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十大品牌文章正文

乌战暗线,从“轻骑兵冲锋”到援乌导弹,英国的克里米亚心结

十大品牌 2025年10月08日 05:53 1 admin

最近英国前国防大臣华莱士的一句话挺炸锅的,他居然建议给乌克兰远程导弹,说要把克里米亚半岛炸到没法住人。

这哪是军事建议啊,分明是冲着平民去的,已经越界到恐怖行为的范畴了。

乌战暗线,从“轻骑兵冲锋”到援乌导弹,英国的克里米亚心结

华莱士可不是普通退休老人,2019到2023年他当国防大臣那阵,英国对俄罗斯特别军事行动的反制策略,基本都是他牵头弄的。

就算现在退了,他说这话也能看出点门道,英国精英阶层对克里米亚,怕是有解不开的老心结。

本来想忽略他退休的身份,觉得没必要较真,但后来发现,正因为他之前的职位,这话才更有分量。

乌战暗线,从“轻骑兵冲锋”到援乌导弹,英国的克里米亚心结

在俄罗斯看来,华莱士这提议根本不是一时兴起,而是英国精英没放下克里米亚的历史疙瘩的证明。

那这疙瘩到底是怎么来的?得从170年前的一场战争说起。

华莱士一句“毁克里米亚”,咋暴露了英国的老心结?

19世纪中叶,沙皇俄国借着打败拿破仑大军的余威,成了当时的“欧洲宪兵”。

乌战暗线,从“轻骑兵冲锋”到援乌导弹,英国的克里米亚心结

它一边维护欧洲大陆的秩序,一边不断把势力伸向衰弱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心里打着控制黑海海峡、进而进入地中海的算盘。

可这算盘碰了英国的利益,英国的“帝国生命线”就是经地中海到印度的航线,作为海上霸主,它绝不能容忍陆权国家挑战自己的海权地位。

这么一来,克里米亚半岛上的塞瓦斯波托尔就成了英国的眼中钉,因为那是俄国黑海舰队的基地。

乌战暗线,从“轻骑兵冲锋”到援乌导弹,英国的克里米亚心结

1854年9月,俄土第九次战争刚爆发,英国就拉着法国当奥斯曼帝国的盟友,一起在克里米亚半岛登陆。

之后他们做了件大事,把塞瓦斯波托尔围了整整一年。

这场围困打得特别惨烈,双方都死伤无数。

其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英国军事史上的“轻骑兵冲锋”悲剧。

乌战暗线,从“轻骑兵冲锋”到援乌导弹,英国的克里米亚心结

在巴拉克拉瓦战役里,不知道是指挥乱了还是沟通出了错,英国轻骑兵旅居然朝着俄国防御严密的炮兵阵地冲了过去。

这跟自杀没两样,短短20分钟,士兵死伤一大片,连不少英国贵族子弟都没了。

本来这就是场纯粹的军事惨败,可后来桂冠诗人丁尼生写了首《轻骑兵进击》,把这事写成了“悲壮的勇气”,一下子就成了英国的文化符号。

用诗歌把失败包装成荣耀,这操作也难怪英国记这么久。

乌战暗线,从“轻骑兵冲锋”到援乌导弹,英国的克里米亚心结

一年血战之后,英法联军总算打下了塞瓦斯波托尔,俄国最终宣告战败,新沙皇签了《巴黎和约》。

英国的目的达到了,俄国扩张被遏制,黑海成了中立区,俄国黑海舰队也被限制了。

可英国赢的一点都不轻松,说是“惨胜”一点不假。

英军损失特别大,而且大部分士兵不是死在战场上,是因为后勤太差、医疗不行生病没的。

南丁格尔就是在这场战争里出名的,她改善了野战医疗条件,从侧面也能看出当时英军有多狼狈。

乌战暗线,从“轻骑兵冲锋”到援乌导弹,英国的克里米亚心结

克里米亚战争是拿破仑战争后,英国第一次在欧洲大陆打大规模胜仗,算是维多利亚时代“日不落帝国”最风光的时候。

但风光背后是实打实的伤痛,所以克里米亚对英国来说,既是荣耀的勋章,也是摸不得的伤疤。

170年前的“轻骑兵冲锋”,为啥成了英国的“心口疤”?

按说170年过去了,再深的伤疤也该淡了吧?可2014年俄军进入克里米亚半岛后,英国一下子就炸了。

乌战暗线,从“轻骑兵冲锋”到援乌导弹,英国的克里米亚心结

在他们眼里,这跟19世纪沙皇俄国扩张没两样,是在挑战西方主导的国际秩序。

如此看来,只要一提到克里米亚,英国战略家的神经就会绷紧,那种“遏制俄罗斯”的本能一下子就被激活了。

现在打乌克兰冲突,英国总把当下的事跟当年的克里米亚战争比,把俄罗斯说成挑衅者。

这种简单的叙事比复杂的地缘政治分析管用多了,更容易让英国民众支持对俄行动。

乌战暗线,从“轻骑兵冲锋”到援乌导弹,英国的克里米亚心结

毕竟“我们以前在那打败过俄国人”这话,比讲一堆大道理有煽动性。

而且现在英国打的是代理人战争,民众生活已经受影响了,不给个“高尚又能赢”的理由,谁愿意一直投入进去啊?
最明显的例子就是俄乌第一次伊斯坦布尔谈判,本来都快成了,结果英国首相约翰逊直接飞基辅,把这事搅黄了。

之后乌克兰冲突的规模和烈度就一路升级,搞不清英国为啥非要这么做,毫无疑问,还是那点克里米亚的执念在作祟。

乌战暗线,从“轻骑兵冲锋”到援乌导弹,英国的克里米亚心结

拿破仑说过,世上有两种力量,利剑和思想,长期来看利剑赢不过思想。

那两种思想对着干,场面肯定更激烈。

现在乌克兰战场上,一边是记了170年克里米亚之痛的英国人,一边是执着于俄乌三百年恩怨的俄罗斯人,一场更惨烈的历史认知战早就开打了。

英国对克里米亚的执念,根源就是1854年那场克里米亚战争的“惨胜记忆”。

乌战暗线,从“轻骑兵冲锋”到援乌导弹,英国的克里米亚心结

170年过去,这执念还在影响英国精英的决策,从华莱士的离谱建议,到约翰逊搅黄谈判,再到一直给乌克兰送武器,都是这执念的体现。

乌克兰冲突不只是军事和地缘上的较量,更像是英俄在历史认知上的对抗。

乌战暗线,从“轻骑兵冲锋”到援乌导弹,英国的克里米亚心结

如此看来,要解决这场冲突,光谈军事部署、地缘利益还不够,得先把这些历史心结捋清楚才行。

毕竟带着历史偏见做事,很难找到真正的和平解决方案。

发表评论

醉苍生 Copyright © 2013-2024 醉苍生.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