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榜文章正文

地名里的红河 | 建水首个党支部建立地竟“藏”在这个百年书院里

排行榜 2025年11月01日 20:48 2 admin

开栏词

红河州有着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和独特多元的自然风光,在各个历史时期人们给地名注入了丰富的内涵,它们不仅凝聚着千百年来人们对于地理、人文的认识,也隐藏着许多源远流长的历史信息和红色印记。探寻地名,有助于读懂红河。红河州融媒体中心与红河州民政局联合推出“地名里的红河”专题,与大家分享红河州的地名的故事,一同品味刻在这片土地上的红色基因和文化内涵


一份小档案


姓名:崇正书院【chóng zhèng shū yuàn】

坐标:建水县老城区临安路商业街

特点:古代书院、教书育人、革命精神




地名里的红河 | 建水首个党支部建立地竟“藏”在这个百年书院里


地名溯源:崇正之名,文脉相承

地名里的红河 | 建水首个党支部建立地竟“藏”在这个百年书院里


崇正书院,始建于明嘉靖二年(1523年),原址位于西门外,后于清道光十七年(1837年)迁至现址。书院占地11340平方米,为三进院落,纵深达162米,宽70米,房屋框架与墙面基本保存完好,仅屋顶部分瓦檐有脱落痕迹,见证了岁月的沧桑与历史的沉淀,是云南省保存较为完整的古代书院之一。“崇正”二字,寓意崇尚正义、追求真理,不仅体现了书院的教育理念,也与后来在此建立的中共临安支部的革命精神不谋而合。


地名里的红河 | 建水首个党支部建立地竟“藏”在这个百年书院里


历史回响:红色火种,在此点燃

地名里的红河 | 建水首个党支部建立地竟“藏”在这个百年书院里


1928年2月,省临委派建水籍共产党员邱晓崧回家乡建立和发展党组织。邱晓崧,1913年出生于建水县,1927年考入昆明市立中学读书,8月加入共青团。1928年1月参加省临委举办的党员训练班,并转为共产党员。


邱晓崧回到建水后,通过党组织的安排,到建水县立中学初十一班插班读书,开展学运工作,在学生中秘密从事革命活动。经过考察培养,邱晓崧介绍建水县中所小学教师司居北和建水县立中学职员刘澍培加入中国共产党,发展吴玉夫、曾允铣等入团。


地名里的红河 | 建水首个党支部建立地竟“藏”在这个百年书院里


1928年春,在省临委的领导下,临安党支部在崇正书院藏书楼前的书院讲堂内建立,由迤南区委委员吴少默负责。这是党在建水建立的第一个党支部,标志着建水革命斗争进入有组织、有领导的新阶段。


保护传承:文物古迹,焕发新生

地名里的红河 | 建水首个党支部建立地竟“藏”在这个百年书院里


崇正书院不仅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更是革命精神的象征。1990年9月,崇正书院被建水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2月,被红河州人民政府公布为州级文物保护单位。这些荣誉不仅是对其历史价值的认可,更是对其保护与传承的期许。


地名里的红河 | 建水首个党支部建立地竟“藏”在这个百年书院里


如今,崇正书院作为红河学院紫陶产业学院办学场所,继续发挥着教书育人的功能。同学们在这里接受知识的熏陶,同时也在无形中感受着革命精神的洗礼。


书院的每一块砖石、每一片瓦檐都仿佛在诉说着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激励着新一代的青少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环境变迁:古今交融,共筑辉煌

地名里的红河 | 建水首个党支部建立地竟“藏”在这个百年书院里


崇正书院地处建水县老城区临安路商业街附近,海拔1310米,东临城隍庙街,南临书院街,西邻朱家花园,北临龙井农贸市场。这里车辆、人员流量较大,是建水县最为繁华的地段之一。古今交融的环境为书院增添了几分独特的韵味,也使其成为了游客探访历史、感受革命精神的重要场所。


地名里的红河 | 建水首个党支部建立地竟“藏”在这个百年书院里


站在崇正书院的门前,我们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响,看到那些革命先驱们为了理想与信念而奋斗的身影。这座古老的书院不仅见证了建水县的历史变迁,更成为了中共临安支部建立地的象征,激励着后人不断前行。


在这片充满革命精神的土地上,崇正书院将继续书写着属于它的传奇篇章。让我们铭记历史,珍惜当下,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来源:云南红河发布

责任编辑:赵继兵 卢慧

审核:张垒

新闻线索联系电话:0873-7616391

投稿邮箱:392760443@qq.com

业务拓展热线:0873-7620977

法律顾问:云南毛荣芳律师事务所 毛荣芳律师 13808775229

地址:红河州建水县建水大道551号

发表评论

醉苍生 Copyright © 2013-2024 醉苍生.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