子,是把甜柿子分给朋友的心意。

等过阵子“赏柿期”过了,柿子会被摘下来,可这院子里的故事不会散。想起院子里的柿子树,大概能更懂一点:先生写的不只是北平的秋,更是藏在烟火里的温柔。#老舍故居##丹柿小院##北京秋天##柿子##
相关文章
 
                            
                            在阅读此文之前,辛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材料,结合个人观点...
2025-10-31 0
 
                            
                            今天是太空与您相伴的【第2747期 】航天员张洪章(王泗江摄) 一副眼镜衬得眉目温润,白皙面庞上总漾着谦和笑意——这便是我国第二位叩问苍穹的载荷专家张...
2025-10-31 0
 
                            
                            近日,位于八里湖新区的九派之眼文艺街区项目正在加紧施工,一栋栋装配式建筑沿路一字排开,新建的空中栈桥将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一条安全便捷的步行通道,在有效衔...
2025-10-31 1
六十年前苏州东中市是苏州比较热闹的街区,它一头连接主干道人民路,另一头通过西中市连接阊门外石路和山塘街,人群车辆川流不息,当年沿街的全部是跟居民有关的...
2025-10-31 2
 
                            
                            ✈️家人们!紧急通知!想看2025南昌飞行大会的注意了!两大购票通道规则不同,别跑空!【大麦通道】✅当天票开放售卖!说走就走!最后一刻也能冲!【抖音通...
2025-10-31 1
 
                            
                            在前些年,出于对朝鲜的好奇和憧憬之情,我和一帮志同道合的老友们,曾经多次前去旅游。朝鲜当前实行的是计划经济,所有人都吃大锅饭,基本上不存在私人企业。在...
2025-10-31 1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