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榜文章正文

看宣城,打开红色记忆新方式!

排行榜 2025年11月05日 08:58 1 admin

金秋时节,皖南大地红叶渐染

红色宣城红色旅游

比这红叶更为炽热

这里,是皖南事变发生地

也是革命烽火的见证地

这里,有全国唯一一尊马克思银像

承载着革命理想的火种

这里,还有广德英烈山纪念馆

诉说着为国防事业献身英烈的事迹


近年来,我市紧抓红色旅游持续升温契机,深入挖掘和活化利用本地丰富红色资源,以“红色+”文旅融合为核心,通过精准规划、创新表达和业态拓展,将革命历史的厚重感转化为文旅产业发展的澎湃动能。


看宣城,打开红色记忆新方式!

游客在新四军军部大会堂旧址参观



红色精品线路热度升温



秋天里,在云岭新四军军部旧址,研学的学生们围在讲解员身旁,认真聆听一件件老物件背后的故事。


孩子们目光专注,稚嫩的笔尖在笔记本上留下对历史的记录。作为我市红色旅游的标杆,近年来,云岭景区接待游客持续增长:2022年接待16万余人次,2023年增长至27.8万余人次,2024年突破30万人次,红色精神在越来越多游客的心中生根发芽。


红色旅游的火热,得益于对红色资源的深耕细作和精品线路的匠心打造。市文旅局在红色旅游发展专项规划的引领下,加快推进云岭旅游区等一批“红色旅游区”提档升级,使其在硬件设施、服务水平和文化内涵上更具吸引力。同时,对革命遗址、“小三线”旧址等进行系统梳理和动态保护,确保每一处红色印记都能以最佳状态迎接八方来客。


各县市区立足自身特色,推出了多条备受市场青睐的红色精品线路,激发了游客的红色旅游热情。


宣州区依托蒋山新四军二支队司令部旧址、向阳烈士陵园等基地,以及昝村、江家场烈士陵园等文物保护单位,推出红色旅游线路,将红色教育与生态、民俗、研学、乡村旅游融合,让游客边学习历史,边欣赏风光。


郎溪县创新推出的“三桥”革命文物红色旅游线路,不仅将红色文物点有机结合,更巧妙地联动了县域内的4A级景区,形成了兼具红色教育与休闲度假功能的文旅环线,大幅提升了红色旅游产品的综合吸引力。


广德市串联皖南红军独立团纪念馆、英烈山纪念馆、广德抗战遗址等红色景点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并联动太极洞、笄山竹海及乡村景点,形成红色教育与休闲观光结合的线路,吸引研学团队和散客体验红色历史。


看宣城,打开红色记忆新方式!

广德英烈山纪念馆


宁国市精心策划了3条传承革命精神红色之旅精品线路,将革命旧址串珠成链,方便游客一路追寻先烈的足迹。


泾县将红色景点与绿色生态有机融合,构建起以云岭新四军军部旧址、皖南事变烈士陵园为核心的多条精品红色旅游线路。同时积极盘活“红色资源”,把革命旧址打造成铸魂育人的“红色阵地”,以新四军军部旧址、王稼祥故居纪念馆为支点,辐射皖南特区苏维埃政府旧址(桃岭幸福路)等现场教学点,形成串点成线、红绿相融的教育实践网络。


绩溪县修复德锦汪氏宗祠、祝三高氏宗祠、祝三胡氏宗祠、九华农民协会旧址等革命文物,打造红色文化教育基地,推出“绩溪红色追寻之旅”“不忘来时路红色之旅”等红、古、绿融合线路,提供系统化红色体验。


旌德县以马克思银像和黄高峰红色历史为核心,打造了“星火燎原 峥嵘岁月”经典线路,凭借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生动的革命故事,吸引了大量研学团队和散客。


红色精品线路的推出,如同一张张红色名片,构筑起宣城富有层次感和吸引力的红色资源矩阵,红色旅游市场热度持续攀升。


看宣城,打开红色记忆新方式!

马克思银像



红色创意赋能融合发展



红色资源,是一座座活的课堂,也是一条条延伸发展的产业链。近年来,我市积极拥抱科技与创意,创新红色旅游表达方式,以沉浸式体验点燃游客激情;同时推动多种融合发展路径,让红色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科技+红色”的深度融合,成为我市红色旅游最鲜明的特色之一。泾县推出的大型实景演出《新四军云岭保卫战》,以现代声光电技术为支撑,将皖南事变和新四军战斗场景逼真再现。枪炮轰鸣、硝烟弥漫,观众仿佛置身于烽火连天的战场,与革命先烈并肩作战。这种身临其境的震撼体验,让红色历史从静态展陈变为动态再现,极大增强了红色文化的感染力和传播力。


“看着孩子穿着新四军军服冲锋的那一刻,我热泪盈眶。”来自合肥的游客张鸣说,“这样的沉浸式体验,让我们真正理解了‘信仰’二字的分量。”据红旅小镇负责人陈加庆介绍,该剧在创排过程中不断融入虚拟场景与光影特效等新技术,用现代手段讲好红色故事。如今,《新四军云岭保卫战》已成为泾县红色旅游的“爆款”项目,每逢节假日场场爆满。


在旌德,红色教育也被赋予了时尚表达。当地举办的黄高峰登山节,将体育活动与红色教育相结合,通过设置革命故事打卡点、红色主题集市,让游客在互动中了解历史、在消费中感受文化。


“来黄高峰景区登山,我被这里浓厚的红色氛围震撼到了。”来自长三角的登山爱好者李超说,沿途志愿者讲述革命先辈在此转移、斗争的故事,让人仿佛置身其境。黄高峰曾是皖南革命的重要指挥中心,被誉为“皖南的井冈山”。版书镇党委委员王芳介绍,当地将红色文化与乡村旅游深度融合,持续放大“红色+生态”效应。自黄高峰登山节举办以来,每年吸引游客上万人次,带动民宿、农家乐、农产品销售齐增,让乡村“颜值”变“产值”。


宣州区用好新媒体手段,打造“故事里的宣州”主题营销活动,推出10部红色短视频,用“短平快”的传播形式讲述宣州革命故事。“我们希望让更多年轻人通过手机了解宣州的红色记忆,让红色文化在网络空间焕发新活力。”宣州区文旅局党组成员康明祥告诉记者,他们组织短视频达人深入革命旧址采风拍摄,用镜头语言增强红色内容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看宣城,打开红色记忆新方式!

位于宣州狸桥的新四军二支队司令部、宿营地旧址


宁国市则立足盘樟村的红色资源,高标准建设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基地和党史教育基地。连续两年举办“踏红军足迹、赏仙霞花海”徒步游活动,每年接待参观单位达300批次、游客超2万人次,带动了农产品销售和民宿经济发展。盘樟村村民纷纷表示:“红色旅游带火了村里的山货,也带旺了人气。”如今,这个小山村已成为远近闻名的乡村旅游目的地。


从“沉浸式体验”到“融合式发展”,从“线上传播”到“产业联动”,我市正用创新表达让红色文化“活”起来、“热”起来、“强”起来。红色资源不再只是静态的纪念符号,而是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源泉。


一处处革命旧址游人如织,一段段红色记忆创新演绎。宣城这片红土地上,红色基因薪火相传,红色旅游大放异彩,成为宣纸上的山水画卷最鲜艳醒目的章节。


看宣城,打开红色记忆新方式!

宁国盘樟




文图 | 全媒体记者 余庆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发表评论

醉苍生 Copyright © 2013-2024 醉苍生.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