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十大品牌文章正文

我们的邯郸道 | 邯郸道上的文化摆渡人

十大品牌 2025年09月18日 10:57 4 cc

九月的秋阳为邯郸道南区披上一层金辉,身着白袍的“李白”正款步走来,围观的游客纷纷举起手机,孩子们睁大眼睛跟随这位“诗仙”穿梭于亭台楼阁之间。这不是穿越剧的拍摄现场,而是《李白穿越邯郸道》沉浸式情景轻喜剧的日常演出。从运营部的日常报表到舞台上的历史角色,从街头的消防巡查到剧中的互动问答,邯郸道上这群特殊的NPC,正用双重身份搭建起一座桥梁,让邯郸的成语典故、古赵历史,从典籍里的文字变成游客触手可及的鲜活体验。

我们的邯郸道 | 邯郸道上的文化摆渡人

市民游客观赏《李白穿越邯郸道》沉浸式情景轻喜剧。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饰演李白的张少伟已经将“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这句诗吟诵了无数遍。从南城门到影壁墙,他需要串联起10个景点,与游客互动问答,将李白的洒脱形象与邯郸的历史文化深度融合。“最让我惊喜的是孩子们的反应。”张少伟说,“以往孩子们参观古城往往觉得枯燥,但现在通过这种沉浸式体验,孩子们会主动询问成语背后的故事,对传统文化产生了浓厚兴趣。”这种转变让他感到欣慰,也让他意识到文化传播方式创新的重要性。常有游客互动后想深入了解邯郸,他总会陷入“甜蜜的纠结”:是推荐读一本《邯郸成语典故》,还是让他们去尝碗南沿村拉面、品块广府酥鱼?他说,“文化从不只是纸上的典故,更是藏在烟火里的生活体验。”

我们的邯郸道 | 邯郸道上的文化摆渡人

在另一出剧《黄金诺·山海盟》中,杨嘉鑫一人挑起大梁,既演汉代皇后陈阿娇,又扮现代文创店长。为吃透这两个反差极大的角色,她查阅史料揣摩陈阿娇的深宫无奈,也观察文创店主的日常状态,最终在古今之间找到平衡点:陈阿娇贵为皇后却困于礼教,现代店长平凡却有着新时代女性的独立;看似相隔两千年的两个人,实则都在探讨不同时代女性的选择与处境。在她看来,这台戏不仅是在讲述一个古老的成语故事,更是在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如今路过南区影壁墙,杨嘉鑫还是会想起在《李白穿越邯郸道》中饰演“慎夫人”时的台词——这道以“鲤鱼跃龙门”为主题的影壁墙,蕴含着吉祥有余、飞黄腾达、功成名就的美好寓意。“这是我们邯郸人对所有游客的衷心祝福。”杨嘉鑫说。每当看到外地游客在此驻足,她都会主动上前讲解,心中涌起一种莫名的责任感和自豪感。这种文化自信并非一朝一夕所能养成。“通过我们的演绎让邯郸火起来,让本地人重新认识家乡文化。”这是她和所有演员的共同心愿。

我们的邯郸道 | 邯郸道上的文化摆渡人

王冠杰的日常则在“巡查员”与“演员”间无缝切换:白天是邯郸道物业服务部工作人员,沿街检查消防设施、督促垃圾清运、归置错位物品,连角落的细节都不放过;到了晚上,他会换上戏服,在《黄金诺·山海盟》中饰演侍从与路人甲。“只有小人物,没有小角色。”这是他常挂在嘴边的话。哪怕戏份不多,他也全情投入,从侍从的躬身姿态到路人的神态表情,都反复琢磨。“听到观众鼓掌的那一刻,就觉得所有付出都值了。”王冠杰说,每次穿上戏服,都感觉自己不再是普通工作人员,“而是成了传播邯郸文化的一分子——我们不只是在‘演’,更是在唤醒这座城市的文化记忆。”

这种“唤醒”,既让游客对邯郸文化生出好奇,也让本地人重拾文化自信。在邯郸道,像王冠杰这样的“兼职演员”还有很多——他们不是科班出身,却凭着对家乡的热爱站上舞台;排练占用的多是休息时间,却没人抱怨。对他们而言,表演早已超越工作本身,成了一份文化使命。

我们的邯郸道 | 邯郸道上的文化摆渡人

这群邯郸道上的文化摆渡人,一头连着古城的千年过往,一头牵着城市的创新脉动,用最真诚的方式,让三千年邯郸的文脉在青石板路上生生不息。

邯郸新闻传媒中心记者 郝雨



发表评论

醉苍生 Copyright © 2013-2024 醉苍生.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