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十大品牌文章正文

毛主席新画像挂上天安门后,北京市民提出意见:为何只有一只耳朵

十大品牌 2025年08月30日 01:55 1 admin

毛主席的画像,大家都会有个熟悉的印象:天安门城楼最醒目的位置,那双慈祥而坚定的眼睛。但你要是问北京的老街坊,有谁记得天安门城楼上其实挂过好几版毛主席画像?——还真有人记得,有一幅上去没几天,都让人挑出了毛主席“耳朵不对劲”。说起来,这画像的故事,可比我们想的复杂。哪有那么简单挂块画就完事,背后是一帮人,多少汗水,多少波折。

毛主席新画像挂上天安门后,北京市民提出意见:为何只有一只耳朵

时间得拉回五十年代。1950年那个“五一”,北京天安门像过年一样热闹,广场上挤满了人。清早,大家都翘着脖子等着看新的毛主席画像。气氛是欢腾的,赞美声一片——可没过多久,给城楼附近“溜达”的市民发现:“诶?这画像毛主席怎么只有一只耳朵,看着怪!”还有人嘴快,“这眼神怎么向天,像是不理我们似的……”就这么一传十,十传百,把负责画像的辛莽愁得够呛。

辛莽,那会儿在北京市人民美术工作室当副主任,说起来也是个有点性格的老画家。前一天还在研究颜料、脚手架,想着怎么把画像画得气派又亲切,结果没几天就得抓紧换画。换画不是改几笔那么轻松,那幅画他和几个伙计干了一个多月,好几茬熬夜——结果刚露了个脸,就要撤下。

毛主席新画像挂上天安门后,北京市民提出意见:为何只有一只耳朵

中宣部的领导一听,脑袋都大了。辛莽这边还来不及自责,中央就拍板:别惦记谁辛苦,赶紧撤!这速度,也算破记录——建国以来最快换下的毛主席画像。辛莽和搭档们,嘴上不说,心里可真有点不是滋味。你说画画的,最讲究个“情感”,花那么多工夫,最后大家不喜欢,心里能平静吗?

其实这事儿,一开始就挺急。那年春天,辛莽收到胡乔木的电话——当时胡乔木是中宣部副部长,还不兴微信,传递任务就靠电话和专车。一听说是中央点名要新画,辛莽心里明白:干这活儿,得顶住压力,既是荣耀也是折腾。到了中南海,任务说得明明白白:新画要赶在“五一”之前挂上,给祖国的国际劳动节添光彩。上一版画像,是周令钊去年国庆画的,风格偏豪迈,要换新气象。

毛主席新画像挂上天安门后,北京市民提出意见:为何只有一只耳朵

辛莽得先挑张毛主席照片做底稿。翻了半天,最后选了一张免冠照——你能想象那个年代领导人的照片有多少种姿势吗?辛莽喜欢那种双眼仰望远方的,自信里透着一股倔劲。他跟团队说:“就画这个!”照片上的毛主席穿着草绿色军服,神情专注,哪怕只是照片,也让人感觉“这人能带着大家干出点名堂来”。

不过,话说回来,搞美术的不怕画不好,就怕没人懂你的心。辛莽还自觉没经验,悄摸摸找了周令钊请教。周令钊那个故事也挺硬核——1949年开国大典前,几乎一人单挑整幅画像,累得眼圈都陷下去了。辛莽不是单打独斗,他把张鹤松、左辉凑在一起来,分工明确:两人负责大面积上色、辅助细节,主笔自己扛。他还找了几位画学生帮忙,算是“广撒网,齐上阵”。

毛主席新画像挂上天安门后,北京市民提出意见:为何只有一只耳朵

大画不是随便刷刷油漆的活。天安门城楼那张画像,光高就六米,重达一吨多。你站脚手架上,颤巍巍地提着大刷子,不仅怕颜料掉色,还得琢磨玻璃天气怎么防晒、防掉漆,又怕风刮得人摇晃。画一张画像,得来来回回上上下下不知多少次。那时经济不宽裕,光颜料都要全国各地凑,甚至海外华侨也帮着送来了好货。要做成“平、光、亮”——白话说颜色要匀,看着要干净漂亮,还不能褪色——可不是随便三两天能搞定。

画到最后那阵子,有段趣事。天安门紧张忙活,辛莽申请划了块地方,大家饿了吃盒饭,困了直接打地铺。北京那会儿四五月早晚还挺凉,有人干脆用画布裹身,嚷嚷“跟毛主席一起过夜”,你说画画累,但聊起来又挺带劲。

毛主席新画像挂上天安门后,北京市民提出意见:为何只有一只耳朵

画终于赶在五一前挂上去了——可惜,世事难料。新画像刚在群众里露脸,就有人挑了毛病:“耳朵怪”、“眼神不亲民”。中央没多犹豫,当天就撤了。辛莽几人自觉“欠了全北京的人一个说法”,咋解释?“我们也尽力了,可画就是没画好。”

你换了工作干个把月,费劲巴拉的东西第二天就下岗,谁不沮丧?但天安门的画像不能空着。还得赶紧画新的,还得画得大家都喜欢。这次,辛莽和团队吸取教训,底稿重新挑选,大家连夜加班,比第一次更小心。画要既庄重又亲切,要让每个人看着都觉得“毛主席是在对我笑”。

毛主席新画像挂上天安门后,北京市民提出意见:为何只有一只耳朵

赶到国庆节那天,新画像挂上了。这张,比第一次多了种温和的气质。仔细看,那微笑也没那么明显,就是像那种长辈见你,鼓励的一撇。群众这回满意了,画像一直保留到1952年,才换了下一版。

画毛主席画像的人,一代接一代也有故事。后来中央美术学院的张振仕挑了大梁,还带了三十多人一起评比。再到1967年的王国栋,第八版画像挂到现在。他们每个人对画像理解都不一样,有的着重“伟人气象”,有的想刻画“慈爱博大”,到最后合成一体,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样子。

毛主席新画像挂上天安门后,北京市民提出意见:为何只有一只耳朵

其实这背后的故事,想起来还挺感慨。谁能想到一张画像,喧哗过、争议过、也承载了多少人的心血?有人画画,人却先品形象;有人路过说三道四,画家的心思也拐了个弯。你说群众意见重要,画家的坚持也重要。可天安门画像,最后是大家“眼缘”说了算——你觉得像,才能让这画长长久久地挂下去。

我现在每次路过天安门,也会习惯性地抬头看看。人来人往,时代变了,画像的位置没变。你说毛主席到底是怎么想的?是庄严地遥望未来,也是温情地注视着每一个普通人。画像终归是一张画,可画里面藏着烟火气,也藏着画家们一辈子的执念。等你下次走过,不妨站一会儿,静静感受这幅画背后的细腻与波折。

毛主席新画像挂上天安门后,北京市民提出意见:为何只有一只耳朵

话说回来,一幅画像,哪能代表全部的毛主席?但它见证了这个地方、这个时代、这个国家,多少人的付出,也悄悄藏着许多人的温度和故事……

发表评论

醉苍生 Copyright © 2013-2024 醉苍生.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