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十大品牌文章正文

从“天价预制菜”到“汤换房”,西贝为何沉迷于讲故事?

十大品牌 2025年10月02日 01:53 1 admin


“一碗汤换北京一套房”?西贝的魔幻故事,比它的预制菜更离谱,“月薪两万吃不起,但员工15岁就能感动亿万富豪?”

三个饺子29元,一个馒头21块,保质期两年的西兰花……当西贝因“天价预制菜”被推上风口浪尖时,它却端出了一碗更神奇的“汤”——据称,一位17岁店员因给顾客盛了碗汤,竟获赠北京一套房。这个足以写入童话的故事,正发生在深陷舆论漩涡的西贝身上。

从“天价预制菜”到“汤换房”,西贝为何沉迷于讲故事?

从黄土坡到北京:贾国龙的“赌徒”发家史1967年,贾国龙出生在内蒙古。这个天生带着经商基因的北方汉子,大二时就开始倒卖香烟赚取差价。退学后,他用母亲和姐姐凑的5500元,在老家开起了“黄土坡小吃店”。

凉皮、羊肉泡馍——地道的西北风味让他的生意异常火爆。到1995年,28岁的贾国龙已成为当地知名的百万富翁。但小城装不下他的野心。1997年,他带着西北厨师闯荡深圳,开起了海鲜酒楼——想让南方人尝尝西北风味的海鲜。这个疯狂的想法让他9个月亏掉100多万。

1999年,不服输的贾国龙转战北京,继续如法炮制,结果4个月再亏100万。接连亏损200万后,贾国龙做出了改变命运的决定:将海鲜酒楼改为内蒙古牛羊肉和莜面馆。

正是这一转变,让“西贝莜面村”在北京一炮而红。到2003年,西贝已拥有5家门店,年收入突破1亿元。

从“天价预制菜”到“汤换房”,西贝为何沉迷于讲故事?

西贝真正的爆发来自两次精准营销:

2012年,《舌尖1》带火陕北黄馍馍,贾国龙迅速签约黄老汉,将黄馍馍卖向全国;2014年,《舌尖2》播出张爷爷空心挂面,他立即签约传人推出挂面产品。

这两波操作让西贝赚足流量,门店迅速扩张。截至2025年9月,西贝已拥有近400家门店,覆盖62个城市。

然而,快速扩张的背后,危机早已潜伏:

三个饺子29元、一个馒头21块,被网友调侃“月薪两万吃不起”;保质期18个月的烤鱼、9个月的馒头、一年的羊腿、两年的西兰花相继被曝光;被罗永浩戳穿“预制菜卖高价”后,西贝的公关操作更显慌乱——先硬刚威胁打官司,见势不对又道歉,末了还加上一句“顾客虐我千百遍,我待顾客如初恋”,引发网友更大反感。

“一碗汤换一套房”:西贝的终极戏码

就在舆论沸腾之际,西贝开始推送一系列温情故事:1岁孩子在西贝学会吃饭,贾国龙感动落泪;小伙子声称“与西贝同生死”;7岁孩子抱着店长大腿哭,怕西贝关门。

最离谱的,当属“一碗汤换北京一套房”的传奇:据称2004年,17岁店长给大爷盛了碗汤,两年后大爷回赠北京一套房。

且不说主动省汤钱的大爷为何突然赠送几百万元的房产,单是时间线就漏洞百出:2004年17岁,意味着2002年上班时仅15岁——这已涉嫌使用童工。面对质疑,西贝客服只敢说“是真事儿”,对童工问题则装傻充愣。真诚,才是最好的公关

从“天价预制菜”到“汤换房”,西贝为何沉迷于讲故事?

西贝的困境,恰恰源于它越来越沉迷于编织故事,而忘记了餐饮的本质:

消费者只关心三件事:好不好吃、安不安全、值不值这个价;不需要“西贝体”的煽情故事,更需要真诚的态度;永远别把消费者当傻子。

从“天价预制菜”到“一碗汤换房”,西贝一次次的自杀式公关,证明它至今仍未找到问题的核心。

在餐饮这个行业,真诚远比任何营销话术都重要。抛弃自我感动,回归产品本质,或许才是西贝唯一的救赎之路。

发表评论

醉苍生 Copyright © 2013-2024 醉苍生.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