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十大品牌文章正文

实探印乐任20年方丈的白马寺0:无商业气息,免费的香与水

十大品牌 2025年08月05日 18:52 2 cc

初闻白马寺:不一样的佛门印象

实探印乐任20年方丈的白马寺0:无商业气息,免费的香与水

在这个商业化浪潮几乎席卷一切的时代,佛门净地似乎也难以幸免。不少寺庙周边被各种商业摊位包围,高价香烛、纪念品售卖屡见不鲜,甚至寺内也充满了浓厚的商业气息,让不少游客在礼佛参观时,总感觉少了那份纯粹与宁静。然而,偶然间听闻洛阳白马寺的种种传闻,却犹如一股清流,打破了我对当下寺庙的刻板印象。

据说,在印乐方丈长达 20 年的管理下,白马寺基本看不到商业元素 。这在如今的旅游环境中,实在是太罕见了!免费提供三支香,对于游客来说,无需再为购买高价香烛而烦恼,让上香礼佛这件事回归到了最本真的状态。而且,在炎炎夏日,寺院每天还免费供应 60 余桶水,这一举措更是贴心至极。要知道,在很多景区,一瓶普通的矿泉水都能卖到高价,而白马寺却能做到免费供水,怎能不让人心生好奇与敬佩?“水、吃的都没有卖的,需要自带”,当听到这样的描述时,我更是按捺不住内心的好奇,决定亲自去探寻这座与众不同的寺庙。

实地探秘:真的没有商业元素?

终于,我来到了洛阳白马寺。还未踏入寺门,我就开始留意周边的环境。以往去过的寺庙景区,门口总是被各种商业摊位包围,卖香烛的、卖纪念品的、卖小吃的,热闹非凡却也嘈杂混乱。然而眼前的白马寺周边,却显得格外清净,没有那些常见的商业摊位,只有偶尔几个当地村民在售卖一些自家种植的农产品,价格也十分亲民 ,让人感觉十分舒服。

怀着期待的心情走进白马寺,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那显眼的免费取香处。一块醒目的牌子上写着 “免费取三支香”,旁边整齐地摆放着一捆捆香,还有打火机供游客自取。前来取香的游客们都自觉有序地排队,每人领取三支香,脸上带着虔诚与敬畏。大家安静地取香,没有人插队,也没有人多拿,一切都显得那么和谐。我也随着队伍领取了三支香,看着手中这免费的香,心中不禁感慨,在这个处处充满商业气息的时代,白马寺能做到这一点,实在是难能可贵。

在寺庙内漫步,我发现除了免费取香处,真的很难再看到其他商业元素。没有高价售卖的香烛,没有强制消费的项目,更没有那些随处可见的叫卖声。有的只是宁静的寺院建筑、虔诚礼佛的游客和专注修行的僧人 。这种纯粹的氛围,让我仿佛穿越回了古代的寺庙,真正感受到了佛门净地的清净与庄严。

清凉福利:免费的水与茶

正值盛夏,太阳毫不留情地炙烤着大地,白马寺内的游客们在这炎炎烈日下参观游览,额头上都挂满了汗珠,衣衫也被汗水浸湿。然而,寺内贴心的免费供水服务,就像是一场及时雨,给游客们带来了清凉与慰藉。

在寺院的各个主要区域,都设置了醒目的饮水点,一个个白色的水桶整齐地摆放着,旁边还放着一摞干净的纸杯 。游客们排着队,有序地在饮水点接水,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有的游客接完水后,迫不及待地一饮而尽,那畅快的神情仿佛在说,这免费的水比任何昂贵的饮料都要甘甜;有的则小心翼翼地捧着水杯,慢慢品味,享受着这片刻的清凉。义工们则忙碌地穿梭在各个饮水点之间,三轮车的车斗里装满了空水桶,他们要及时将饮完的水桶装满冰水再放回原处,以保证游客们随时都能喝到免费的水。尽管烈日炎炎,汗水湿透了他们的衣衫,但他们的脸上始终带着微笑,耐心地为游客服务着。

