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榜文章正文

65岁妇人帮儿子带娃一个月,突遭楼上男邻居持刀杀害;死者亲属:警方说嫌犯有精神病史

排行榜 2025年11月07日 19:51 1 admin

2025 年 8 月,宁夏贺兰县的李先生终于卸下了一桩心事 —— 弟弟将 2021 年购置后一直闲置的二手房,暂时借给他居住。彼时,李先生的孩子刚上小学,他和妻子黄女士经营着一家餐饮店,每天早出晚归,根本没时间照顾孩子。思来想去,他拨通了母亲苏女士的电话,“妈,您来帮我们带带娃吧,等忙过这阵就好了。”65 岁的苏女士爽快答应,收拾好简单的行李,从老家赶来贺兰县。

这一个月里,苏女士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每天早上,她会提前做好早餐,送孩子去学校;中午接孩子回家,做一顿可口的午饭;下午孩子放学后,她会陪着写作业,傍晚再到小区楼下散步。李先生和黄女士看在眼里,心里满是感激 —— 有母亲在,他们终于能安心打理生意。

10 月 12 日,这个看似平常的下午,却成了这个家庭的噩梦。下午 3 点,李先生像往常一样前往餐饮店工作,临走前,母亲还笑着叮嘱他 “路上小心,晚上早点回来”。他没想到,这竟是与母亲的最后一面。

下午 3 点 40 分,正在厨房收拾的黄女士,突然听到楼道里传来 “哐当” 一声巨响,紧接着是杂乱的脚步声和隐约的呼救声。她心里一紧,悄悄走到门边,透过猫眼向外看 —— 昏暗的楼道里,一名穿着灰色上衣的中年男子,正手持一把长刀,对着一个熟悉的身影挥舞。那身影的发型、衣服,正是刚出门倒垃圾的婆婆苏女士!

黄女士的心脏瞬间提到了嗓子眼。她赶紧捂住嘴,不让自己发出声音,转身冲到书房,把正在写作业的孩子紧紧抱在怀里,用最快的速度反锁房门。孩子被母亲的举动吓哭,黄女士一边拍着孩子的背安抚,一边颤抖着拿出手机,拨通了李先生的电话,声音带着哭腔:“老公,快回来!楼道里有人拿刀砍人,好像是妈…… 她刚出去倒垃圾了!”

电话那头的李先生脑子 “嗡” 的一声,他立刻关掉店里的炉火,骑上电动车往家赶。途中,他一次次拨打母亲的电话,听筒里却始终传来 “您所拨打的电话暂时无法接通” 的提示音。每多等一秒,他的心就往下沉一分。

65岁妇人帮儿子带娃一个月,突遭楼上男邻居持刀杀害;死者亲属:警方说嫌犯有精神病史

下午 4 点 08 分,李先生终于赶到小区单元楼下。警戒线已经拉起,几名民警正在维持秩序,120 急救车的顶灯闪烁着刺眼的红光。他拨开围观的人群,疯了一样冲向楼道口,却被民警拦住:“家属请冷静,里面正在处理。”

“里面是我妈!让我进去!” 李先生的声音嘶哑,眼泪不受控制地往下流。就在这时,急救人员抬着一副担架从楼道里走出来,担架上盖着白色的布单,只露出一双熟悉的布鞋 —— 那是母亲来贺兰县时,他特意给买的防滑鞋。

李先生瘫坐在地上,浑身无力。他被民警扶到一旁的长椅上,直到傍晚,才从医生口中得到确认:母亲苏女士因头面部、双手被片状尖锐器砍切,失血过多,经抢救无效死亡。法医鉴定报告(10 月 21 日出具)明确写道:“死亡原因系失血性休克。”

当晚 9 点 30 分,贺兰县公安局刑侦大队的民警找到了李先生,告知了嫌犯的身份 ——57 岁的同某,就住在他家楼上 6 楼,是独居状态。“我们家住 5 楼,搬来一个月,从来没跟楼上打过招呼,连他长什么样都不知道,怎么会害我妈?” 李先生反复追问,民警却只能回复:“目前来看,嫌犯没有明确作案动机,可能只是正巧遇到了受害人。”

更让李先生难以接受的是,民警补充的信息:同某在 1998 年、2008 年先后有两次精神病就诊记录,其姐姐和弟弟均在外地,他长期一个人生活。“有精神病为什么没人管?小区里这么多老人和孩子,要是早知道楼上住着这样的人,我们怎么敢让我妈一个人出门?” 李先生的质问,得不到明确的答案。

10 月 17 日,同某的家人通过警方,向李先生一家支付了 6 万元丧葬费。但这笔钱,丝毫无法抚平这个家庭的伤痛 —— 苏女士的房间还保持着她离开时的样子,床头放着没织完的毛衣(是给孙子准备的),厨房的案板上还留着切了一半的萝卜,这些细节都在提醒着李先生:母亲再也回不来了。

65岁妇人帮儿子带娃一个月,突遭楼上男邻居持刀杀害;死者亲属:警方说嫌犯有精神病史

事发后,李先生多次前往太阳城社区,希望了解同某的更多情况。但社区工作人员的回应,让他更加无助:“我们不清楚同某是否有精神病,也不知道他在小区住了多久,平时没接到过关于他的投诉。”

他又找到小区物业,物业工作人员表示,事发前从未发现同某有精神异常的迹象,“他平时很少出门,偶尔看到也是一个人低着头走,不跟人交流,没人知道他的情况。” 直到事发后,社区才联合物业,对小区内有精神病史的居民进行了一次全面排查 —— 但这样的 “事后排查”,对失去母亲的李先生一家而言,早已没有意义。

李先生的心里,始终萦绕着几个疑问:同某的精神病史是否经过正规鉴定?他独居期间,是否有监护人或社区工作人员定期随访?如果早知道他有暴力风险,为何没有任何警示或管控措施?“我妈只是出门倒个垃圾,就遭遇了这样的不幸。如果嫌犯真的因为精神病脱罪,我们该向谁讨回公道?”

他还记得,母亲遇害后,孩子总是半夜哭着问 “奶奶去哪里了”,妻子黄女士也因为目睹了案发时的片段,夜里常常做噩梦。这个原本充满欢声笑语的家,如今只剩下压抑和悲伤。

11 月初,李先生再次联系贺兰县公安局,询问案件进展。民警告知,目前已启动对同某的精神鉴定程序,“是否属于发病期、是否具备刑事责任能力,要等鉴定结果出来才能确定。” 这段等待的日子,对李先生而言,每一分每一秒都是煎熬 —— 他既希望鉴定结果能还母亲一个公道,又害怕 “精神病” 成为嫌犯脱罪的理由。

65岁妇人帮儿子带娃一个月,突遭楼上男邻居持刀杀害;死者亲属:警方说嫌犯有精神病史

针对此事,贺兰县公安局相关工作人员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同某的作案动机仍在进一步调查中,“目前来看,双方没有任何矛盾纠纷,属于随机作案。” 关于精神鉴定,工作人员强调,必须由专业司法鉴定部门出具最终意见,“若鉴定为作案时不能辨认或控制自己行为,将依法处理;若具备部分行为能力,也会依法追究相应责任。”

小区物业则在 11 月 3 日回应记者时,再次强调 “事发前不知情”,“我们对业主的个人健康信息没有查询权限,只能通过日常观察了解情况。同某独居且极少与人接触,没有表现出任何异常,我们也无法预判风险。” 物业同时表示,后续会加强小区安保巡逻,尤其是对独居老人、特殊群体的关注,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发表评论

醉苍生 Copyright © 2013-2024 醉苍生.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