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榜文章正文

何小鹏谈飞行汽车2026交付:我们花了13年,做一件很酷的事

排行榜 2025年11月01日 12:50 1 admin

出品|凤凰网财经《封面》

主持人丨张涛 制片人|李念雪

何小鹏不是一个典型的汽车行业领袖。他不迷恋燃油机的轰鸣,而是痴迷于算法的迭代和硬件的协同。他坦言做CEO“很痛苦”,却从不后悔任何一个艰难的决定。他描绘的未来图景——通过飞行汽车将生活半径扩大到150公里,通过机器人解放家庭劳动力——听起来科幻,却一步步地变为可执行的商业计划。

在这场超过一个小时的凤凰网财经《封面》对话中,我们试图厘清:在极度内卷的中国汽车市场,这种看似分散的、长线的全域布局,是超前的远见,还是危险的豪赌?当全球化从“选择题”变成“必答题”,中国车企又将如何跨越文化与基础设施的鸿沟?

何小鹏谈飞行汽车2026交付:我们花了13年,做一件很酷的事

(以下内容整理自对话实录)

凤凰网财经《封面》:当年做飞行汽车的时候,想过找罗永浩负责,为什么是罗永浩?

何小鹏:我最近跟老罗聊天的时候,他还跟我说,他说小鹏,他说当年你给我非常正式的跟我沟通这个事情,他说他想了挺久,他觉得是一个很难、很酷,但他挺喜欢的事情。我实际上觉得飞行汽车是一个全新的行业,说实话,中国这一块的人特别少,就是说白既懂硬件又懂软件,既懂企业又懂政策,还能够去把整个的市场做得好。我觉得老罗肯定是其中的一个人选。

凤凰网财经《封面》:非常有梦想的事。

何小鹏:所以技术上很难,第二政策上很难,第三用户心理学也很难。很多人第一想的是安不安全,第二是有没有用,第三我能不能用得起?实际上这个问题,这三个问题放在汽车,或者放在中国的新能源区,因为放在汽车是1990年年代,放的新能源汽车是2010年左右的年代,所有人最开始都有这个问题。

但是换个角度就是说一定要有公司去努力、去冲击,自己能够亲身去做。就像我们飞行汽车到了今年是12年,明年2026年,是小鹏汇天的第13年,也是第一个产品发布的日子和交付。一个民营的科技公司会愿意花13年的时间把一个产品第一次商业化落地,这是很少有的,也就是说它太难做了。我们要为了一个可能是一个想象,对一个未来的憧憬,我觉得敢于去做一些高风险、高难度、长时间,但是有可能是非常酷的事情。

凤凰网财经《封面》:你描绘了一个非常具体的场景。

何小鹏:你会想象,我觉得未来的生活场景其中有一部分就是说,你在公司里面上班,如果你的公司在市区,你应该是用飞行汽车到郊区,用无人驾驶到公司。但是它的接驳速度非常的快,因为飞行汽车在未来的时间对我来看,应该是500公里以上的时速,直飞10分钟,10分钟相比来说飞100多公里,然后再接驳一个5-10公里的无人驾驶汽车,这样等于是你的生活圈子已经到了150公里,但是你可以大概上下班的时间仍然是20分钟。那你的生活改变是完全不一样。

凤凰网财经《封面》:那这样的话其实你看过去困扰几代人的房价问题,可能未来不是一个问题了。

何小鹏:对。我觉得如果一个人生活在一个城市中心区,大概画一个半径150公里的半径,那就是一个巨大的生活半径。

凤凰网财经《封面》:所以在飞行汽车这个领域需要还是有很好的梦想,并且是去真的落地去追求的嘛。

何小鹏:我觉得绝大部分创业者都正在做这个事情,只是说能不能做得更猛一点,能不能显得更高一点,能不能执着的更长一点很重要。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凤凰《封面》对话何小鹏】

发表评论

醉苍生 Copyright © 2013-2024 醉苍生.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