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榜文章正文

发现·公园城市 | 回家路上的露天“博物馆”

排行榜 2025年10月31日 11:07 1 admin

在成都,总规划里程达1.7万公里的天府绿道体系,正逐步在这座城市铺展成形。其中,“回家的路”社区绿道,既是天府绿道体系的重要组成,也是每个成都人切实感知公园城市建设成果的鲜活窗口。

发现·公园城市 | 回家路上的露天“博物馆”

生活在成都,幸福其实很简单,不用特意绕道寻觅风景,下班走在“回家的路上”,就能遇见草木清香、瞥见邻里闲谈,这份日常里的惬意,正是幸福最具体的模样。

发现·公园城市 | 回家路上的露天“博物馆”

即日起,小园将持续带大家走进公园城市里的那些“最美回家的路”,一起发现家门口的诗意与美好。今日请看第一期——大学路绿道


“学历最高”的回家路

成都人习惯把锦江南岸的大片区域称为“华西坝”,著名的四川大学华西校区就在这里,从华西坝地铁站A口正对面一路走进去,就是大学路。“大学路”因华西协和大学(现四川大学华西校区)而得名。

发现·公园城市 | 回家路上的露天“博物馆”

早在100年前,这条“学历最高”的路就出现在了成都,它曾出现在英国著名建筑设计师荣杜易于1913年绘制的华西协和大学鸟瞰图中,还曾出现在1926年华西协和大学的地图中,是一条真正的成都老街。

发现·公园城市 | 回家路上的露天“博物馆”

对大学路曾经的光景,已在这里居住了40年的居民游素群了然于胸:“以前这里的菜贩子多,游商多,人车抢道,路也不好走,环境就更别说了。”不少当地居民表示过去由于商贩较多,噪音扰民、油烟扰民等现象时有发生。

发现·公园城市 | 回家路上的露天“博物馆”

这几年,随着城市有机更新的开展,这条曾车多人多、连路都不好走的老街,开始了其不断蜕变的历程。


一条街就是一座露天博物馆

2019年,当地以华西坝独特的历史文脉为依托,打造了一条穿越时空的“时光之河”,用文字和照片细细梳理华西坝一个多世纪的历史。

发现·公园城市 | 回家路上的露天“博物馆”

如今的大学路绿道,保留了记忆中的街巷活力,有机串联起了锦里、耍都、音乐坊、望江坊等重要节点和社区绿道,构建以“文化街道博物馆、地方创生新模式和开放式文化交流先锋地”为一体的最美“回家的路”。

发现·公园城市 | 回家路上的露天“博物馆”

同时,还引入了不同业态的精致小店,老牌资深网红店和新晋创意品牌汇聚一堂,业态色彩的提取、品牌文化的挖掘、店面橱窗一体化的融合设计,营造出丰富的社区绿道场景氛围。

发现·公园城市 | 回家路上的露天“博物馆”

经过一系列改造,现在大学路上的街景特色明显,整个街区建筑的外立面以灰色、砖红色为主基调,将用中国风的砖、瓦,欧式的拱等通过现代化的演绎形成十分突出的“民国风”主题,充分尊重、融贯了周边中西风格的历史建筑群落。

发现·公园城市 | 回家路上的露天“博物馆”

街面上,富有格调的店铺沿路而设,创意小店相继扎堆入驻为这条老街注入了全新的活力。一年四季,这条“回家的路”上都有不同的景致,特别是秋天,这里最为经典的梧桐景致与周围的历史建筑互相映衬,总让人有一种身处于外国街头的错觉。

发现·公园城市 | 回家路上的露天“博物馆”

举目望去,你会发现大学路上还有许多别具匠心的小设计,就连不起眼的地铺、花坛上,都能发现华西坝历史上有代表成就的事件小木板。花坛边小装饰,你还会看到独具个性的算盘、瓷器、自行车、留声机等旧时光、旧物赏......

发现·公园城市 | 回家路上的露天“博物馆”

如今的大学路,街巷与绿道,烟火与盎然相互交织,这条曾经的老街已蜕变成了一条一直在生长的“街道博物馆”,吸引了不少年轻人前来这里打卡,也让不少在这里居住的“新成都人”感到惊艳。

发现·公园城市 | 回家路上的露天“博物馆”

从自贡到成都来工作的凌大姐说:“每天上下班都必经的这条路年年都有新变化,居住环境的不断完善,也让我感到了生活的美好,我也逐渐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的家。”

发表评论

醉苍生 Copyright © 2013-2024 醉苍生.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