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韩国釜山11月1日电(记者张研)当地时间11月1日晚,国家主席习近平结束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和对韩国的国事访问返回北京。...
2025-11-01 0
斑斓秋色美景如画,水光山色交相辉映……10月28日,太原老龙头景区内,游客们在土堂怪柏、西山叠翠、福喜稻田等景点流连忘返,体验一份别样的诗意与雅致,构成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卷。
老龙头景区位于尖草坪区,集生态修复、文化传承与自然景观于一体,北起汾河出水口,南接汾河四期工程,是太原生态修复的重要节点。国庆中秋假期,景区对外开放迎来“开门红”,成了太原打卡新地标。这个假期,太原公园游人络绎不绝,市属公园景区共接待游客435万人次。
太原是一座拥有5000多年文明史和2500多年建城史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如今的太原,绿带环绕、森林围城,城市公园数量居全国前列,林木覆盖率达43%,蓝天白云成为常态。
近年来,太原市扎实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着力全域治山、系统治水、强力治气、综合治城,坚持“四治”一体推进,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统筹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城市治理等重点工作,“锦绣太原城”盛景正在变成美好现实。
太原市在全域治山过程中,采取人工治理与自然修复的模式,因地制宜综合运用放坡与拉台相结合、防沙固土与排险防洪相结合、喷播与植绿相结合等措施,进行破损山体修复与绿化景观营造。对山体破坏面进行生态修复,往日的环保痛点变成了今天的生态亮点。昔日的采煤沉陷区、生态破坏面呈现出了层林叠翠、风景秀美的生态景观。东西两山先后建成了30个各具特色的城郊森林公园。
以系统思维统筹水的全过程治理。太原市坚持水污染防治、水生态修复、水资源约束协同推进,加快实施“一泓清水入黄河”工程,汾河43公里生态长廊纵贯全城,6个国考断面、4个省考断面水质显著改善,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总体向好。断流30多年的三晋名泉晋祠泉实现复流。
全力攻坚大气污染治理。太原市治污、控煤、管车、降尘多管齐下,全方位、全链条、全天候加强大气环境治理,持续推进国家气候投融资、碳达峰试点建设。2023年综合污染指数为4.95,实现“四连降”。2024年空气质量指数进一步降至4.75,达历史最好水平。今年1至9月,市区优良天数201天,优良率为73.6%,优良天数比去年同期增加35天。
既要山川相映,更要城美人和。太原市着力优化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强化汾河以西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推动城市发展空间向南北延伸、东西拓展。素有“三晋第一街”之称的迎泽大街旧貌换新颜,新建路(北沙河—迎泽大街)10月20日正式通车,太原地铁1号线2月22日开通运营,与2号线形成“力”字形网络,太原轨道交通进入“换乘时代”,城市交通出行更加便捷。
此外,太原市不断提升城市管理水平,立足资源禀赋,发挥特色优势,以深化文旅体制改革为牵引,推动景区提档升级,承办重大体育赛事,大力发展演艺经济,打造“博物馆之城”,全力建设旅游热点门户城市和国内外重要文化旅游目的地。有越来越多的外地人来太原旅游休闲、投资兴业。
来源:山西日报
如有侵权请留言联系编辑删除
全文转载不作为商业用途
相关文章
新华社韩国釜山11月1日电(记者张研)当地时间11月1日晚,国家主席习近平结束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和对韩国的国事访问返回北京。...
2025-11-01 0
从雪域高原到江南水乡,从千年古迹到自然奇景,中国的5A景区藏着山河的壮阔与文明的厚重。在众多景区中,这6个地方堪称“顶流中的顶流”,它们或凭自然奇景震...
2025-11-01 0
通 告亲爱的游客朋友们:大家好,衷心感谢您对河头老街的支持和关爱!从春节“大唐千灯节”到暑期“大唐百戏节”,从“五一”假期单日12万人创纪录到“十一”...
2025-11-01 0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鲍孝飞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海涵 王磊)10月29日,清脆的鸣笛声在安徽省无为市昆山镇竹溪里民宿广场响起,“重阳步三公 山湖皆故...
2025-11-01 0
亚太日报 许俊奕据澳大利亚当地时间10月31日报道,一位澳大利亚登山者陈金塔(音译)在距离尼泊尔最高峰之一仅300米处不幸身亡。陈金塔在尝试攀登海拔7...
2025-11-01 0
开栏词红河州有着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和独特多元的自然风光,在各个历史时期人们给地名注入了丰富的内涵,它们不仅凝聚着千百年来人们对于地理、人文的认识,也隐...
2025-11-01 0
近日,一位年轻女性张玥将积攒多年的15万元购房首付款用于为父母补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与此同时,北京的白领李静连续七年自购养老保险。她们的行动背后,是当...
2025-11-01 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