顺着寺院的小路继续前行,在一片郁郁葱葱的竹林旁,我发现了一处免费茶舍。茶舍的外观古朴典雅,与周围的自然环境融为一体,仿佛是从这竹林中自然生长出来的一般。走进茶舍,里面摆放着几张木质的桌椅,虽然简单却不失古朴韵味 。桌上整齐地摆放着几个茶壶,分别装着普洱茶、绿茶、苦丁茶等,旁边还放着一些干净的茶杯。茶香弥漫在整个茶舍,让人闻之心旷神怡。此时,茶舍里已经坐满了游客,大家一边品茶,一边聊天,享受着这难得的清凉与宁静。有的游客还会闭上眼睛,细细品味茶香,仿佛在这一杯茶中找到了心灵的归宿。工作人员则热情地穿梭在桌椅之间,为游客们及时续杯,脸上始终带着温暖的笑容 。看到游客们满足的神情,他们的眼中也充满了欣慰。

农禅生活:僧人劳作与传统坚守

在探索白马寺的过程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寺里僧人们传承多年的农禅生活。在寺院的最深处,有一片被绿树环绕的农田。当我沿着蜿蜒的小路走近时,一幅充满生机与劳作气息的画面映入眼帘:几位僧人正顶着烈日,在农田里辛勤地劳作着。他们身着朴素的僧衣,汗水早已湿透了后背,却依旧专注地翻土、播种、浇水,动作娴熟而有力 。

我有幸采访到了一位刚刚劳作完的年轻僧人。他摘下草帽,露出被太阳晒得黝黑的脸庞,脸上洋溢着质朴的笑容 。他告诉我,农禅并重是白马寺一直以来遵循的祖训,从达摩祖师传来禅宗时,就讲究 “一日不作,一日不食” 。在他看来,种地不仅仅是为了收获粮食,更是一种修行,一种对内心的磨砺。“每一次弯腰播种,每一次挥锄翻土,都是在与大地对话,与自己的内心对话 。” 他的眼神中透着坚定与平和,“在这片土地上劳作,能让我们更加懂得珍惜食物,也能让我们的心更加贴近自然,领悟佛法的真谛 。”

一位在寺院工作多年的老义工也向我介绍道,并非所有僧人都要去地里耕作,大家各有分工,有的负责农耕,有的照料花草、打扫卫生,共同维护着寺院的日常运转 。寺里共有几十亩地,每年都会种上麦子、红薯、玉米等农作物,还有各种时令蔬菜 。丰收的时候,大家会一起在寺院的空地上晾晒粮食,那场面十分壮观。这些收获的粮食,除了供寺内僧人、义工和工作人员食用外,多余的还会免费分给周边的香客和村民 。前几年黄豆大丰收时,寺里收了 3 万多斤,印乐方丈便让人把这些黄豆都包成小包,放在寺内供游客自取 。“大家拿到这些黄豆,都特别开心,觉得这是来自寺院的祝福 。” 老义工笑着说。

背后故事:印乐方丈与白马寺的二十年

印乐方丈,这位在佛门中备受敬仰的高僧,1966 年 7 月出生于河南桐柏 。16 岁时,他在桐柏山礼海勃法师剃度出家,从此踏上了修行之路。1983 年 9 月,他前往南京栖霞寺受具足戒,随后在中国佛学院栖霞寺僧伽培训班学习,1986 年进入中国佛学院深造 。毕业后,他来到河南省佛教协会工作,积累了丰富的佛教文化传播和寺院管理经验。

2003 年 10 月,印乐法师受河南省佛教协会委派,来到洛阳白马寺主持工作。当时的白马寺,已经经历了长达八年的方丈缺位,寺院的管理和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 。然而,印乐法师的到来,就像一束光照进了这片古老的佛门圣地,为白马寺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2005 年 11 月 1 日,白马寺举行了盛大的方丈升座庆典法会,印乐法师荣膺白马寺方丈,正式肩负起了引领白马寺发展的重任 。

