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十大品牌文章正文

文旅促“三交” 共绘同心圆——红河州文旅赋能各民族团结发展纪实

十大品牌 2025年07月23日 20:57 1 admin

在红河广袤大地上

哈尼梯田的曲线与

彝族火把的烈焰交相辉映

苗族银饰的光泽与

傣族泼水的清凉相映成趣

…………

近年来

红河州以文旅产业

高质量发展为纽带

在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

铺就共同富裕之路

让民族团结之花

在滇南大地常开长盛

绘就了边疆民族团结发展的

时代新画卷



文旅促“三交” 共绘同心圆——红河州文旅赋能各民族团结发展纪实

2025年弥勒可邑小镇电音火把节现场



顶层擘画 绘就民族团结蓝图


金平国门广场的夜空下,彝族小伙与苗族姑娘踏歌起舞;弥勒太平湖森林小镇的木屋旁,旅居客与本地居民相约赏花;石屏异龙湖畔的木栈道上,花腰姑娘和游客共跳烟盒舞……



文旅促“三交” 共绘同心圆——红河州文旅赋能各民族团结发展纪实

金平县2025年花山节现场,各族群众与游客齐聚一堂。 岳建波 摄



中共红河州委九届九次全会强调,要持续加强边疆民族地区治理,坚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各项工作的主线,加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谱写民族团结进步新篇章。要维护民族团结,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样板。近年来,红河州创新构建以蒙自、个旧、开远为核心的城市文旅圈,串联哈尼梯田文化带、滇越铁路风情带、中越边境风情带,46个A级旅游景区如珍珠镶嵌其中,推动各民族在文旅发展中深度融合。


多年来,红河州文旅产业带动就业群众越来越多,各类民宿、餐饮业、农耕体验和研学活动的兴起,拓宽了各族群众增收致富的渠道,为民族团结筑牢经济基础。


产业共融 奏响共同富裕乐章


元阳县阿者科村的清晨,薄雾笼罩着层层梯田。“我家今天分了1.2万元,比上次还多,我们阿者科村的生活越来越好了,心里特别高兴。”村民高干文激动地说。



文旅促“三交” 共绘同心圆——红河州文旅赋能各民族团结发展纪实

元阳县阿者科村第十二次乡村旅游分红大会现场




2025年7月8日,阿者科村迎来“阿者科计划”实施以来的第十二次乡村旅游分红大会。本次分红涉及65户村民,共计67.2万元,最高分红达1.2万元,户均分红10338.5元。如今的阿者科村已成功入选第五届全球减贫案例征集活动最佳案例,并被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评为“最佳旅游乡村”。随着“阿者科计划”的深入实施,大批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村庄逐步走出一条符合村情、极具特色的乡村生态旅游发展之路。游客慕名而来,欣赏壮观的梯田风光,探访古朴的蘑菇房,体验传统哈尼文化。截至今年6月底,阿者科村共接待国内外游客26.08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667.9万元。



文旅促“三交” 共绘同心圆——红河州文旅赋能各民族团结发展纪实

屏边县滴水苗城





这样的变化在红河州比比皆是。屏边县滴水苗城景区整合苗族村寨资源,打造“苗族文化体验区”,周边苗族群众通过经营银饰工坊、苗家餐馆实现增收;充满丰富历史和独特文化底蕴,有着600多年历史的彝族村落泸西县城子村承载着丰富多彩的彝族文化,以其古朴的土掌房建筑和浓郁的人文风情吸引着无数游人,村民靠村吃上“旅游饭”;弥勒市以“农文旅融合”为抓手,创新社区服务模式,为旅居客提供个性化体验,激活“旅居+”产业链,2024年,接待游客1779.3万人次,实现旅游总花费217.4亿元,将游客“流量”转化为经济发展的“留量”……


依托景区资源,红河州引导景区周边各族群众发展民宿、餐饮、运输等产业,实现景区发展与群众增收的良性互动,与周边村寨形成利益共同体,带动各族群众参与旅游产业链,文旅产业成为各族群众共同富裕的“金钥匙”。


文化交融 编织民族团结纽带


绿春县长街宴现场,哈尼族老人向游客递上迎客酒,汉族、彝族、傣族、拉祜族等各族群众载歌载舞。2024年云南红河•绿春哈尼十月年长街古宴在绿春县举行,3200桌宴席一字排开,宛如长龙般的“哈尼长街宴”已成为“民族团结宴”。哈尼蘸水鸡、竹虫、荞粑粑、稻花鱼、梯田咸鸭蛋、牛干巴、腊肉等哈尼族特色美食,让10余万游客和各族群众围坐在一起,共享美食,欢声笑语充斥着整个县城。



文旅促“三交” 共绘同心圆——红河州文旅赋能各民族团结发展纪实

“马缨花”舞蹈挑战在网络上兴起




近年来,红河州创新打造“马缨花”文化品牌,线上挑战赛吸引15万人次参与,全网浏览量破3.5亿次,红河“马缨花”文旅IP成为各族群众共享的红河品牌,不断扩大群众参与的深度和广度,做出了红河州在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上的有益探索,“马缨花”也从歌舞演化为能够代表红河绚丽民族文化的独特符号,成为一朵盛放的幸福之花、吉祥之花、团结之花。各族群众在欢歌笑语中增进了解、加深情谊,在文化共赏中实现经济共赢,形成“文化共赏促团结、经济共赢筑根基”的良性循环。


业态创新 拓宽交往共富渠道


河口国门早市人声鼎沸,苗族店主陶春燕的中越双语记账本上记录着单日几千元的流水。“越南咖啡总是最先售罄。”陶春燕笑着展示着店里包含中越特色的货品。蒙自市碧色寨景区,在店主王芳的法式咖啡馆里,苗族绣娘现场刺绣,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跨界组合”的法式景点成为网红打卡点……目前,这种“多民族业态融合”模式已在全州盛行。



文旅促“三交” 共绘同心圆——红河州文旅赋能各民族团结发展纪实

民族团结之花在口岸国门绽放




文旅新业态让民族团结有了更多载体。暮色中的元阳哈尼梯田,插秧归来的游客与村民围着篝火跳舞。金平县金水河口岸的边贸市场里,各族群众和来自越南的商贩达成交易;从国门河口呼啸驶出的列车满载跨境旅游的越南游客行走滇南大地……2024年,红河州接待游客9034.23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116.9亿元。文旅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让各族群众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从“文化持有者”变成“经济受益者”,在交往交流交融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共同迈向富裕之路。



文旅促“三交” 共绘同心圆——红河州文旅赋能各民族团结发展纪实

绿春长街宴吸引众多游客参与




当文旅甘霖滋润红河大地

火把节的光焰

长街宴的欢歌

石屏古城的烟火

照印着各族群众的幸福

红河州正以文旅为笔

书写各民族同心同德

共富共美的新篇章




通讯员:陈俊 陈绍付

未署名图片来源于红河州融媒体中心图库

责编:王静旎

红河州融媒体中心投稿邮箱:hhzrbs@126.com

发表评论

醉苍生 Copyright © 2013-2024 醉苍生.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