在印乐方丈看来,佛门应是清净修行之地,商业不应成为主导寺院发展的力量。因此,他推行了一系列去商业化的举措 。寺内取消了各种商业摊位,不再售卖高价香烛和纪念品,让游客能够在纯粹的氛围中感受佛教文化的魅力 。同时,他将寺庙周边的商铺统一收归寺院自营,赚取的利润全部投入僧团教育与公益医疗 。这种 “收支两条线” 的严格管理模式,不仅杜绝了商业利益对寺院的侵蚀,也让寺院的收入真正用到了刀刃上 。

印乐方丈始终坚持 “一日不作、一日不食” 的农禅制度,带领僧人们在寺院的农田里辛勤劳作 。他亲自驾驶拖拉机犁地,在丰收时节和僧人们一起晾晒粮食,身影与普通农民无异 。寺里种植的农作物,除了满足寺院日常所需外,多余的都会被分装成小袋,作为结缘礼物送给前来参观、上香的信众与游客 ,或者捐赠给附近的敬老院、孤儿院 。这种做法不仅传承了佛教的慈悲精神,也让更多人感受到了寺院的温暖与关怀 。

游客心声:感受与对比

在白马寺内,我随机采访了几位游客,想要听听他们对这座寺庙的真实看法 。来自北京的李女士感慨地说:“我去过很多寺庙,大部分都充斥着浓厚的商业气息,让人感觉很不舒服。但白马寺真的让我眼前一亮,没有那些乱七八糟的商业推销,我可以静下心来感受佛教文化的魅力 。免费的香和水,虽然看似小事,却让人心里特别温暖,感觉这才是真正的佛门净地 。”

来自广州的张先生则表示:“以前去别的寺庙,一进门就有人追着你卖香烛,价格还贵得离谱 。在这里,一切都那么自然、纯粹,让人能真正体会到礼佛的意义 。而且,看到僧人们还在坚持农禅生活,亲自种地劳作,真的很敬佩他们对传统的坚守 。”

一位带着孩子的王妈妈也说道:“带孩子来这里,就是想让他感受一下佛教文化的熏陶,学习一些传统美德 。白马寺的氛围很适合孩子,没有商业诱惑,他能更专注地去了解寺庙的历史和文化 。免费的水也很方便,不用担心孩子口渴 。这样的寺庙,以后我还会带孩子来 。”

从游客们的话语中可以看出,大家对白马寺无商业元素、免费服务的做法都给予了高度评价 。与其他商业化严重的寺庙相比,白马寺的纯粹与质朴显得尤为珍贵 。它不仅为游客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参观礼佛环境,也让人们重新认识到了佛门净地应有的模样 。

思考与展望:传统与现代的平衡

在现代商业浪潮的席卷下,许多寺庙景区为了追求经济利益,过度商业化,逐渐失去了原本的宗教文化内涵和宁静氛围。而白马寺能够坚守传统,保持基本无商业元素的纯粹状态,显得尤为难能可贵 。这不仅让游客能够真正感受到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也为佛教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一片净土 。

然而,我们也不禁会思考,这种模式能否持久?在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压力无处不在,寺庙的维护、僧人的生活、文化的传承都需要一定的资金支持 。白马寺目前通过自营商铺、接受捐赠等方式来维持运营,但未来是否会面临资金短缺的问题,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

对于其他寺庙景区来说,白马寺的模式无疑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它让我们看到,寺庙景区并非只有商业化这一条发展道路,还可以通过回归传统、注重文化内涵的挖掘和传承,来吸引游客,实现可持续发展 。例如,在保持寺庙清净氛围的前提下,可以开展一些文化活动,如佛教讲座、禅修体验等,让游客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深入了解佛教文化,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表面的观光游览 。同时,合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线上展览、虚拟讲解等,也能在不破坏寺庙氛围的情况下,扩大佛教文化的传播范围 。

从更长远的角度来看,白马寺的坚守对未来佛教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有着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它为佛教文化的传承提供了一个典范,让后人能够看到佛教文化的本真面貌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白马寺的存在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人们对精神追求的道路 。它所传递的佛教精神和价值观,如慈悲、善良、宁静等,也将对社会风气的改善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信在白马寺的引领下,会有更多的寺庙景区重新审视自己的发展模式,回归到文化传承与宗教修行的本质上来,共同推动佛教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健康发展 。

发表评论

醉苍生 Copyright © 2013-2024 醉苍生.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